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燈火是幾點,夜深燈火是幾點的歌
很多朋友對于夜深燈火是幾點和夜深燈火是幾點的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在歷史上“半夜三更”指的是什么,這個詞是怎么流傳的?
現在很多人把三更半夜才睡覺的人稱之為“夜貓子”,但你知道“三更半夜”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嗎?有什么說法嗎?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詞,是夜已經很深了或時間已經很晚了的意思。
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詞卻是源于兩個人,一個是“陳三更”,陳象輿,一個是“董半夜”,董儼。
他倆都是宋太宗時的大名人。
《宋史·趙昌言傳》:
“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這里是說,宋太宗時期,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趙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離,常常相聚在趙昌言的家里談至深夜,還不忍散去。
當時人們就戲稱陳象輿為“陳三更”、董儼為“董半夜”。
古人把深夜稱為“三更”和“半夜”,還要從古人的計時習慣說起。古人對白天和黑夜的計時和稱呼都不相同,白天說成“鐘”,黑夜說成“更”或“鼓”。
這一點,我們從現在古人留下的鐘樓鼓樓上也能看得出來。
在古代,城鎮都設有鐘樓鼓樓,晨起要撞鐘報時,所以白天都稱為“幾點鐘”。
古人把一夜分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就是這個意思。
夜晚巡夜人員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所以夜晚時間就稱為“更”;有的地方是用擊鼓方式報時,所以夜晚的時間還稱為“鼓”。
所謂的“幾更天”或者“幾鼓天”都是這個意思。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也是源自這里。
《紅樓夢》在大觀園里過元宵節那一章中說:
“天未二鼓,戲演的是《八義》中《觀燈》八出;三更時,賈母聽罷女先生的《鳳求鸞》;四更時,鳳姐兒的笑話也講完了,元宵節終于‘聾子放炮仗——散了’。”
這就是“更”、“鼓”用得最為明顯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當于現在的19點到21點;二更是21點到23點;三更是23點到凌晨1點;四更是1點到3點;五更是3點到5點。
三更為子時,正是半夜時分,也是夜間最為寒冷的時候。
所以賈母這時說“怪道寒浸浸的起來”。賈府的元宵節鬧到“四更”,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凌晨三點左右,可見賈府的元宵節是非常熱鬧的。
“三更半夜”能成為人們的一個常用俗語,還不得不提宋朝的夜生活。
宋朝的夜生活對比前朝各代而言,是相當自由和開放。
夜市鬧到“三更半夜”在唐朝是根本行不通。因為在唐朝,城市生活是實行宵禁的。
唐朝的《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后,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
凡是在“閉門鼓”后、“開門鼓”前在城里大街上無故行走的,就觸犯“犯夜”律令,要笞打二十下。
到宋朝初年,這些律令就全部廢止了,宵禁也被完全解除,宋人可以通宵達旦地過自己喜歡的夜生活了。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這些都為“三更半夜”一詞的誕生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還有,我們現在把時間說成是“幾點鐘”的“點”,也是來源于古代的“更”。為了把時間分得更細些,古人又把一更分為五個“點”,一“點”約等于現在的24分鐘。
當然,這個“點”不是“小”的意思,這里的“點”是古代的一種樂器。
形狀就像小銅鐘,中間凸起,兩邊有孔,更夫用繩子穿到孔里把“點”系在手上,報時的時候用手打“點”就可以了,時間久了,“點”也就成了一種計時單位。
現在說“打點”一詞也是來自這里。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漢語成語的產生,都有其自己的歷史背景。沒有宋代經濟的繁榮,沒有宋代夜生活的開放,也就沒有“三更半夜”的今天。
古代的三更時分是現在的幾點?
一更 夜從黃昏始 19-21點 一更在戌時,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這個時候,人還在活動著。 二更 定昏人不靜 21-23點 二更在亥時,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咣、咣——兩聲大鑼帶著兩聲梆子點兒,習俗上這就稱謂是“二更二點”。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經完全黑去,此時人們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 23-次日凌晨1點 三更在子時,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四更 1-3點 四更在丑時,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雖說,三更過后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于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就有賊人趁著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五更 3-5點 五更在寅時,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有“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所以說三更是23點到凌晨1點。
"夜深燈火"是什么意思?應該怎樣理解?
也沒啥可理解的。
就是夜深了,某某家里還亮著燈,放眼周圍,也有很多很多亮燈的人家。
古時候有宵禁政策,到了宋代宵禁政策逐漸寬松,那么宋朝人晚上都會做些什么??
現代社會,夜生活非常豐富,各種娛樂場所都能給予你一個充實美好的夜晚, 而相比之下,古代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那時候為了維護治安,實行宵禁,就是在,晚上八點到凌晨四點這一段時間,大街上不允許有人隨意走動,如果被發現,是要被杖刑的,因此,那時候是沒有娛樂條件的。
不能出門,而且還沒電、沒網,文人尚且能夠飲酒、彈琴、看書,農民則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了。
宵禁被廢除,是在宋朝,那時候的人開始有了短暫的夜生活,而人們夜生活娛樂的方式就是瓦舍勾欄。
瓦舍也叫瓦市,里面有酒肆、茶坊、飯店,還有大大小小的勾欄,每個勾欄里都會上演各種表演,比如雜技、相聲、歌舞等等。
宋朝時期,瓦舍勾欄的分布極廣,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可容數千人。這些勾欄天天都有演出,而且里面的表演廢除有趣,其中馴獸表演就是如此,它訓的不只是常見的走獸,還有是烏龜、鯉魚、青魚、泥鰍、螃蟹。
另外,歌舞伎也極其受歡迎。史書記載過一位南宋歌妓,她父母雙亡,自幼學習音樂和舞蹈,學成之后自己改編了《拓枝舞》,極受觀眾歡迎,每天能演出七八場。
可以說,宋朝的瓦舍勾欄極大地豐富了當時百姓的夜生活,但這繁華僅僅持續了300年,由于改朝換代,大部分瓦舍勾欄被毀,宵禁恢復。
到朱元璋時期,也是限制了市民娛樂,之后瓦舍勾欄也再沒有出現過。
夜深燈火是幾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夜深燈火是幾點的歌、夜深燈火是幾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