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太湖在哪里,太湖是在哪
今天給各位分享唐代太湖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太湖是在哪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太湖在什么地方?
太湖,位于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形態猶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底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湖盆呈淺碟形。湖岸線總長405千米,正常水位3米時湖面積225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94米,蓄水27.2億立方米。主要水源有二:一為來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為70多條漤港注入;另一來自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分由太浦、百瀆等60多條港瀆入湖。太湖水南北東兩面70多條河港下泄長江,以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下游稱蘇州河)、黃浦江為主。黃浦江為最大泄水河道,約占總出水量的80%。其余渚河港流量較小,每因海潮頂托或江水上漲而倒流。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后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的同時,還可游覽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整個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個,連同進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組成一個密如蛛網的水系,對航運、灌溉和調節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它自鎮江諫壁口引長江水南流,穿過太湖水系眾多的河流和湖蕩,吞吐江湖,調節水量,成為這個水網的重要干流。東岸、北岸有洞庭東山、靈巖山、惠山、馬跡山等低丘,山水相連,風景秀麗,為著名游覽區。沿湖丘陵和湖中島山盛產茶葉、桑蠶以及亞熱帶果品楊梅、枇杷、柑橘等。太湖平原舊河網大都河道淺窄彎曲、排灌系統紊亂,洪漬是潛在威脅。現已進行統一規劃,禁止盲目圍墾,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太湖的成因類型:古瀉湖。太湖富營養化明顯,磷、氮營養過剩,20世紀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總磷、總氮嚴重超標,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標。年最高水溫出現在7、8月,年最低水溫出現在12月下旬~2月上旬,歷年最高水溫達38℃,最低水溫0℃,水溫年變幅介于29.5℃~38.0℃之間,歷年平均變幅34℃左右,歷年平均水溫17.1℃,太湖歷年平均水溫較陸上氣溫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過程相應、最高、最低值分別出現在7、8月份和1月份,歷年各月平均水溫均高于氣溫。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有眾多島嶼和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游勝地。
太湖位于富饒的上海、寧波、杭州三角地中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蕩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但它的實際面積受到泥沙淤積和人為圍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在形成以后多有變化。今天的太湖,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接宜興,東鄰蘇州。
太湖流域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太湖現有魚類106種,隸屬15目24科,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共有54種。1982年,太湖以江蘇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洞庭湖.鄱陽湖.洪澤湖.太湖分別屬于哪省
洞庭湖在湖南,鄱陽湖在江西,洪澤湖、太湖在江蘇。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古代的說法不同,如《國語》、《史記》中的五湖專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 : 我國的幾個大湖 ,說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 、巢湖、洪澤湖、千島湖。在《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稱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鑒湖。(彭蠡即鄱陽湖。鑒湖到了清代則被洪澤湖代替。)
擴展資料:
洞庭湖水質比較清潔,富營養化不明顯,主要污染物通過降水使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隨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質進入湖水的途徑之一,隨雨水進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質是SO、Co、NoX以及煙塵,有害有毒物質主要有汞、鎘、六價鉻、砷、鉛、酚、氰化物、硫化物;
洞庭湖是我國主要淡水商品魚基地,現有魚類113種,分屬11目22科,其中102種是與長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鯉科魚類65種,鮠科10種,鰍科9種,鰭科6種,銀科3種,鲇科、鮡科各為2種,其他16種。
形態描述:洞庭湖呈現一派水流沼澤、河網平原地貌景觀,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西北高,東南低;
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東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30.8米,總面積約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東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億立方米;底質多泥或淤泥型;
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水、長江三口、汨羅江、藕池東支、華容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五湖
太湖位于哪里
1:太湖,位于江蘇、浙江兩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中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來隨著湖面縮減已退為第三大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2:
太湖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區南緣,介于北緯30°09'至30°46'和東經115°45'至116°30'之間。東鄰潛山、懷寧,南連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蘄春、英山,北毗岳西。東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 全縣轄15個鄉鎮,174個行政村,2004年年末總人口為558187人,其中農業人口504412人。 太湖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東與天柱山相望,南與廬山呼應,居長江中下游旅游熱線之上。合九鐵路、105國道、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行車至合肥、武漢、南昌等大中城市只需2小時。全縣總面積2031平方公里。 太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歷代民風淳厚,文風蔚然,素有“一門四進士,十里兩狀元”之稱。這里是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樸初的家鄉,著名詩人朱湘、女社會活動家劉王立明、京劇“富連成”科班創辦人葉春善和其子小生行“葉派”創始人葉盛蘭、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作家石楠、林學專家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們成就斐然,聲名遠播,為家鄉添光增色。如今,狀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學子,遍及四海。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龍山夜雨、馬路西風、法華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來聞名遐邇。漢代建的海會寺、三國筑的上格城、晉代修的佛圖寺、唐代建的西風禪寺、清代狀元趙文楷墓等文化古跡保存完好。國家級佛教活動場所、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獅子山二祖禪堂正在修建。當年劉伯承、鄧小平在劉畈主持召開高干會議舊址胡氏新祠,極具瞻仰意義。趙河湯灣溫泉,水溫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噸,水質清澈,可飲可浴可醫。位于全縣中心腹地的花亭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250平方公里,10萬畝水面碧波蕩漾,氣勢磅礴。湖中島嶼星羅棋布,四周山巒疊嶂,果木蔥籠,是旅游觀光、療養休閑的勝地。 太湖資源豐富,特產眾多。這里是全國商品糧、商品牛和瘦肉型豬基地縣和安徽省茶葉、板栗、柑桔重點生產縣,“天華谷尖”茶為部優產品并獲國家綠色食品標識,“方竹”粉絲、天華尖封缸酒是省名牌產品,電機、日用細瓷、水松紙、羊毛衫、板栗罐頭、李杜茶干、辣紅素等特色產品享譽全國,出口海外。境內有石英石、紫砂巖、瓷土、鐵砂等20多種礦產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綜合縣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3:金門太湖是福建省金門縣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于1967年建筑完工,該湖占地面積達36公頃,蓄水14公頃,不但是民用水源供應區,也是農民水利灌溉之處。湖心中建有三座小島,湖畔筑有涼亭,景觀非常的幽雅,湖邊四種植各式花木,利用環湖公路更可飽覽湖光山色,彷如世外桃源,因而成為戰地游客最多的勝景 不知道你要找的是哪個太湖?
唐朝的湖州 是現在什么地方
唐朝有兩個湖州,不知你說的是哪一個。
關中湖州:武德三年(620年)置,貞觀元年(627年)廢,轄湖陽縣(今河南省唐河縣湖陽鎮一帶)、上馬縣(今河南省唐河縣)。
江南湖州:夏禹滅防風氏,其地歸屬揚州,直至商文丁時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奔荊蠻,自號“勾吳”,建立吳國時,湖州地屬勾吳。即“三吳”(蘇州、湖州、會稽)之一。這就是現在浙江省湖州市。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