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如何因詩文得名,桃源名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桃源縣如何因詩文得名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桃源名的詩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里的桃花源是現在的什么地方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在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境內。
拓展資料
桃源縣,隸屬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冷熱四季分明。
桃源縣桃花源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桃源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試點縣、首批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及國家商品糧、優質油料、優質棉、瘦肉型牲豬、蛋品出口重點縣和出口綠茶優勢區域縣。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短一ㄔ从洝芬簿哂羞@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陶潛所說的桃花源應該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內,桃花源在桃源縣城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蒼松翠竹。相傳因東晉詩人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而得名。
自唐代開始建寺觀,宋時更盛,元末毀于火,1455年(明景泰六年)又建殿宇,明末復毀于火。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重修淵明祠,沿山配置亭閣,按陶淵明詩文命名,此后又屢經修葺。解放前荒蕪殆盡。1950年后除對原有建筑物進行加固維修外,并對已經傾圮的部分亭閣,也陸續進行整修和復建。
桃花源不僅是風景名勝,也是文化古跡,遺有唐代以來眾多大詩人如孟浩然、劉禹錫、李白、王昌齡等碑刻詩文及古建筑,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桃源地域屬楚國洞庭郡;秦朝時屬黔中郡。建國后,桃源縣隸屬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隸屬常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8年,隸屬常德市。
桃源縣桃花源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桃源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試點縣、首批全國綠化模范縣、優質棉、瘦肉型牲豬、蛋品出口重點縣和出口綠茶優勢區域縣。著名景點有:桃花源風景區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桃源縣
【詩歌】游桃花源詩四首
? ? ? ? 山中避嬴不知年,兩漢三國晉相連。
? ? ? ? 人世變遷迅如此,不及桃源小洞天。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桃源一窟好藏身,避嬴此地如空門。
? ? ? ? ? ? 鞭石英雄成大業,焚書豪杰化微塵。
? ? ? ? ? ? 淵明作記武陵在,禹錫題詩玄都存。
? ? ? ? ? ? 欲學漁郎來問津,好將消息告秦人。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陶公閑情內心忙,假設仙境遣秦王。
? ? ? ? ? ? 雞犬厭惡紅塵世,叟童安樂白云鄉。
? ? ? ? ? ? 層層阡陌程途坦,處處人煙炊米香。
? ? ? ? ? ? 良辰美景賞心事,迷殺漁郎更阮郎。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特意來游水盡源,萬花深處景果鮮。
? ? ? ? ? ? 仙臺古跡今猶在,阡陌洞中亦了然。
? ? ? ? ? ? 本屬陶公圖虛愿,豈容黃氏把話傳。
? ? ? ? ? ? 身居此山不覺異,別一閑情別一天。
? 注:
? ? 桃花源:中國名勝古跡及有名的旅游景點,在今湘省常德市桃源縣境。其地盛產桃花,東晉末年大文人陶淵明寫有《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一文?!短一ㄔ从洝分杏浭略疲骸皶x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沿溪行,亡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由于陶淵明直接點明“武陵”,而當時的“武陵”系一郡名,其地即今湘省常德市全境,這樣自古以來認定陶氏詩文中的桃花源即今常德市桃源縣中之桃花源。桃花源地名及桃源縣名均因陶詩文而得名。
? ? 避嬴:指避秦。秦族嬴姓,故稱。
? ? 不知年: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有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 鞭石:《藝文類聚》卷六引《三秦記》:“秦始皇作石橋,欲過海看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皆流血?!?/p>
? ? 禹錫題詩:唐代玄都觀種桃樹千余株,詩人劉禹錫先后兩次游觀都題詩章,有句云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 問津:《桃花源記》有 "后遂無人問津者。"
? ? 秦人:據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記載:武陵捕魚人誤入桃源洞后,在洞中見到了為躲避秦朝暴政和戰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的當時的秦朝人。
? ? 武陵:《桃花源記》有 "武陵人捕魚為業。" 武陵,晉代郡名,約今湘省常德市全境。
? ? ? 閑情:陶淵明作有《閑情賦》。
? ? ? 雞犬丶阡陌:《桃花源記》有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 ? 白云鄉:指仙鄉?!肚f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鄉。"
? ? ? 良辰美景賞心事: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 ? ? 阮郎:指入天臺山采藥遇仙女之阮肇。據晉?干寶《搜神記》丶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迷不得返,饑乏殆死。見大桃樹,各食數枚,而饑止體充。循流而出,見一大溪,遇二女子,姿質絕妙,見劉 丶阮,便呼其姓,如似有舊,乃相見忻喜。因邀還家,食以胡麻飯等。其地草木氣候常如春天,劉 阮樂游半年還鄉,子孫已歷七世。后復入天臺山尋訪,舊蹤渺然。此故事流傳到唐丶五代丶宋時,說劉丶阮遇仙處亦名桃源,溪亦名武陵溪。唐?王之渙《惆悵詩》詩:“晨肇(指劉晨阮肇)重來事已迷,碧桃花謝武陵溪”。詩中就說劉丶阮遇仙處即武陵溪。 五代?王松年《仙苑珠編》卷上:“劉晨、阮肇,剡縣 (即今浙江嵊縣。《幽明錄》:‘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取谷皮?!?王氏所記,當本此) 人也,采藥于天姥嶺,迷入桃源洞,遇諸仙,經半年后卻歸,已見七世孫子?!?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二《臺州?《紹興府?〈景物〉上》:“桃源,在嵊山 (今浙江省嵊縣新昌縣之間) 縣南三里,《舊經》云:‘劉、阮剡縣人,入天臺山,此其地也’。 林槩《越中》詩所謂 ‘桃花源靜客忘歸’ 是也。”
? ? ? 漁郎:指陶淵明《桃花源記》筆下的誤入桃花源的“武陵捕魚人”。
? ? 水盡源:指桃花源。陶淵明《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 ? 黃氏:據陶淵明《搜神后記》中之《桃花源記》中有自注語,說入桃花源洞之漁郎,姓黃名道真。
桃源縣因什么詩文得名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康氏叢鈔】“桃源縣”名的由來
桃源縣,古縣名,始建于五代,因其地有 “桃花源”,加之受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影響和名聲,故以名縣。今仍為縣名,屬湖南省常德市境內?,F將我所見古籍中記載縣名之由來之一二資料,備錄于此: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一八《朗州?桃源縣》:“本武陵縣地,皇朝乾德二年,以朗州所管武陵、龍陽二縣敷余一場人戶不等,仍析武陵上下四鄉四千余戶于延泉村別置一縣,以桃源為名,并廢敷余場入近縣?!?/p>
康按:朗州,治武陵即臨沅,乾德乃五代南平王高繼沖的年號。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記要》卷八0《常德府?桃源縣》:“漢臨沅縣地,后漢為沅南縣地,仍屬武陵郡,晉以后因之,隋、唐為武陵縣地。宋乾德中析置桃源縣,以桃花源名,仍屬朗州。”
桃源縣如何因詩文得名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桃源名的詩有哪些?、桃源縣如何因詩文得名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