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 過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背誦的
大家好,關于過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過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背誦的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過香積寺 王維的古詩是什么意思?
一、譯文
不知道香積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幾里誤入云擁群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古寺鳴鐘。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黃昏時來到空潭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抑制心中毒龍。
二、原文
唐·王維《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三、注釋
1、香積寺:唐代著名寺院,有爭議,一說香積寺在長安縣(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廢。一說在河南汝州,今風穴寺,唐時稱香積寺。
2、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3、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4、安禪:為佛家術語,指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在這里指佛家思想。
5、毒龍: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擴展資料
此詩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
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過香積寺古詩原文及賞析
《過香積寺》原文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香積寺》賞析
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景物。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側寫環境,來表現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經》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制服,喻指僧人之機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覺又悟到禪理的`高深。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煉字精巧。“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代被譽為煉字典范。
《過香積寺》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過香積寺》的全文是什么?
《過香積寺》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山中古寺之幽深靜寂。那么《過香積寺》的全文是什么?
1、 全文: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2、 《過香積寺》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
3、 譯文:不知道香積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幾里誤入云擁群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古寺鳴鐘。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黃昏時來到空潭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抑制心中毒龍。
關于《過香積寺》的全文是什么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過香積寺》古詩原文及賞析
【詩句】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出處】唐·王維《過香積寺》。
【翻譯】 不知香積寺在哪座山中,
走了數里,就進入了白云繚繞的山峰。
【全詩】
《過香積寺》
[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鑒賞】
香積寺,佛教寺廟。王維晚年“長齋奉佛”,出世思想占據主導地位,故有此類詩。
這首詩題的“過”即是訪問、探望的意思。既是訪問,便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中間經過古木參天的'“無人徑”,聽見隱隱飄來的“鐘”聲、“咽”危石的“泉聲”,看到“冷”青松的“日色” (夕陽)。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吐露出“安禪制毒龍”的情思。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采用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用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襯托山林古寺的幽靜,收到了“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中間兩聯四句,是稱譽詩壇的佳句。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