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是一首什么詩,從軍行的整首詩的意思
大家好,關于從軍行是一首什么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從軍行的整首詩的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從軍行》是一首什么詩?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陳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寫風雪行軍的仄韻絕句,寫得十分壯美。
原文為:“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前兩句對環境的描寫,竭力突出自然環境的惡劣,用濃重氛圍映襯從軍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風貌。后兩句妙用指代,以“橫笛”和“紅旗”指代邊塞將,寫他們在繚繞于耳的笛聲中,高舉紅旗直向積雪山峰挺進。全詩聲色兼備,充滿詩情畫意。
從軍行是一首什么詩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邊塞詩。
原文為: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從軍行是什么詩
從軍行是一首五言律詩。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楊炯的詩作。此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第三四句描寫了軍隊辭京后的出戰;第五六句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激烈的戰斗場面;最后兩句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
原文: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詞句注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西京:長安。
3、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宮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4、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里指塞外敵方據點。
5、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6、百夫長(zhǎng):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翻譯:
烽火映照著都城長安,我的心中難以平靜。
出征的號令從皇宮傳出,精銳的騎兵包圍了敵人的都城。
紛揚的大雪使彩旗暗淡,呼嘯的寒風夾雜的戰鼓聲。
我寧愿做軍中一個小小的百夫長,也勝過我做一個舞文弄墨的書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