宋祁怎么讀,宋祁的祁怎么讀
今天給各位分享宋祁怎么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宋祁的祁怎么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宋祁拼音
宋sòng祁qí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高祖父宋紳徙居開封府雍丘縣 ,遂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
人物生平? :
宋祁的祖先是周武王所封的宋國君主微子,到了晚唐唐昭宗之時,時任御史中丞的高祖宋紳,因其言語不當而獲罪,被罷免其官,遂舉家遷于雍丘縣雙塔鄉(今河南商丘民權縣)。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宋祁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禮部本擬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是章獻皇后覺得不能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于是定宋庠為頭名狀元,而把宋祁放在第十位,人稱“二宋”,以大小區別,所以又有“雙狀元”之稱。
宋祁初為復州軍事推官,后經孫奭(shì)推薦升任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殿試之后授予直史館,再升任太常博士,同知禮儀院。又升遷為尚書工部員外郎,修撰《起居注》。
寶元二年(1039年)宋祁改擔任鹽鐵句院,知制誥,升遷為天章閣侍制,判太常禮院,至國子監。在西北邊境戰事財政都吃緊的情況下,他寫下了關于“三冗三費“的上疏。
慶歷元年(1040年),因其兄宋庠與宰相呂夷簡不合被罷相之事,被貶為知壽州(今安微省鳳臺縣),后至陳州(今河南淮陽縣)。
慶歷三年(1043年)回朝,擔任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奉皇帝的詔令同歐陽修合修《唐書》,前后歷時十七年。
慶歷六年(1046年),宋祁升為右諫議大夫,出任群牧使。
慶歷八年(1048年),再次擔任翰林學士。
皇祐元年(1049年),宋祁因張貴妃冊封之事被貶知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數月后又被召回,為侍讀學士,史館修撰,升遷給事中,兼龍圖閣學士。
皇祐四年(1052年),因其子犯罪之事,被貶知亳州(今屬安徽省)兼集賢殿修撰。
皇祐五年(1053年),又調知成德軍(河北省正定縣)升為禮部侍郎。又調到定州(河北省定縣)。皇帝加封他為端明殿學士,特地升為吏部侍郎,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
嘉佑四年(1059年),從益州回京后被授于三司使,后因包拯等上書說其兄宋庠任宰相,宋祁不宜任三司使,沒能上任。之后皇帝加封他為龍圖閣學士,知鄭州。
嘉佑五年(1060年),《唐書》修撰完畢,宋祁被升為左丞、工部尚書。
嘉佑六年(1061年),宋祁回到京城拜翰林學士承旨,復任群牧使。
嘉佑六年三月(1061年),宋祁卒于東京,卒后謚號景文。
宋祁《 玉樓春帶》的讀音是什么?
yù lóu chūn ·chūn jǐng
玉樓春·春景
sòng dài :sòng qí
宋代:宋祁
dōng chéng jiàn jiào fēng guāng hǎo 。hú zhòu bō wén yíng kè zhào 。lǜ yáng yān wài xiǎo hán qīng ,hóng xìng zhī tóu chūn yì nào 。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fú shēng zhǎng hèn huān yú shǎo 。kěn ài qiān jīn qīng yī xiào 。wéi jun1 chí jiǔ quàn xié yáng ,qiě xiàng huā jiān liú wǎn zhào 。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是宋代詞人宋祁的作品,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上闋描繪春景。“東城”句,總說春光漸好;“縠皺”句專寫春水之輕柔;“綠楊煙”與“紅杏枝”相互映襯,層次疏密有致;“曉寒輕”與“春意鬧”互為渲染,表現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闋直抒惜春情懷。“浮生”二字,點出珍惜年華之意;“為君”二句,明為悵怨,實是依戀春光,情極濃麗。全詞收放自如,井井有條,用語華麗而不輕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把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人生的珍惜寫得韻味十足,堪稱千古佳作。
譯文:
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
怎么讀?
141、許褚怎么讀? 許褚(Zhǔ):三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Bó)州市)人,字仲康。東漢末,聚宗族數千家,筑塢(wù)壁自守。后歸曹操,為宿衛,從攻張繡、袁紹、馬超等,力戰有功,任武衛中郎將,曹丕時,為武衛將軍。他以勇力知名,軍中稱為“虎癡”。——《辭海》 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詁》:“許褚(Zhǔ),字仲康。《漢書.南粵(yuè)王趙佗傳》:‘上褚(zhǔ)五十衣,中褚(zhǔ)三十衣,下褚(zhǔ)二十衣,遺(wèi)王。’顏師古注:‘以綿裝衣曰褚(zhǔ)。上中下者,綿之多少厚薄之差(cī)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斡(wò)棄周鼎兮寶康瓠(hú)。’司馬貞索隱:‘康,空也。’衣中空始可褚(zhǔ)綿。又,裝綿則實,應以‘康’,反義相協。”“康”,義同糠心兒蘿卜(bo)之“糠”。
142、兀術怎么讀? 兀術(zhú):一作烏珠、斡(Wò)啜(chuò),即完顏宗弼(bì)。金大將。女真族。太祖阿(ā)骨打第四子。初從斡(Wò)離不、粘(Nián)罕等攻宋。天會七年(1129年)任統帥,渡長江,追宋高宗入海。次年為韓世忠阻擊于黃天蕩,相持四十八日,才得渡江退去。未幾調往陜西,與張浚(Jùn)(字德遠)大戰于富平,苦戰后勉強(qiǎng)得勝。以后連年進攻秦嶺北麓地帶,都被吳玠(Jiè)等擊退。金熙宗時封瀋(Shěn)王,任都元帥,進封越國王,撕毀撻(Tà)懶等主持的和約,于天眷(juàn)三年(1140年)重開戰事,進兵河南,受到劉錡(qí)(字信叔)、岳飛等軍的阻擊。但因南宋政府乞和,終成“紹興之盟”以秦嶺、淮河為宋金分界。——《辭海》 注意:術(zhú)不可繁化為“術”。
143、夸父只能讀? 夸父(fǔ):郭錫良、李玲璞主編《古代漢語》:“夸父(fǔ),神話中的巨人,善奔跑,傳說是大地之神后土的孫子。父(fǔ),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稱,又作‘甫(fǔ)’。” 夸父(fǔ)逐日的神話見《山海經.海外北經》、《列子.湯問篇》等。
《列子.湯問篇》“夸父(fǔ)不量力”楊伯峻集釋引唐.殷敬順《釋文》:“夸,口花切(qiè)。父(fǔ)音甫(fǔ)。” 夸父(fǔ)之父(fǔ),《現代漢語詞典》音fù,不合“男子美稱”之義。
144、慶父怎么讀? 慶父(fǔ):《左傳.閔公元年》:“不去慶父(fǔ),魯難(nàn)未已。”慶父(fǔ)是魯國公子,曾一再制造內亂,先后殺死兩個國君。后來用“慶父(fǔ)不死,魯難(nàn)未已”比喻不除掉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不得安寧。——《現代漢語詞典》作者:于振報提交日期:2009-12-01 12:14
145、長沮怎么讀? 《論(Lún)語.微子》:“長(Cháng)沮(jù)、桀(Jié)溺(nì)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錢穆新解:“(長沮(jù)、桀溺)兩隱者,姓名不傳。沮(jù),沮(jù)洳(rù)。溺,淖(nào)溺。以其在水邊,故取以名之。” 晉.陶潛《勸農》詩:“冀缺攜儷,沮(jù)、溺結耦,相(xiàng)彼賢達,猶勤壟畝。”后常以“沮(jù)溺” 借指避世隱士。漢.王粲(Càn)《從軍詩》之一:“不能效沮(jù)、溺,相隨把鋤犂。”唐.韋應(Yìng)物《秋郊作》詩:“方愿沮(jù)、溺耦,淡泊(bó)守田廬。”明.梁辰魚《浣(Huàn)紗記.談義》:“紹巢、由之絕軌,蹈沮(jù)、溺之高風。”“沮(jù)”,《辭源》音jǔ,《辭海》音jū。
146、沮授怎么讀? 沮(Jū)授:公元?-200年。漢末廣平人。授多權謀,為袁紹從事,統監(jiān)軍旅。袁紹與曹操戰于官渡,勸紹勿決戰,又勸分軍襲曹糧道,皆不從。及兵敗,授被執,不降。操舊與授有舊,厚遇之。不久,授謀歸袁氏,為操所殺。——《辭源》作者:于振報提交日期:2009-12-01 12:29
147、周處怎么讀? 周處(Chǔ):西晉陽羨人。字子隱。少時橫(héng)行鄉里,鄉人把他和南山之虎、長橋之蛟合稱三害。周處(Chǔ)聽到后,決心改過,殺虎,斬蛟,入吳投陸機、陸云兄弟為師。官至御史中丞。事見《世說新語.自新》《晉書.周處(Chǔ)傳》 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詁》:“周處(Chǔ),字子隱。《易.系(Xì)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chǔ),或默或語。’處(chǔ)即退隱,故以‘隱’相協。‘子’為男子美稱。”作者:于振報提交日期:2009-12-01 14:01
148、趙衰怎么讀? 《左傳.文公七年》:“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即狐射(Yì)姑)問酆(Fēng)舒(潞國之相),且讓之。酆(Fēng)舒問于賈季曰:‘趙衰(Cuī)、趙盾孰賢?’對曰:‘趙衰(Cuī),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又《僖公二十三年》:“(重(Chóng)耳)遂(suì)奔狄,從者狐偃(Yǎn)、趙衰(Cuī)、顛頡(xié)、魏武子、司空季子。”陸德明音義:“趙衰(Cuī),初危反。” 趙衰(Cuī),?—前622。即趙成子。春秋時晉國之卿。字子馀。亦稱成季、孟子馀。隨從公子重(Chóng)耳(即晉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并助重(Chóng)耳回國即位。回國后,任原(今河南濟(Jǐ)源西北)大(dà)夫,亦稱原季。后任新上軍之將和中軍之佐。曾推薦先軫(Zhěn)、欒枝等人,輔助文公創建霸業。趙盾,即趙宣子。趙衰(Cuī)之子。晉國執政。
149、范雎怎么讀? 范雎(Jū):《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作“范且(Jū)”,《戰國策.秦策》作“范雎(Jū)”,《史記.范睢(Suī)蔡澤列傳》誤作“范睢(Suī)”。戰國時魏國人。字叔。因事為須賈(Jiǎ)所誣,被魏相魏齊使人笞(chī)擊折脅。后化名張祿,由王稽(Jī)、鄭安平幫助送入秦國。他游說(shuì)秦昭王,驅逐專權的秦相魏冉。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任秦相,封于應(Yìng)(今河南魯山東),稱應(Yìng)侯。主張遠交近攻,殲(jiān)滅敵國主力。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戰,秦將白起大勝趙軍。他妒忌白起功,迫使自殺。推薦鄭安平為將,王稽(Jī)為河東守。后鄭安平圍攻邯鄲失敗降趙。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Jī)又因“與諸侯通”之罪,坐法誅。他謝病歸相印,不久即死。——參閱《辭海》作者:于振報提交日期:2009-12-01 16:20作者:于振報提交日期:2009-12-01 16:24作者:黨爭的天空 回復日期:2009-12-01 15:16:37
我愛看您的東西,加油!
151、周召公怎么讀? 召(Shào)公:一作邵公、召(Shào)康公。周代燕(Yān)國的始祖。姬(Jī)姓,名奭(Shì)。采(cài)邑在召(Shào)(今陜西岐山縣南)。曾佐武王滅商,被封于燕(Yān)。成王時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陜(今河南陜縣)而治,陜以西由他治理。成王去世,他以遺命授康王。其言論見于《尚書.召(Shào)誥》。——《辭海》 召(Shào):古邑名。周初召(Shào)公奭(Shì)采(cài)邑。在今陜西岐山縣南。周東遷后,別受采(cài)邑,在今河南濟(Jǐ)源縣西邵源。——《辭海》 漢族姓召(Shào),為召(Shào)公之后裔。
傣族姓召(Zhào),為召(zhào)片領之簡化。
152、莊蹻怎么讀? 莊蹻(Jiǎo):1、戰國時楚國人。一作企足。曾在楚懷王時起兵反楚。《荀子.議兵》:“莊蹻(Jiǎo)起,楚分而為三四。”《商君書.弱民》:“莊蹻(Jiǎo)發于內,楚分為五。”后世常以蹻(Jiǎo)與跖(Zhí)相提并論,以“蹻(Jiǎo)跖(Zhí)”指盜賊。一說此莊蹻(Jiǎo)即后來入滇為王的楚將莊蹻(Jiǎo)。2、一作莊豪。戰國時楚將。楚頃(Qīng)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左右),率軍通過黔中向西南進攻,越過且(Jū)蘭、夜郎,直到滇(今云南滇池附近)。后因黔中被秦攻占,與楚交通斷絕,就在滇稱王,號莊王。一說是楚莊王的后裔。——參閱《辭海》作者:于振報提交日期:2009-12-01 16:53
《史記.匈奴列傳》:“單(chán)于有太子名冒(Mò)頓(dú)。后有所愛閼(yān)氏(zhī),生少(shào)子,而單(chán)于欲廢冒(Mò)頓(dú)而立少子,乃使冒(Mò)頓(dú)質于月氏(zhī)。”司馬貞索隱:“冒(Mò)音墨,又如字。”《漢書.匈奴傳上》:“單(chán)于有太子,名曰冒(Mò)頓(dú)。”清.王先謙補注引宋.宋祁(Qí)曰:“冒(Mò)音墨,頓(dú)音毒。” 按:冒(Mò)頓(dú)之頓(dú),今《史記》三家注、《漢書》顏師古注、《后漢書》李賢注、《資治通鑒》胡三省(xǐng)注皆無注音。
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俺祖公公冒(Mò)頓(dú)單(chán)于,圍漢高帝于白登七日。”明.臧(Zāng)晉叔音釋:“冒(Mò)音墨,頓(tū)音突。” 清.錢大昕(xīn)《十駕齋養新錄》卷四:“世讀冒(Mò)頓(dú)之‘冒(Mò)’入聲,然《史記索隱》冒(Mò)頓(dú) 字原有兩音,未始不可讀如字,而楚蚡冒亦有入去兩音。《左傳》‘諸侯貪冒’,《釋文》:‘冒,莫報反,又亡北反。’又‘侵官冒也’,徐仙民亦音莫北反。是‘冒犯’‘貪冒’字俱可讀如‘墨’也。”
“木蘭花宋祁”的讀音是什么?
“木蘭花宋祁”的讀音是mù lán huā sòng qí。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 。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
《木蘭花》 宋祁 中一個字的讀音 《蝶戀花》 歐陽修 中的一個字的讀音
1“斜”音同“邪”——斜在中國古代時期的讀音為xiá,所以現在的古體詩詞以斜作韻腳時都念xiá
而這里是“斜陽”,不是韻腳。
2.“橫”音同“衡”——這里的場景是:雨被風吹得幾乎與地面平行。
[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直”相對:~梁。~楣。~額。~幅。~批。~披(長條形橫幅字畫)。~匾。~標。~空。2.左右向的,跟目視方向垂直的,與“豎”、“直”...
[hèng]1.兇暴,不講理;蠻~。強~。~暴。~蠻。2.意外的,不尋常的:~財。~禍。~事。~死。
多音字是根據其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來區分讀音的,不一定要讀其古音。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果滿意請采納~
*^-^*
祁怎么讀?
聲母q,韻母i,聲調二聲。
祁是一個漢字,讀音為qí,從示從邑。會意字,邑是非國都的城市。本意為告知城邑,以示國廣城多。引申為寬廣而眾多。
擴展資料
祁組詞:
1、祁劇[qí jù]
中國湖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唱腔以皮黃為主,流行于祁陽等地。
2、伊祁[yī qí]
神名。傳說善治鬼,故世人奉為門神。
3、祁寒[qí hán]
嚴寒。
4、郊祁[jiāo qí]
宋?代?宋郊?宋祁?兄弟的并稱。
5、祁僮[qí tóng]
形容婦女竦敬奉事,舒遲有儀。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