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開頭的詩句有哪些,以山水開頭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山水開頭的詩句有哪些,以及以山水開頭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山水的詩句有哪些?
1、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蹙S《鹿柴》
翻譯: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2、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蹙S《畫》
翻譯: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
3、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醪渡街小?/p>
翻譯: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滯留太久。
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懿佟队^滄?!?/p>
翻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翻譯: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翻譯: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帶有山水兩個字的詩句
帶有山水兩個字的詩句
1、行年耄及臥蝸廬,山水登臨亦已疏。南宋·陸游《自詒》
2、漢皋古來雄,山水天下秀。唐·陸龜蒙《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3、能招過客飲文字,山水又足供歡咍。北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
4、風云隨變滅,山水轉清奇。元·王冕《雪晴》
5、南朝分古郡,山水似湘東。唐·皎然《晦日陪顏使君白蘋洲集》
6、文書有期會,山水負登臨。南宋·陸游《老去》
7、園林一半為他主,山水虛言是故鄉。唐·皮日休《襄州漢陽王故宅》
8、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唐·孟浩然《和張明府登鹿門作》
9、形容侵老病,山水憶韜藏。唐·齊己《渚宮自勉二首》
10、金陵且不遠,山水復多名。唐·郎士元《送王司馬赴潤州》
11、園林深寂撩幽恨,山水昏明惱暗顰。宋·朱淑真《春陰古律二首 其一》
12、虹蜺斂殘靄,山水含碧鮮。唐·獨孤及《雨后公超谷北原眺望寄高拾遺》
13、白頭為郡清秋別,山水南行豈覺賒。唐·朱慶馀《送饒州張使君》
14、云林謝家宅,山水敬亭祠。唐·韋應物《送宣城路錄事》
15、竄身楚南極,山水窮險艱。唐·柳宗元《構法華寺西亭》
16、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宋·張耒《感春十三首》
17、土風從楚別,山水入湘奇。唐·張九齡《南還以詩代書贈京師舊僚》
18、能使高興盡,山水有清音。北宋·黃庭堅《陳吉老縣丞同知命弟游青原謁思禪師予以簿領》
以山水為主題的詩句
1. 關于山水為主題的詩句
關于山水為主題的詩句 1.請問關于山水話題的詩句
山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2.有哪些山水詩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學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寫出描寫山水的10句詩句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4.有關山水的古詩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p>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李白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水》
【唐】司空曙
高樓晴見水,楚色靄相和。野極空如練,天遙不辨波。
永無人跡到,時有鳥行過。況是蒼茫外,殘陽照最多。
《遠水》
【唐】項斯
渺渺浸天色,一邊生晚光。闊浮萍思遠,寒入雁愁長。
北極連平地,東流即故鄉。扁舟來宿處,仿佛似瀟湘。
《蜀江水 》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來萬里,共憐江水引蕃心。
若論巴峽愁人處,猿比灘聲是好音。
《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來東出幾時休。
莫言通海能通漢,雖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堯女怨,汾河秋泛漢皇愁。
洪波激湍歸何處,二月桃花滿眼流。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驚雷,從風忽驟來。浪驅三島至,江拆二儀開。
勢恐圓樞折,聲疑厚軸摧。冥心問元化,天眼幾時回。
《水》
【唐】鄭谷
竹院松廊分數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處,幽鷺獨來無限時。
洗缽老僧臨岸久,釣魚閑客卷綸遲。
晚晴一片連莎綠,悔與滄浪有舊期。
《詠水》
【唐】張文琮
標名資上善,流派表靈長。地圖羅四瀆,天文載五潢。
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獨有蒙園吏,棲偃玩濠梁。
5.關于山水的古詩詞(并說明主要內容,主題思想)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齊魯大地,只見一片青綠蒼翠,一望無際?!搬贰保┥絼e名,舊謂泰山居五岳之首,為諸山所宗,故稱岱宗。
“齊魯”,原是春秋時兩個國名,在今山東省境內;齊國在泰山之北,魯國在泰山之南,后以“齊魯”作為這一地區的代稱。因為是遠望,詩人看不到太多的細節,只見到一片青綠蒼翠,望不到邊,故說“未了”。
它生動地展現了泰山山脈連綿不斷的形象,同時也有看不盡、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兩句以設問提起,既包含著醞釀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寫出泰山雄拔于齊魯大地的雄姿,可謂意出高遠。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論這后五個字“已盡泰山”,施補華《峴傭說詩》說,這五個字“囊括數千里,可謂雄闊”。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似乎對泰山情有獨鐘,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邊亮,一邊暗,就好像一邊是黃昏,一邊是晨曉。
鐘神秀”寫泰山的神奇秀麗;“割昏曉”寫泰山的雄偉闊大?!扮姟弊质勾笞匀蝗旧狭烁星樯食;〝【兄湴樾皩毭瑐鬟_出詩人對泰山的鐘愛、贊美之情。
“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曉”是泰山割開來的,寫出了泰山的雄偉高峻的氣勢。這一聯虛實結合,化靜為動,使靜止的山峰充滿活力。
“鐘”,聚集或集中之意,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巒應具的“神秀”。“陰陽”,山北背日為陰,山南向日為陽。
“割”字用在這里,恰當地描繪了泰山的奇險,形象地襯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說:“岱宗如何,意中遙想之詞,自齊至魯,其青未了,言岳之高遠,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鐘,矗天而峙,昏曉于此判割,二語奇峭?!?/p>
這兩句詩已經體現出杜甫造語煉字精雕細刻、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特點。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細望泰山,山間云氣生發,層層疊疊,令人心胸激蕩起伏。詩人睜大了眼睛,極盡舒展目力,追羨那飛入山間的歸鳥。
劉勰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詩人目睹泰山的壯美而情懷滿腔。前一句顯出詩人襟懷的浩蕩,后一句顯出眼界的空闊。
“決眥”,裂開眼角,形容極目遠望的樣子。寫出作者由望岳而產生登岳的強烈愿望。
詩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鳥小,遠望所致?還是詩人的神思隨那鳥兒一起飛翔?這兩句在寫景之中,有詩人的不盡之意及神往之情。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由望山而聯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遠望近觀,再到決意登山,全詩雖無一個“望”字,但詩人分明不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
他想象總有一天,一定會登上泰山絕頂,放眼四望,腳下群山是那樣的渺小!《孟子·盡心上》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時也是這樣的心境吧。結句不但令全詩有含蓄不盡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許,展示了一個青年詩人的雄心和氣概。
中心思想: 詩篇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6.山水古詩詞大全
描寫山水的古詩有:山中(王勃)、江雪(柳宗元)、登鸛雀樓(王之渙)、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別云間(夏完淳)、游山西村(陸游)、涼州詞二首·其一(王之渙)、望洞庭(劉禹錫)、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等。
1.《山中》出自唐代王勃: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譯文: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游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何況是高風送秋的傍晚時分,深山重重,黃葉在漫山飄飛。
注釋:滯(zhì):淹留。一說停滯,不流通。萬里:形容歸程之長。念將歸:有歸鄉之愿,但不能成行。況屬:何況是。屬:恰逢,正當。高風:山中吹來的風。
2.《江雪》出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注釋: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獨:獨自。
擴展資料:
1.原文: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出自:唐代·戴叔倫《蘭溪棹歌》
釋義:一彎蛾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爭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紛紛涌上溪頭淺灘。
2.原文: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出自:唐代·白居易《白云泉》
釋義: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從容奔流。白云泉啊,你又何必沖下山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在添波瀾。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山中
百度百科-江雪
7.描寫山水的詩
王維對唐詩的獨特貢獻主要在山水田園詩方面。他的這類詩的題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園詩創作成就。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薄霸娭杏挟嫛闭峭蹙S山水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
王維,字摩詰,父親早死,母親篤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極。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終南山,晚年又在陜西藍田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渡骄忧镪浴肪褪沁@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就是王維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一開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讓人想到空曠、靜謐。王維受其母的影響較深,佛教講究“四大皆空”,在詩人的眼里,一切勝景浮名都不過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來,淅淅瀝瀝的秋雨過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為全詩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調。同時暗點了時間、地點。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是入聲,“照”是去聲。聲調由低斂而趨向高放,與月亮逐漸鋪灑松林的景況相容。下句前四字全為齒音,末尾“流”字是舌音,發音由細碎而圓轉,讓人仿佛聽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經石上的潺潺之聲,像優美的奏鳴曲一樣響起,在空曠遼遠的山間傳得很遠很遠!詩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蘇東坡筆下的“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那般豪邁奔放,卻是疏疏朗朗地從松葉之間傾瀉下來,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數一數!“照”寫出月光傾灑的情態。“流”字卻化出了聲音。這不能不說詩人精當的煉字功夫。在詩人的筆下,不僅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還呈現出山水畫難以表現出的動態美、聲音美,這是由于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因此詩人更能精確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響的協奏。
詩的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睆纳下摰乃娭皩懙剿勚啊O仁锹劦街窳种袀鱽淼年囮嚉g聲笑語,再帶出浣紗女子歸來的情景;蓮葉翻滾,傳來漁舟蕩水之聲,原來是漁人乘著月夜去捕魚。他們從不同側面寫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樸實、勤勞的品質。這種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符合當時的生活實際,也陡添了詩的情趣和意味,激發了讀者的興趣和聯想。在靜寂的秋夜雨后,卻透露出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的確,人是一切景物中的點綴。人的出現,會使原本美麗的畫面更加增添一種靈動、飛揚的色彩和情調?!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出山林的“空”和“靜”。
清人王國維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有人說“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痹娙斯P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凈、靜寂。正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外化。由于母親的影響,人生的挫折和屈辱,王維常將自己的身心沉浸在佛教的精神王國中,以求得超脫。佛教有所謂通過“禪定”“止觀”的方式來體悟佛禮的做法。它要求人們屏棄雜念,唯存一念于所觀照的物境。久而久之,就可以達到安適、自如、明凈的狀態。“審象于靜心”就是指這種通過凝神靜觀以體悟佛禮的方法。由于詩人的心境極為淡泊、寧靜,不含任何雜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動詩人的心,所見的所聞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諸于詩,則是空靈清凈、平淡之境。
詩的尾聯,詩人大發感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贝翰菥碗S它衰敗吧!如此清幽、恬靜、淡遠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孫去靜靜地欣賞品味,其實這是詩人借《楚辭·招隱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經過我們的分析、品讀,我們發現“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蓖蹙S筆下的景其實就是 詩人心靈的物化,只有借助外物來表現自己內心的情感,讀來才會覺得韻味悠長,含蓄雋永,打動人心。
8.描寫山水水的詩句有哪些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水萬物之本源也 (春秋齊國?管仲)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戰國趙國?荀子) 源清流潔,本盛木榮 (漢?班固)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后赤壁賦》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關于“山水”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山水”的詩句包括:
1、唐代杜牧《山行》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深秋中沿著彎曲的小路登上遠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染過秋霜的楓葉勝于二月紅花。
2、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原文: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譯文:
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時分我登上謝朓樓遠眺晴空。宛溪與句溪如同明鏡環抱著宣城,鳳凰與濟川兩橋如同落入人間的彩虹。
村落間泛起的薄薄寒煙繚繞于橘柚間,梧桐樹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經枯老。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想南齊詩人謝公?
4、唐代劉禹錫《望洞庭》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5、宋代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原文: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譯文: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6、唐代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原文:
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譯文:
萬丈湍飛的瀑布從山間落下,望去像是從遙遠的天空降臨。奔騰直瀉沖擊著一片片雜樹,噴灑濺落穿透了一層層浮云。
陽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樣絢爛,天氣清和時像風雨一樣可聞。靈異的山峰多具有秀麗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霧靄一片氤氳。
7、唐代白居易《憶江南三首(其一)》
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8、宋代陸游《游山西村》
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