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洞庭湖的魚蝦 洞庭湖有什么蝦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形容洞庭湖的魚蝦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洞庭湖有什么蝦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洞庭湖的作文
導語:我的家鄉有一條湖,名叫洞庭湖。他盡人皆知,曾有人歌頌“八百里洞庭,美如畫”。這下你該知道洞庭湖有多美了吧!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描寫洞庭湖的作文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描寫洞庭湖的作文一
美麗的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那里景色如同天堂一般秀麗。
早晨的洞庭湖是清秀的。
日明星稀,湖面靜如明鏡。36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沉浸在覆蓋著大霧環境中,一株株花草,一棵棵大樹吮吸著甜潤無比的空氣,郁郁蔥蔥。岸上映著紅的花,綠的草,黃的屋 ?。湖面上偶爾會有幾只小舟從水面慢慢劃過,不留一點兒縫隙。中央好似青螺的青山云霧繚繞,云朵柔美似水,整個洞庭湖充滿了濃濃的清秀氣息。
到了中午,在陽光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銀光閃閃,微風輕輕掠過湖面,湖面泛起玲瓏剔透的水花,不像原來那樣水平如鏡了。望著蒼翠欲滴的景色,看著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人們的心情暢通無比。魚兒竄出水面,快樂嬉戲。小舟上的人們開始捕魚,一切打破沉靜,潔白的云朵飄浮在空中,好一派熱鬧美麗的景象 。
夜晚,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月光皎潔柔和。洞庭湖也一樣,小舟不見,微波不見了,只有那湖面在昏暗的燈光映照下,泛著點點亮光。它似乎也進入了夢鄉,靜得不發話,兩岸的綠樹,紅花也沒了早上的生氣,但是空氣還是那樣甜潤清新。夜幕籠罩了整個洞庭湖,幾顆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發出美麗的光芒。夜,是多么寧靜和諧呀!
洞庭湖是那樣的充滿魅力 ,那樣的惹人喜愛!
描寫洞庭湖的作文二
我的家鄉在湖南,湖南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湖,名叫“洞庭湖”。
洞庭湖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優美。
春天,湖旁邊的小樹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小草從地下探出腦袋,小花笑開了臉。一場春雨過后,竹筍從地下伸出了嫩綠的筍尖。湖水變多了,湖面變得又寬又大。
夏天,湖里有數也數不清的荷葉、荷花和蓮蓬。荷葉又大又圓,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你看,荷花就像花中的仙子一樣,坐在那碧綠的荷葉上。小小的蓮蓬長在荷花的中間,好像害羞的小寶寶一樣。有了這些景物的幫忙,洞庭湖就變得更美了。
秋天,蓮蓬結蓮子了。漁民們一邊打魚,一邊摘蓮蓬。湖里有白花花的銀針魚,有嘴帶針的尖嘴魚,更多的是大紅鯉魚……漁民們早上出發,晚上總是滿載而歸。看著這些歡蹦亂跳的魚和甜脆可口的新鮮蓮子,真讓人高興!
冬天,到處都積滿了白雪。只有洞庭湖從上到下不結冰,寬闊的湖水仍然波光閃爍,顯示出無比的活力和生機。
洞庭湖,你是家鄉的驕傲!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你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描寫洞庭湖的作文三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父親、母親一起去洞庭湖玩賞,我非常地興奮。我來到了洞庭湖,看到了美麗的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群湖之中。
在山莊往下眺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讓人想起劉禹錫《望洞湖》這首詩,真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首古詩好像就是在描寫這美麗的洞庭湖。洞庭湖的水真美啊!如果在陽光的`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周圍的青山綠樹倒映在水里,湖水顯得更加美了。再加上天空中的藍天、白云,色彩更加鮮艷、明麗了。如果拍下來的話,絕對是數一數二,堪稱風景畫的佳作。
洞庭湖的水不但美麗,而且非常的清涼。有許多的地區的純凈水,都取之于洞庭湖。洞庭湖的湖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果能喝到洞庭湖的水,仔細品嘗,還能感覺到一點甜味呢。洞庭湖水質特別好,所以能養肥各種魚蝦,比如說蝦、魚,螺螄。如果把它們從湖里打撈上來的話,吃起來味道十分鮮美。如果能吃到這些的話,那可真是三生有幸。
現在的洞庭湖不但是度假的好去處,更是旅游休閑好場所。有游泳池、狩獵場、燒烤區……山上還有一座香山寺,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美麗的洞庭湖愧是湖南的風景名勝。如果不去那里玩賞,可真是遺憾萬年啊!
描寫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1.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2. 湖面沒有一縷風,湖光就像沒磨過的玉盤一樣干凈,天上有一輪明亮的月亮,散發出淡淡的光芒,周圍的一切都是安安靜靜的。
3. 湖中的幾只淘氣可愛的淡水魚被這清亮的月光給吸引住了。它們時不時就蹦出水面。這一蹦把水中的月亮影兒弄碎了。“啪啪”隨著魚兒落水所發出的清脆響聲,水面上泛著一圈圈漣漪,慢慢地蕩漾開來,不一會兒水面又恢復了平靜。
4. 清晨,洞庭湖如同籠罩了一層輕盈的白紗,湖泊被煙霧淹沒,遠處,天地間連成一片,似玉娟般那么薄,那么淡,那么輕……仿佛一伸手觸摸便會損壞它那原本的淡定。微風拂過湖面,那水平如鏡的湖面揚起一陣陣小水浪。
5. 秋季的一天,我來到洞庭湖邊,望著這美麗的景色,我幾乎看出了神。啊!真美呀。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的游魚和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微風拂過,水面上不時泛起幾絲漣漪,與皎潔明媚的月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圖畫。
6. 秋天,洞庭湖最熱鬧的季節。漁民們正忙著打魚,有的漁民用魚叉叉魚;有的漁民用魚網網魚;還有的漁民用魚竿釣魚,真是五花八門,有意思極了。微波粼粼的湖面,藍綢子般的湖水一只伸到遠處的深山。遠遠的望去,湖面上白帆點點,一只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樹葉在水面上飄動。突然刮起一陣風,就可以看見一個個小浪爭先恐后的向岸邊涌來,可又怕有人抓它似的,又馬上退了回去,真是一幅迷人的畫卷。
7. 秋天,是洞庭湖最熱鬧的季節,漁民們忙著打漁,有的用魚叉叉魚,,有的用漁網網魚,還有的用魚竿釣魚。洞庭湖里有白花花的銀針魚,有嘴帶尖的針嘴魚,更多的是大紅鯉魚。捕撈船隊早上出發,晚上總是滿載而歸,看一眼這活蹦亂跳的鮮魚,真讓人高興。
8. 太陽漸漸從西方落下,天邊出現了彩霞,色彩斑斕的霞光映在了湖面上。從遠處和天邊接在了一起,水天一色,這時的洞庭湖更美了。就像只用色彩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風景畫那樣。
9. 太陽升起來了。火紅的太陽光映射在水面,波光粼粼,閃爍著金色的光亮。此時的洞庭湖好似穿上了一件鑲嵌了點點金帆的布匹,這件“金縷玉衣”匹配著洞庭湖的嬌嫩,多美啊!
10. 下了雨,洞庭湖又添加了幾分艷麗,如絲般的細雨飄灑而下,落綴在洞庭湖上,蕩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瀾。微風也禁不住誘惑開始做美,湖旁的柳樹將它那纖細又修長腰肢傾斜著,依靠著洞庭湖。此時的洞庭湖仿佛一切都是它的襯托,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11. 夏天,湖里有數也數不清的荷葉、荷花和蓮蓬。荷葉又大又圓,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小傘。你看,荷花就像花中的仙子一樣,坐在那碧綠的荷葉上。小小的蓮蓬長在荷花的中間,好像害羞的小寶寶一樣。有了這些景物的.幫忙,洞庭湖就變得更美了。
12. 遠遠望去,洞庭湖的山水是多么美麗,如同白玉盤里放著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令人遐想。
13. 這粼粼的波光與澄澈的月光交相輝映,交相融合,顯得那么和諧美麗,令人驚嘆!君山,這湖中高高屹立的山兒,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而那絲絲縷縷的薄霧正是少女臉上神秘的面紗,使君山看起來蒙蒙朧朧,若隱若現。遠遠望去,君山上生長著一片片茂盛的叢林,好似君山的綠色盛裝。君山啊,我迷人的君山,我怡人的君山,我神秘的君山吶!你是多么吸引人的眼球,多么令人神往!
14. 這是一個初秋的夜晚,天氣晴朗,一絲風都沒有,抬頭仰望,湛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月亮把它那淡淡的月光毫不吝嗇地撒向洞庭湖。圓月四周,稀稀疏疏地點綴著幾顆星星,那幾顆星星也把微弱的光源聚集起來,撒向月光下的湖面。這下,洞庭湖真是美極了。
15. 秋夜,洞庭湖的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
16. 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
17. 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湖水與蔚藍的天空融成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了。金色的陽光把湖水劃出了粼粼波光,就像是天上的仙女撒下的一把把碎金。遠處橫跨著一座美麗的大橋,象一條巨龍橫臥在湖面上空,那就是洞庭湖大橋。
18. 多么靜的洞庭湖啊,靜得像一面鏡子;多么綠的洞庭湖啊,綠得像一片草坪。
19. 洞庭湖中間還臥著一座小巧靈秀的山,這就是君山。遠遠望去,如同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鑲嵌在一面巨大的白銀盤里。君山上的青草和大樹,映襯得君山更加秀麗。那色彩,或濃或淡,或明或暗,就像有人給君山披上了一件變幻莫測的衣裳。湖岸周圍綠樹蔥蘢,許多楊柳猶如侍女,娉娉婷婷地站立著。她們用長長的柳枝輕輕地撫摸著湖面。
20.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韓愈《登岳陽樓》
21.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22.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23.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4.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雍陶《題君山》
25.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6.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湖贈章丞相》
27.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28.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29. 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么雄偉壯觀啊!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守衛著洞庭湖,好讓洞庭湖不受風雨的侵擾。
30. 春天,隨著春雨的到來,湖水漲了,湖面也慢慢的變寬,湖岸邊的小樹苗挺直了腰桿小草也悄悄的探出小腦袋。它們就像洞庭湖邊綠色的小長城,給湖岸增加了色彩。
31. 冬天,到處冰天雪地,唯獨浩瀚的洞庭湖從不上凍。寬闊的湖水依舊波光閃爍,顯出無比的活力和生機。
32. 洞庭湖的秀麗風光,讓人們贊嘆不已。洞庭湖如此美麗,讓我陶醉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我相信,來過的人都會流連忘返。
33. 洞庭湖非常美麗,湖水清澈見底,而且非常靜,靜得像一面鏡子,和蔚藍的天空渾然一體,倒映在兩邊的山色,好像水里長出一座座奇形怪壯的高山,仿佛魚兒在天上游,鳥兒在水里飛翔。
34. 洞庭湖是湖南的魚米之鄉,養育了無數的人。素有“八百里洞庭”的美稱,天然景色更是美不勝收。清晨,早早起來趕著打魚的漁民,正開著小船緩緩的駛著。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畫出了一道道美麗的漣漪。漣漪一圈一圈的,漸漸擴大起來,然后又靜靜地消失了。
35. 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白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洞庭湖解說詞。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云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于江南之夢"。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于云中。"《漢陽志》說:"云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云夢。當時的云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云夢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戰國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積,云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復吟詠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游弋在秋風裊裊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洞庭湖不僅風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谷,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里盛產鯉、鯽、鳙、鰱、鳊、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余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歷史上即頗負盛名。據清代《巴陵縣志》載:"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干者。他處出面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據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游于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荷花盛開季節,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采蓮,成為一大旅游項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僅風景佳麗,而且有許多名產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采摘,經十幾道工序制成。它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沖泡后,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堅立杯底,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確為"茶中奇觀"。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對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到。
君山傳說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后趕來,船被風浪阻于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于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于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云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么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托。龍女得救后,和柳毅結為夫妻。現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筑別致。井口直徑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鐘相、楊么率農民起義軍安營扎寨之處。當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水寨,造戰船,出沒于八百里洞庭。現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臺、萬人鍋等古跡。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臺,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有射蛟臺,傳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岳陽樓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相傳這里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臺。因為岳陽樓前的洞庭湖水面遼闊,風平浪靜,湖岸上恰巧有個山丘,確為練兵、閱兵的好地方。據《三國志》載,魯肅受孫權之命率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在進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臨湖的西門城墻上建起了訓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閱軍樓即為岳陽樓的前身。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后來改名“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合,其浩蕩的氣勢與悠久的歷史內涵,使之成為唐以后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并逐漸形成一種以抒發憂國濟世為主要傳統的特殊的意蘊。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后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陽樓》便是這一傳統的始唱者。詩云:“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先此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表現了貧士失職之悲憤,那么杜詩則以涵天蓋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詩圣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岳陽),曾重修岳陽樓,并致書當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請他作《岳陽樓記》。然后又請詩人、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樓、范記、蘇書、邵刻,成了岳陽樓的“四絕”。
自宋迄今,已過去900多年,現在的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年間重修。而蘇書邵刻《岳陽樓記》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的手筆,但這篇名文卻依然光華燭天。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不僅將岳陽樓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淳盡致,展現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而且進一步將杜甫精神發揚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岳陽樓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傳,文以景揚。
今天的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的磚木結構建筑,別具一格。進入大大樓,只見四周掛滿了歷代名人的題詠。二樓楹柱鐫刻著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塊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張照書的《岳陽樓記》赫然醒目,啟迪著游人的沉思。主樓兩側還有兩座輔亭:一是以神話人物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傳因在明末維修岳陽樓時,于地下掘得一塊有梅紋的石板而得名。樓的附近還有魯肅墓、小喬墓、岳陽文廟及慈氏塔等勝跡。
描寫洞庭湖的優美句子
1、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2、洞庭湖
【唐】曹松
東西南北各連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長與岳陽翻鼓角,不離云夢轉魚龍。
吸回日月過千頃,鋪盡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還作陸,是時應有羽人逢。
3、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圍青草,龍堆擁白沙。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
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
4、早發洞庭
【唐】方干
長天接廣澤,二氣共含秋。舉目無平地,何心戀直鉤。
孤鐘鳴大岸,片月落中流。卻憶鴟夷子,當時此泛舟。
5、洞庭玩月
【唐】韓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玉碗深沈潭底白,
金杯細碎浪頭光。寒驚烏鵲離巢噪,冷射蛟螭換窟藏。
更憶瑤臺逢此夜,水晶宮殿挹瓊漿。
6、賦洞庭
【唐】可朋
周極八百里,凝眸望則勞。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賈客停非久,漁翁轉幾遭。颯然風起處,又是鼓波濤。
7、洞庭隱
【唐】來鵠
高臥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獨垂綸。
莫嫌無事閑銷日,有事始憐無事人。
8、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風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
瞻光惜頹發,閱水悲徂年。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9、宿洞庭
【唐】李端
白水連天暮,洪波帶日流。風高云夢夕,月滿洞庭秋。
沙上漁人火,煙中賈客舟。西園與南浦,萬里共悠悠。
10、洞庭遇秋
【唐】李群玉
塵愁老來顏,久與江山隔。逍遙澄湖上,洗眼見秋色。
涼波弄輕棹,湖月生遠碧。未減遙客情,西望杳何極。
11、過洞庭
【唐】李嶼
浩渺注橫流,千潭合萬湫。半洪侵楚翼,一汊屬吳頭。
動軸當新霽,漫空正仲秋。勢翻荊口迮,聲擁岳陽浮。
遠脈滋衡岳,微涼散橘洲。星辰連影動,嵐翠逐隅收。
漸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升騰人莫測,安穩路何憂?
氣與塵中別,言堪象外搜。此身如粗了,來把一竿休。
12、洞庭魚
【唐】李商隱
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蟻,多于秋后蠅。
豈思鱗作簟,仍計腹為燈。浩蕩天池路,翱翔欲化鵬。
13、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唐】劉長卿
萬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長。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
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孤舟有歸客,早晚達瀟湘。
14、洞庭秋月行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孤輪徐轉光不定,
游氣蒙蒙隔寒鏡。是時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陽樓頭暮角絕,蕩漾已過君山東。山城蒼蒼夜寂寂,
水月逶迤繞城白。蕩槳巴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羌笛。
勢高夜久陰力全,金氣肅肅開星躔。浮云野馬歸四裔,
遙望星斗當中天。天雞相呼曙霞出,斂影含光讓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閑,夜來清景非人間。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