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望為什么傷心(金陵晚望詩人為什么傷心)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金陵晚望為什么傷心,以及金陵晚望詩人為什么傷心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蟾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們生來孤獨,靈魂深處中也只有孤獨。或許很多人對于孤獨的理解是錯誤的,認為孤獨是一種折磨,其實對于優秀的人而言,真正的孤獨是一種享受,只有當你孤獨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樣你的人生才會顯得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會孤獨,正如尼采所言,孤獨來自于靈魂深處。
我其實也是一個很孤獨的人,生活中沒有多少朋友,也很少出門,對于孤獨的理解,生活中的孤獨是一種常態,每個人都應該要去承受這種孤獨。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喜歡讀那些孤獨的作品。特別是唐詩里面一些描寫孤獨的作品,令我為之傾倒,以高蟾這首《金陵晚望》來說,那就是一首令人傷感,同時也最能夠品讀出孤獨韻味的詩。
這是一首題畫詩,當時高蟾看到了四幅描繪金陵秋色美景的作品,被作品里那種孤獨之感所打動,為此結合自己當時的心境,寫下了這么一首感傷之作,表面上看這首詩有點像打油詩,甚至有很多的名家認為是二流之作,我不這么認為,好的作品其實很有去區分一流,或者是二流,只能說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讀后的感受自然不同,所以太過于主觀的判斷,其實對于一首作品是不太公正,畢竟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獨特的生命力。
描繪金陵的畫作陰暗,畫面感很強,高蟾從中感受到了那種孤獨之感,于是提筆寫下了這么一首感感傷之作,無非是在訴說自己的孤獨;盡管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來,可是整首詩還是流露出了淡淡的憂傷,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詩人的無奈,還有對于孤獨的理解;其實一個真正孤獨的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把孤獨融入進生活中,融入進作品里,這樣也就顯得作品有了一種孤獨之感。
高蟾,生卒年均不詳,只有幾首詩流傳于世,這首《金陵晚望》正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用一種很傷感的口吻描寫了當時的心境,還有看畫作時的心情,而且寫得很巧妙,把那種孤獨之感,全部寫進了這首詩中,也就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那整首詩還是比較好理解,詩人寫得也是通俗易懂,它大致的意思是:每當夜幕來臨之時,金陵城的上空出現了浮云的云彩,看到這種獨特的奇觀,也是讓人流連忘返,同時金陵城也在秋聲中陪著落日。這世間有無數的繪畫高手,他們的能夠畫出世間最美的風景,可是難以描繪出我內心的孤獨,畢竟我太過于了孤獨了,沒有人能夠畫得出來,看到這些畫作我就傷心不已。
高蟾看似像在講一個故事,其實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一種無奈之感,以及骨子里的悲痛之苦,生活中要經歷無數的挫折和磨難,有的時候難免會感動孤獨,可能很多人難以表達出來,但是詩人只是那么信手拈來,可是卻道盡了人生的悲痛之苦,還有骨子里的憂愁,也就使得整首詩顯得很孤獨。
孤獨的人往往靈魂上也孤獨,即使是身處鬧市也同樣孤獨,有的時候感動孤獨并非壞事,至少從孤獨的生活中,才能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高蟾在這首《金陵晚望》一詩中,更多的是還是表達了自身的悲痛之苦,還有對于未來的擔憂,通過幾幅畫由此展開,回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靈魂深處的孤獨,所以也就使得這整首詩顯得與眾不同,每一句都很傷感,每一句都很孤獨,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孤獨。
《金陵晚望》 賞析
唐·高蟾《金陵晚望》
[原作]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今譯] 世間無數大畫家,誰也難畫出此刻的一片傷心之感。
[賞析] 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頭遠望,只見浮云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股滄桑之感,涌上心頭。這里所說的“一片傷心”,即是指這種情緒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畫;而“一片傷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黃叔燦《唐詩箋注》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這神。”這是很辯證的。正因為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為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曲曲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
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他把這種潛在的危機歸結為“一片傷心”;而這“一片傷心”,在一般畫家筆下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高蟾的《金陵晚望》和 韋莊的《金陵圖》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何傷心?
高蟾的《金陵晚望》:
詩人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為此無能為力,感到苦惱傷心。
韋莊的《金陵圖》:
詩人韋莊所題,是三百年間金陵慘淡現實的真實寫照。南朝六個小朝廷,都昏庸無道,最后向敵人投降而結束了它們的短命歷史的。其寒云籠罩,凄清荒涼,令詩人傷心。
分析為何金陵晚望中說“一片傷心畫不成”,而金陵圖中說“誰謂傷心畫不成”?
將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金陵圖》作一比較,頗耐人尋味。一個感嘆“一片傷心畫不成”,一個反駁說,現在不是畫出來了么!其實,二人都是借六朝舊事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深憂,在藝術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韋莊顯然是讀過高蟾這首《金陵晚望》的。當他看了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繪之后,高蟾“一片傷心畫不成”的詩句,似乎又從記憶中浮現。“真個是畫不成么?”你看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傷心”畫出來了嗎!于是他就提起筆來,好象針對高蟾反駁道: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為什么就畫不成社會的“一片傷心”呢?只是因為一般的畫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專去畫些粉飾升平的東西,而不愿意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罷了。
詩人在否定了“傷心畫不成”的說法后,舉出了一個出色的例證來:“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請看這幅《金陵圖》吧,畫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籠罩,一片凄清荒涼。南朝六個小朝廷,哪一個不是昏庸無道,最后向敵人投降而結束了它們的短命歷史的?這就是三百年間金陵慘淡現實的真實寫照。)
金陵晚望為什么傷心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金陵晚望詩人為什么傷心、金陵晚望為什么傷心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