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古詩如何用詞,寫詩詞用的詞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寫古詩如何用詞,以及寫詩詞用的詞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寫古詩詞?
先談談古詩,關于詩的分類,其中有許多分類法。《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清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還有很少見的六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其中我們現在寫的大都是近體詩,而近體詩又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還有就是絕句,也就是我們常看見的五絕、七絕。他們的句子和字數只有律詩的一半,其中分古絕、律絕兩類。我們現在一般看見的大部分都是律絕,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于半首律詩。
要寫好近體詩,其中非常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用韻。五絕、五律的韻一般用在雙數句的尾字,而七絕、七律除此之外,第一句一般也用韻。古人寫律詩絕句,一般是參照古詩韻的,在清代,習慣用《詩韻集成》和《詩韻合壁》等韻書,其間對詩韻有嚴格的區分,單單韻部就有106個。而寫律詩一般用平聲30韻。
但是,作為現代人,寫律詩不必再拘泥古韻了,也可以參照《中華新韻》來用韻,寫近體詩只要按照其中“陽平”“陰平”用韻即可,可以省去許多由于方言而造成的麻煩。
還有就是平仄,不單是近體詩,古詞對平仄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謂平仄,就是為了讀起來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我們寫近體詩也好,填詞也罷,只要照對譜來作,就沒有問題了。
也許有的朋友不懂什么叫平仄,一般來說,我們漢語拼音的一、二聲就是平,三、四聲就是仄。知道了這個,也許就會感覺簡單了許多。
寫律詩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對仗。五律在對仗上要求不是很嚴格,第二聯(也就是3、4兩句)一般稱頜聯,第三聯(5、6兩句)也叫頸聯,可以不完全對仗。而七律對頜聯、頸聯對仗的要求比較高,基本上字面上就要對的工整。對仗須用同類詞性,如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歌詞,虛詞對虛詞。
我們平時在寫律詩時還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犯“合掌”的詩病,所謂“合掌” 詩病的一種。指對仗中意義相同的現象。一聯中對仗,出句和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合掌。此為詩家大忌。
寫好了近體詩,填古詞也就容易了很多,每一首詞譜對平仄、韻都有具體要求,可以參照詞譜填,只是要注意有的詞需要轉韻(如減字木蘭花、定風波、虞美人等),還有的詞中要求其中的幾句需要對仗(如西江月的起句,踏莎行的上下起句)另外就是特殊的要求(例如八聲甘州的首句第一字必須呈單字節奏)等等,注意了以上幾點,你不妨可以學著填詞了。
上面說了許多寫近體詩、填詞的基本要求,此外還有就是如何寫好的問題了。每個人的古文基礎是不同的,因此,寫出來的風格也不會一樣。在此就產生一個問題,有的朋友發現自己寫的近體詩很現代,缺少古意,其實要解決這一點,有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那就是盡量用古時的語言替代現在的名詞。例如,“鐵窗”可用“竹窗”替代,“月亮”可用“廣寒”“嬋娟”替代等等。再一點就是注意使用好“典故”和“史實”這樣的詩詞看起來會更加飽滿。詩詞不需要寫得太實。特別應時應景之作。要考慮到作品內容的廣泛性,能讓讀者朗朗上口就好。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寫好古典詩詞的一些看法,比較淺浮,如若不對,還請大家包涵!也請各位踴躍地探討如何寫好古典詩詞的方法。
恰當使用古詩詞寫作文
1. 如何靈活運用古詩詞寫作文
啊,其實我慣用的是把詩詞分成幾個詞聯用,如溫庭筠【瑤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輕”一句。
就可以寫成:
“碧天如水,長空澄碧,是夢是幻,夜月飄忽不定的進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簡單來說,就是擴句、擴句。
不過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話,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復的基礎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琵琶聲?(出自琵琶行)
還是“道一聲好去”的無奈之聲?(出自一首元曲,記不清楚)
抑或,是“蕭蕭班馬鳴”的廣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淚垂”的無聲?(出自什么記不得了,反正是宋詞。)
還可以加以更多的變化,但是這樣必須是相近的事物,有點難想呃。
我是初一學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話,那應該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帶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話,只要盡量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古風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沒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經據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這個地步,你就強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2. 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1、托物言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 *** 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句中卻有許。
3. 寫作運用好詩句老師說寫作文要寫得生動~還必須運用一些恰當的好詩
7-1=0 以數學的等式為題,暗示7個背囊中“誠信”這一背囊的重要性,去掉了“誠信”,其他如“美貌”、“金錢”等都會喪失。
類似的還有“16”這樣的標題,用數學中特殊的不等式為題,也強調了“誠信”背囊這個“1”比其他6個背囊都重要。 誠以養德 信以修身 此題仿用名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而成。
因話題“誠信”由“誠”與“信”組合,“誠”與“信”都是人立身處世之本,是由心靈支配的道德自律與自覺,用“誠以養德信以修身”為題,很好地說明了“誠信”對一個人道德完善的重要性。 一句話,一輩子 此題引用周華鍵唱的《朋友》中的一句歌詞:“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句話,一輩子。”
《朋友》這首歌廣為傳唱,其中“一句話,一輩子”突出了朋友間的誠信,有“一諾千金”“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意。 誠信,為人的底線 誠信,是傳統道德中待人接物的起碼原則,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意思是說,人如果不誠信,恐怕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人”了。 “誠信,為人的底線”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了這層意思,是個好標題。
生命“誠”可貴 我們都知道裴多菲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詩中的“誠”是“誠然”的意思,這則標題運用雙關修辭,巧妙地將“誠然”換為“誠信”,可見作者的機智靈活。 背起誠信的背囊走一生 這個標題可謂直抒胸臆,直截了當。
那位年輕人不是扔掉了“誠信”這一背囊了嗎?作者似乎在說:不!要讓“誠信”陪伴一生。 類似的好題目還有“用誠信擺渡人生”“沒有了誠信,還能走多遠”等。
明明白白我的心 此題與上文“一句話,一輩子”一樣,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歌詞。 這顆“明明白白”的心,也就是恪守誠信的心,決不撒謊,絕不欺詐。
我手上的潔白花 這是一個沒有你的城市。 我漸漸相信,命運給我們的遭遇,一段一段的相遇和分離。
因為我們是風中飄落的花朵。為了枯萎而盛開。
可是你修長的手指好象還纏繞著我。 我感受到的溫暖的肌膚。
和你的諾言。 你的眼光象潮水一樣的覆沒我。
走了很久。沒有我們停留的地方。
夜色中的雨點清冷地打在臉上。 離別在隱約的時光里面。
你輕輕地俯過來。輕輕的。
我僅僅是想,象一朵花一樣地開在你的手心上。 純白的。
清香的。 也是寂靜和憂傷的。
為你綻放一瞬間也好。 你看得見。
你看得見我的純凈和暗淡。 你在黑暗中,看見那個穿著錦繡衣服的女孩。
為了自戀的美麗,而孑然獨行。 你唱了一段歌給她聽。
你的歌聲是寂寞的。 每一次的離別,都是沒有眼淚的人。
我們留給彼此的,是風吹過的聲音。 我只要你平靜溫暖的手。
緊緊地握住我。 即使我們告別。
在你放開我的瞬間。 我再次感受到的絕望。
你讓我成為一個簡單快樂的女孩。 是一朵純白的花。
在時光的陰影里短暫地明亮著。 我們相見,然后離別。
我們激烈而頹廢的諾言。 愛情一次次讓我們幻滅 可是這一刻,你的手緊握著我。
在人群中,我是你脆弱而潔白的女孩。 你的小小的寶貝。
在你俯過來親吻我頭發的時候, 對你溫柔無助地微笑。 我有沒有告訴過你, 我喜歡你沉默無言的樣子。
平靜而激烈。 癡纏而頹廢。
這是我們的方式。 還有誰會象我這樣地懂得你。
或者象你這樣的懂得我。 這是一個沒有你的城市。
沒有你的微笑和眼神。 我習慣了在陽光下面瞇起眼睛想念你。
習慣下雨的時候寫一封信給你。 習慣一個人單純寂靜的生活。
習慣深夜等待你的長途電話。 在這個城市里,我是一條游離而漂泊的魚。
活在我想象中的清澈的水流中。 孤獨而美麗。
從來沒有奢望過永遠這樣遠。 也不相信會有長久這樣久。
在人群中,你牽著我的手。 你是溫和平淡的男人。
你是堅定的。 你知道我相信你。
相信你的柔情。你的疼痛。
相信這一切。 你給我的諾言。
你希望給我的長久和永遠。 如果我能象一朵花, 潔白地死在你的手心上。
或者死在我寂靜的幻滅里面。 風中的煙火 這一刻,你是我的。
我的可愛的孩子。 你的睫毛是春天樹枝上翠綠的葉子。
我想用手指輕輕地撫摸它們。 用我溫暖的眼淚,使它們潮濕。
它們是我的。你說。
你的每一個 部分。 你的所有。
都是我的。 你低低的歌聲好象不屬于這個喧囂的世界。
在夜色中,它象一只流浪的鳥,飛到它可以停留的地方去。 在很遙遠的一個城市里面。
你是容顏如風的男人。對我攤開你柔軟的靈魂。
是深夜里的兩個孩子。笨笨的可愛的孩子。
溫柔的癡纏和需索。疼痛的。
放肆的。 這是我們的方式。
你說。 因為我們是可以愛得激烈頹敗的人。
因為內心隱藏的陰暗和野性。 因為已經不相信愛情。
好象一整個天空的美麗煙火。 這樣明亮。
這樣溫暖。 在風中漸漸熄滅成冰冷的塵煙。
可是我們是快樂的。快樂并且沉淪。
是世界的末日之前的沉淪嗎 我們是否相見。 我們是晦澀的容易感覺幻滅的人。
有時是敏感的。也很麻木。
需要極致的感受。所以會冷酷絕然。
可是這是你給我的最無望的纏綿。 我們要得這樣多。
這樣多。 小小的寶貝,我要帶你回家。
你說。你的聲音在黑暗中撫摸我。
愛情是絕望的。 你的諾言是溫暖的。
讓我們看完這場煙火好嗎。 在風中輕輕牽住我的手。
不要讓我看見離別。 曖昧 我貪戀所有溫暖的東西 你的。
4. 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
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
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
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
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
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
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
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
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
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
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
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
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
比如:1、托物言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
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
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2、寫景狀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
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3、借景抒情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 *** 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
而古詩詞名句中卻有許多借景抒情的名句,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中的一句。
陳子昂生活的武則天時代,總。
5. 四年級下學期期末重點
語文:(一)基礎知識部分 字詞?\x051、掌握本學期要求學會的生字,其中包括認讀字200個,會寫字200個,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字要正確書寫 ?\x052、掌握詞語盤點中的詞語,讀讀寫寫的內容要求全部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要全部會認讀 (關注生字的認讀和書寫).?\x053、能夠按要求,使用音序、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結合詞語理解漢字的意思.?\x054、能結合語境,體會詞語的基本意思,并能正確運用.積累歇后語.?\x055、能運用基本的關聯詞語.?\x056、認識常見的病句,會縮寫句子,按要求改寫句子 ?\x057、認識排比,打比方,擬人等常用的修辭方法.?\x05易錯字 ?\x05筆畫較多:臀 攀 撼 徽 蹋 蠢 磕 瞬 辨 ?\x05筆畫易錯:撥 帽 蜒 幼 慣 ?\x05讀音易錯:膝 津 弋 (多音字) ?\x05課內閱讀要求 ?\x051、了解講讀課文的基本內容、作者等信息(3、葉圣陶 31、古希臘神話) ?\x052、背誦、默寫文章、段落、古詩 ?\x05第1課古詩詞三首 ?\x05第2課 桂林山水(最后一段) ?\x05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自己喜歡的段落) ?\x05第17課觸摸春天(自己喜歡的段落) ?\x05第19課生命 生命(最后兩段) ?\x05第21課鄉下人家(自己喜歡的段落) ?\x05第23課古詩詞三首 3、能夠背誦日積月累中的古詩文 ?\x05語文園地一 古詩 ?\x05語文園地二 古文 ?\x05語文園地六 古詩 課外閱讀要求 ?\x051、能夠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詞語的意思 ?\x052、能夠讀懂一段話的基本意思 ?\x053、能夠感知文章的基本內容,對閱讀材料的大致內容有所了解 ?\x054、理解理清文章表達順序,體會過渡句的作用,并能正確抄寫 ?\x055、能夠概括自然段(或邏輯段)的基本意思,做到要點齊全,沒有語病,盡量簡練 ?\x056、能夠根據要求從文本中提取相關信息 ?\x057、初步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及主題 ?\x05習作要求 ?\x051、能夠根據要求進行習作,表達自己的真實的情感.?\x052、能夠圍繞一個意思寫好一段話,并注意能夠寫好幾段話,段與段之間有聯系,初步具備組段成篇的能力.?\x053、正確使用標點符號.?\x05寫事的作文 1、作文本上的寫事的作文.2、原來寫過的文章.(難忘的、高興的、受到啟發的、難過的、后悔的… … ) 題型示例a、選擇正確答案,把序號寫在括號里.1.“扎針”一詞的正確讀音是( ).①zā zhēn ② zhā zhēn ③zhā zhēnɡ2.“憊”的部首是( ).①田 ②備 ③心3.“湖光山色兩相和”一句中的“和”是“和平”的意思.( )把“紀昌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和“飛衛還覺得他的眼力不行”這兩句話合并成一句話時,可以使用的關聯詞語是( ).①不但……而且 ②雖然……但是 ③因為……所以4.“小鳥在枝頭唱歌”,這句話是( )①比喻句 ②擬人句 ③排比句5.下面句子中沒有語病的是( )①雄偉的長城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②誰都有可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③伽利略要進行試驗的消息一下子很快就傳開了.b、用“ ”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浙江(zhé zhè) 紅葉似火(sì shì)孔隙(xī xì) 夢寐以求(mèi wèi)c、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1.“乳”字一共有“七畫”.( )2.“轉”是多音字,在“轉動”一詞中讀“zhuàn”.( )3.“走街串巷”“撥地而起”“變化多端”這三個詞語中沒有錯別字.( )4.《中彩那天》告訴我們做人講究誠信的道理.( )5.《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d、根據提示默寫本學期學習的古詩.1.劉禹錫在《望洞庭》中是怎樣描寫君山的:2.翁卷在《鄉村四月》中是怎樣描寫鄉村四月的風景的:3.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里寫的孩子們在做什么:e、用線連一連.黃梅時節家家雨,月明蕎麥花如雪.鵝湖山下稻糧肥,春江水暖鴨先知.獨出前門望野田,青草池塘處處蛙.竹外桃花三兩枝,豚柵雞棲半掩扉.。
6. 古詩詞中用數字描寫有什么好處
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寫簡單的說明文,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較準確明白的語言,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征 “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是要求在寫說明文時,能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下定義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言簡意賅;舉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分類別是將紛繁復雜的事物有條理地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列數字是從數量的角度說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比較是將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點加以比較,突出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點;列圖表是指畫制圖表,分項分類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詮釋與下定義相似,只是語言的表述更詳盡和具體,有解釋的效果;摹狀貌是指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各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運用較準確明白的語言”,就要求寫說明文要注意提煉語言,做到科學準確、簡煉易懂、生動具體.說明文采用的語言一般有生動的語言和平實的語言,根據突出事物特點的要求,靈活處理.在一篇文章中,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征”,要求寫一篇說明文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順序和規律.在說明文中,可以采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采用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等,來說明事物的結構與組成;或者采用邏輯順序,如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原因到結果等等,說明事物的內在或外在聯系,使說明的事物的特點一目了然.簡單點也就是說: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7. 如何靈活運用古詩詞寫作文
啊,其實我慣用的是把詩詞分成幾個詞聯用,如溫庭筠【瑤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輕”一句。
就可以寫成:
“碧天如水,長空澄碧,是夢是幻,夜月飄忽不定的進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簡單來說,就是擴句、擴句。
不過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話,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復的基礎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琵琶聲?(出自琵琶行)
還是“道一聲好去”的無奈之聲?(出自一首元曲,記不清楚)
抑或,是“蕭蕭班馬鳴”的廣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淚垂”的無聲?(出自什么記不得了,反正是宋詞。)
還可以加以更多的變化,但是這樣必須是相近的事物,有點難想呃。
我是初一學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話,那應該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帶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話,只要盡量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古風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沒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經據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這個地步,你就強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如何運用古詩詞來寫作文
1. 如何靈活運用古詩詞寫作文
啊,其實我慣用的是把詩詞分成幾個詞聯用,如溫庭筠【瑤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輕”一句。
就可以寫成:
“碧天如水,長空澄碧,是夢是幻,夜月飄忽不定的進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簡單來說,就是擴句、擴句。
不過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話,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復的基礎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琵琶聲?(出自琵琶行)
還是“道一聲好去”的無奈之聲?(出自一首元曲,記不清楚)
抑或,是“蕭蕭班馬鳴”的廣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淚垂”的無聲?(出自什么記不得了,反正是宋詞。)
還可以加以更多的變化,但是這樣必須是相近的事物,有點難想呃。
我是初一學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話,那應該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帶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話,只要盡量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古風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沒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經據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這個地步,你就強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2. 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1、托物言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 *** 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句中卻有許。
3. 【怎么把唐詩宋詞用到作文中】
O(∩_∩)O~ 呵呵,我不是高手,但是是高手言傳身教的首先總得把詩詞的意思給弄懂吧,這是最基本的,免得到時候張冠李戴了,然后是意境,揣摩已經有助于更好的把詩詞用到你想要的地方,做到相符還有一種情況,你要用詩詞有時候也不見得要用原句啊,把兩者的意境弄懂之后就可以根據你所想到的詩詞,再聯系你所要表達的,把它用白話講出來,這樣既避免了引用過多的嫌疑,而且也讓你沉浸在意境之中,文采變好那是肯定的啦,而且接下來文章也會受意境的影響,寫的更生動了.其實說實話哦,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大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誒,呵呵,就像樓上說的,寫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積累的,多少還要看點天賦,有些人隨便說出一句話就很有哲理,這也是的.我對寫作的理解是,多讀多看是必要的,但是必需要有自己的見解,千萬不可讓你認為好的文章牽引了你的思路與想法,這樣的話在華美的辭藻都會顯得沒有靈魂,呵呵,不瞞你說哦,也不是炫啦,中學的時候我的作文常常受老師表揚的,尤其是記敘文和散文(議論文就不說了(*^__^*) 嘻嘻……很爛,說到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在說什么了),其實我很懶,雖然挺喜歡的時候挺喜歡閱讀的,但是說實話,我很少很少看書,古詩詞雖然喜歡,但是記不住,因此我的文章都特別的平淡,幾乎不修飾的,就跟講話一樣,不過老師說讀得聽順心,舒服的O(∩_∩)O~加油啦,多多學習,會有進步的.你是在給孩子做教育的吧,嘻嘻,我猜的。
4. 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 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么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 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 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么就等于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于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 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后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 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么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 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 *** 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
5. 利用古詩寫一篇作文
童 黃昏時分。
那皎潔的月光宛如一層薄紗。此時此刻,頭戴草帽,草帽兒也依然帶著,久久凝望那燈火通明的窗口上……不一會兒,就成了一彎明月。
而我則站在樹叢中,手心兒里緊握著那只竹笛,舞動著…… 聽——是誰吹出了那樣歡快柔美的悠揚笛聲,倆只小腳丫在牛背兩側搖來擺去。又是一路小跑,原來奏笛者是一位騎在健壯黃牛身上的晚歸牧童,竟連蓑衣都不脫。
我不聲不響的跟了上去,找了一塊平坦的地方,打一個哈欠,他仍舊披著那件綠蓑衣;在輪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襯下。野草輕柔地舞動著——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輕輕蓋在寧靜的田野上,嘴里還叼著一根纖細的茅草,只見他又來到了那片田野上;稍有些羞澀,又夾帶著一絲歡樂,我也累了,伸一個懶腰,伴隨清風在原野上回蕩,那位小童又邁著輕快的步子出來了,他身披蓑衣,時續——時斷,歡快的回到了小溪邊上的一座茅草屋中。
走進一看,在林間穿梭,有如一位出色的魔術師似的,就臥躺下來休息了,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走進了夢鄉…… 公雞開始歌唱,輕輕搖身一變,頭戴那頂小草帽,太陽輕輕地投進大山的懷抱。
寫古詩怎么寫?如何選詞押韻等
古詩有兩種,一種是七律,就是一句七個字;一種是五言,就是一句五個字.先從五言開始寫吧,比較簡單.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一麻,新華字典里的韻母 a、ua、ia 同屬一個韻部.
二波,韻母 o、uo.
三歌,韻母 e.
四皆,韻母 ie、ue.
五支,韻母 i (屬 zh、ch、sh、z、c、s 聲母,與七齊有別).
六兒,韻母 er.
七齊,韻母 i (屬聲母 b、p、m、f、d、t、n、l、j、q、x、y,有別于五支).
八微,韻母 ei、ui.
九開,韻母 ai、uai.
十姑,韻母 u.
十一魚,韻母 v.
十二侯,韻母 ou、iu.
十三豪,韻母 ao.
十四寒,韻母 an、ian、uan.
十五痕,韻母 en、in、un、vn.
十六唐,韻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韻母 eng、ing.
十八東,韻母 ong、iong.
還有,古詩中太陽稱“朝旭”、“旭陽”、“朝陽”,月亮稱”嬋娟“,“玉盤”、“圓鏡”,要多讀詩.再有就是,到這個里面找吧.
如何在寫作中運用古詩?
一、長流水,不斷線
充分利用課堂這種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緊密結合不同課文,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把眾多的古詩詞名句介紹給學生,并作出評價,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名句的審美價值。如: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這些名詩佳句,猶如一串串晶瑩璀璨的珍珠熠熠發光,讀之瑯瑯上口,鏗鏘和諧,撥動著人們的心弦,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每讀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藝術享受。我充分利用早自習,讓學生反復吟誦,引導學生在讀上下功夫。只有讀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體味佳句的妙處。眾所皆知,詩歌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藝術,具有鮮明的節奏韻律,通過誦讀詩歌,有助于領悟、欣賞它的優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接受藝術的薰染。難怪人們常說“佳句不厭百回讀”。使學生會背誦,會解釋,這是為運用打下基礎,為把佳句用到議論文寫作中創造條件。
結合詩詞單元教學,重點講析詩詞中的佳句,多方面誘發學生在領會原句的基礎上,教師引導怎樣運用在寫作中。例如李白的《行路難》中的“長風破浪會友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是作者未來的理想,總有一天會揚眉吐氣、激昂青云的。這種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來說更為突出。引導學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教師重點講解運用聯系學生和當今社會實際,為了美好的未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遠大抱負,表明自己的決心,同樣可以“長風破浪會友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學習修辭格的運用時,也盡量列舉古詩詞中的名句,例如: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來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東流”比喻“愁”。委實耐人尋味,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長,深不可測,長無止處,而人的愁緒綿綿,欲理難清,想斷無能的一面,于是乎兩個特征相貼,恰好構成了這樣的比喻。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說明藝術夸張。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來展示對偶的作用。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說明對比的好處,等等。
總之,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應堅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機會,如課前5分鐘,活動課等,分析鑒賞佳句,做到“長流水不斷線”。
二、聯實際,巧運用
示例比較,讓學生了解運用古詩詞名句的好處。熟語說的好:“不怕不識貨,就所貨比貨。”比較法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名句用在議論文中有何好處,用與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學中常用示例比較:
例一,《教師法》的誕生很不容易,經過幾年的修改、討論、再修改,最后由全國人大
常委會議通過。它在教師待遇、住房、醫療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
例二,《教師法》歷時幾年,千呼萬喚始出來。它對教師待遇、住房、醫療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
顯而易見,例一語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簡潔。例二由于運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僅增加文采,而且語意蘊含豐富,《教師法》誕生的艱難過程,都凝聚在千呼萬喚始出來之中,頗有可讀性,值得品賞,顯得雅致。
因文而異,靈活運用。古詩詞名句用在議論文寫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種格式,視表情達意的需要而多變,或放在標題,或入在開首,或放在中間,或放在結尾,都是允許的。在教學中,我經常以口頭形式表述這幾種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二00五年江蘇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閣臨江渚”、“也無風雨也無晴”、“滿目青山夕照明”為小標題,顯得構思新穎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使文章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辟.如2004年陜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 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 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文章中間引用古詩,營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拔動讀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這些詞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寫我之性靈,增添文章的神韻。如:
其實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朗,無數揚花過影?那張先亦知曉落花須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到朦朧之美。 ?合掌白蓮花未開,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須隔著嬋娟才越婉約。
上面這段文字選自2008湖南滿分作文《彼岸,燈火闌珊》,文章擷取六句古詩,展現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畫面,有隱約之美,有朦朧之美,還有婉約之美,為表現主題作了很好的鋪墊,而且風流華美,讀來滿紙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詞.則具有畫龍點睛,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2008年江西考生《天涯共此“事”》的結尾:
?芳樹無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鳥空啼!?自私的人類,請擦凈自己的靈魂吧!你們將依然是自然之子,,讓我們一起,一起體會,曾幾何時,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情吧!
文章全篇引用的。如2007年北京卷《細雨閑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文章開篇點題,由唐朝詩人劉長卿“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感嘆寂寞,把‘細雨閑花’的‘迷蒙’‘柔美’拓深為情感的滂沱壯烈,即‘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接著以納蘭性德“何恨不能言”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為點例,來闡釋寂寞為何,即‘寂寞的意義’。第六段列舉陸游“紅酥手,黃藤酒??”,王維“遍插茱萸少一人”,將寂寞升華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有時可以更改名詩句的一個字或某幾個字,照樣用在文中,例如改一字的:“現代化社會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培育人才,做到不拘一格出人才。”只是把龔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降”改為“出”字,文意就表述得更加通暢明快。不僅可以改為“出”字,而且可以結合實際的需
要改為: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薦人才,不拘一格選人才,不拘一格愛人才,不拘一格惜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等。
改幾個字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作文需要多方面的全面的材料,橫看成嶺側成峰,東西南北各不同。必須把多方面的材料搜集起來進來分析研究,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的深刻的認識,才能寫出好的文章。?這是把蘇軾《題西林壁》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的“遠近高低”改為“東西南北”,顯得巧妙別致,恰如其分,給文意增添了光彩。
由此可見,古詩詞名句不僅可以用在議論文的不同位置和適當的改動幾個字,而且可以把各句作題目、論點、論據。我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過程中,結合個人閱讀報刊,把有關范文及時向學生講析、評價,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運用古詩詞名句的能力。這些報刊上的文章有的把名句作為題目,有的把名句作為論點,有的把名句作為論據。例如《人民政協報》上的《安得廣廈千萬間》一文,就是用杜甫的名句來說明當前住房的困難情況。《中國教育報》上的《潤物細無聲》一文,題目新穎,其意深邃,告訴人們如何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例如《中國青年報》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文,題目就是全文的論點,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在這里可以用上古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于陪伴自己度過了幸福的少年時代,在才藝、人品、治學態度等各方面賦予全方位教育的師長,對于培養了數千名音樂人才、蜚聲海內外的母校,每一位校友都懷著對母校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崇敬和感激。”處處扣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中心論點,并且論述得透辟。又例如五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段文字用晏殊、柳永、辛棄疾的名句作論據,來揭示凡是大事業大學問家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我把這些例文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了古詩詞名句既可以作為題目用,又可以作為論點或論據用,開拓了他們的眼界,收到了不同凡響的效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師要帶頭用好古詩詞名句,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形式都應盡量運用名句,最好能背誦二百句以上,并且以做到信手拈來,駕輕就熟。為了便于學生掌握,我將常見常用的古詩詞名句分類提供給學生(用講義形式),以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三)分類別 多形式
我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對名句作了如下歸類:1. 用于珍惜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2. 用于閱讀寫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 用于新生事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4. 用于勤奮學習: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即天才,功到茅塞開;5. 用于評析文章: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6. 用于新舊交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7. 用于樸素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8. 用于社會發展: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9. 用于功夫很深: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10. 用于景象繁榮:春城無處不飛花,春風得意馬蹄疾;11. 用于愛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12. 用于久經考驗:疾風識勁草,板蕩識誠臣;13. 用于透視本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14. 用于親自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15. 用于處處皆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16. 用于自作聰明: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17. 用于客觀規律: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18. 用于嶄新面貌: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
是春;19. 用于深厚母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20. 用于熟諳生活: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21. 用于空前絕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22. 用于新奇巧妙: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23. 用于幽默環境: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24. 用于氣勢磅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25. 用于貧富懸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26. 用于到處有朋友: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27. 用于友誼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28. 用于人生坎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29. 用于內外交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30. 用于優越條件: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31. 用于好的征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32. 用于絕處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3. 用于愛國主義: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34. 用于死有價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5. 用于剛正不阿: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6. 用于潛心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37. 用于字斟句酌: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38. 用于同病相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39. 用于互相媲美: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花不須多;40. 用于高瞻遠矚: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歸類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著力于提高運用能力。口練與筆練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運用古詩詞名句的能力,讓議論文生輝添彩。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么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于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后,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筑屬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寫古詩如何用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寫詩詞用的詞語、寫古詩如何用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