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為什么會被餓死(杜甫是淹死的嗎)
歷史上唐朝一代文豪杜甫究竟是餓死的還是撐死的?
但是,說來也巧,在真實的歷史中,杜甫的確是一個非常忙碌的人。不過,當時的他可沒有“網紅”的光環,也不像現在的流量明星那樣,開開直播就可以輕松賺錢。那時候,杜甫忙的事情并沒有那么的附庸風雅,因為,他多數時候,都是在為生計奔波。
或許,有些朋友會奇怪,這么有名的詩人,文學家,與詩仙李白齊名,竟然,還會為生計發愁?
之所以杜甫在有生之年,并沒有因為文學創作而過上榮耀、富足的生活,主要在于他沒有被認可。不僅如此,杜甫的命運還非常坎坷,甚至,到了中年基本上都是靠別人的接濟生活。此外,他的性格還不是很好,浮躁,沒有度量,可以說,當時之人對其有很多負面的評價。并且,在他的那個時期,更是經歷了“安史之亂”,昔日繁盛的大唐王朝,逐步走向了衰落。
由此可見,在這些原因的綜合作用下,杜甫過著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艱苦生活。
當時,由于沒有穩定的住所和收入,杜甫經常忍饑挨餓,使得人們對他的死因產生了好奇。甚至,有人將杜甫的死,說成是飲食過飽,說白了就是“撐死”的。
在唐人編寫的一部名為《明皇雜錄》的書中,有這樣的描述,說:杜甫在漂泊到湖南耒陽的時候,不巧遭遇了水患,十多天都沒有進食。后來,多虧了當地縣令為其提供了幫助,送給了杜甫一瓶酒,一些牛肉。由于,長時間的忍饑挨餓,杜甫看到食物便開始狼吞虎咽地吃喝起來。
不過,由于長時間沒有進食,腸胃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可是,杜甫這么一猛勁兒吃,讓胃腸突然不堪重負,最終,使其丟了性命,死的時候才59歲。
試想,一代文豪,竟是撐死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不過,到了近現代,有很多學者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疑問,消化不良怎么可能讓人暴斃呢?于是,在結合現代醫學的分析后,得出了結論:
杜甫的死因確實與食物有關,但是,他應該不是撐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而之所以會有毒,不是因為有人要蓄意謀殺他,而是因為古時候的食物儲存條件有限,且當時正值夏天。所以,食物上滋生了很多細菌和毒素,再加上,杜甫本來身體就不太好,才導致其食物中毒而死。
其實,對于杜甫的死因,一直都飽受爭議。但是,有一點卻是大家所公認的,那就是:杜甫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在杜甫四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是白發蒼蒼,看起來就像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此外,他還身患多種疾病,肺疾、風痹、瘧疾、糖尿病等時常發作,令其苦不堪言。
雖然,杜甫的身體不是很好,但實際上,他對于養生護體之道卻非常感興趣,也懂一些藥理、藥性,掌握一些醫藥知識。此外,他對玄門道術也非常感興趣,曾經修煉多年,跟很多道士結為了朋友。年輕的時候,他還跟著好友李白一起去過王屋山,拜訪過世外高人,想要學點長生之道,但都沒有成功。
說來也有意思,這兩位文豪竟然跑到了山上的石閣去夜宿,希望半夜能遇到神仙、高人,以傳授他長生不老藥的煉造秘訣。可見,詩人的浪漫情懷果然異于常人,腦洞也不是一般的大。
此外,杜甫對于仙丹、仙術的渴望,從他的詩作中都有體現。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現過鼎爐、丹砂、金丹等跟煉丹、修仙有關的詞句。但是,這些東西,都是當時的奢侈品,要想煉制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像杜甫這種連溫飽都成問題的人,是不配擁有的。
所以,為了實現自己養生、煉丹的夙愿,杜甫經常去山上采藥材,自己也會種一些,這樣既能養生,又節省不少開支。不過,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很多時候他采集到的名貴藥材,都舍不得自用,而是為了維持生計,拿出去變賣了。雖然,杜甫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但是,對一位詩人來講,他的這些經歷、感受,卻成了其日常創作的寶貴素材。
而且,正是因為他的這些佳作,才讓他在之后的千年中名流千古。因為,杜甫的詩歌一直以來都給人飽滿的情感,以及非常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人稱作“治愈系”的詩作,讓“杜詩除瘧”成為了美談。據說,當年杜甫寫完《姜楚公畫角鷹歌》后,曾邀請好友鄭虔進行點評。當時,鄭虔看完后,說:“足下此詩,可以療疾。”當然,這話聽起來就是恭維之詞,但是,也能聽出其對詩作的贊美。
后來,鄭虔妻子生病了,杜甫便引用了自己詩句中的話,勸說鄭虔:
“你先對夫人讀‘子璋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如果沒有好轉,就再讀‘觀者徒驚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要是還是沒有用,就讀‘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如果,這些詩都讀了,還是不見好,那估計找名醫也是很難醫治了。”
此外,不僅是鄭虔的妻子用杜甫的詩作治病,在清代時期也有一個病例:
“一個人得了氣痛癥,每當疾病發作的時候,就趕緊朗誦杜甫的詩,一般讀上幾首后,氣痛的癥狀就消失了。”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可笑,詩作怎么可能治病呢?
但實際上,這也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人在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時,疼痛感就會降低。所以,這些患者有可能是讀詩太過專注忘卻了身體的疼痛,算是一種精神療法了。
杜甫一生到底是怎么過的?真的是撐死的嗎?
年輕的杜甫生活在盛唐這樣一個時代,當時的人們胸襟開闊宏大,思想生氣勃勃,狂放被認為是自信健康的一種美,所以李白的灑脫那樣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著時代的驕傲。
他們一起登臨高臺,慷慨懷古、縱論天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何等的狂放、何等的胸襟,令多少周圍的人艷羨,又令人們覺得高深莫測。
和李白一樣,杜甫也是滿腔治國平天下的狂想,可是杜甫在長安總是處處碰壁,但是依舊不放棄,繼續碰運氣,給唐玄宗李隆基的上書中,自稱才華絕不輸漢代的文學大家楊雄、枚皋。
可即使如此,他依舊沒有收入,也無立身之處,加上遇上天災,物價上漲,在長安無法謀生,才不得不遷居。“奈何迫物累,一年四行役”,一年之中換了四個地方,生活當真艱難。
直到他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得到當地節度使嚴武的照應才得以生活,但杜甫依舊不時惹出殺身之禍,還差點因為醉酒發瘋得罪嚴武而被殺。
命運的捉弄背后往往其實和自己的性格有關,杜甫年少生活在官宦家庭,妥妥的官二代,少不了自信和狂妄,這又帶來了自己的固執和倔強的性格;杜甫到長安后因為父親的去世失去了經濟來源,加上政治上屢屢碰壁。
好不容易求得一官職,做個諫臣,卻因為自己的倔強和固執總是得不到皇帝的賞識,還總是抓住某個問題不放,總是進諫皇帝,可他想做魏征,皇帝也不是唐太宗啊。之后在嚴武那里更是問題百出。
仕途上的不得意,帶來的就是經濟上的壓力,自然也就有了生活的困難。所以杜甫后面的生活都是在和饑餓作斗爭,他不像李白,孑然一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是杜甫攜家帶口的,自然不像李白那樣瀟灑。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所以,杜甫的死也和饑餓有著斬不斷的聯系。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到湖南,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餓了整整9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好生招待了他,難得大飽一頓的杜甫當晚就因為醉飽過度而辭世了。
文:甜豆粥
圖片來自網絡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原因是什么?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皆是自身原因所造成。全因他一心想入仕途,不知變通,才搞的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連住處都是茅草所搭。其實杜甫在志向上已經與李白相差巨大了。李白純粹是混了一生,而杜甫只是追求太過縹緲,不切實際。導致一生困苦連連。不得志而終。一、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其中在年幼時家境相當不錯。父親在朝廷官宦中也是挺有面子。詩書方面杜甫很早便才華橫溢。而到了十九歲卻學習了李白離開家鄉在社會中混日子。二十歲回鄉參加鄉試也以落榜告終。但父親以權利將杜甫安排做了個小官。后與李白相見,無心做官。又在社會中混了一年日子,直到三十四歲時才最終醒悟,去長安謀出路。但在長安參加考試時又榜上無名。于是散盡家財各方疏通打點,均未求得出路。到了四十四歲時,又被封為一不得志的小官。在窮困潦倒之際,無奈接受了此官。二、不知變通的杜甫
四十四歲的杜甫做了小官后回到家中,發現自己兒子竟在家中被餓死,悲痛欲絕。這些全是杜甫為自己之欲所造成。既已成家,為何非要追逐仕途一道。經商或者務農都是出路,何必散盡家財一心只求仕途。即使是心中放不下仕途一道,也可邊務農邊求仕啊。為何要舊居長安十年,本身自己就無經濟來源,過得困苦難當,還不管妻兒死活,落得個家破人亡。三、杜甫之詩評價
杜甫曾詩中有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反應了當時社會中貴族與平民百姓的生活差距。但從中是否也可以看出杜甫對豪門生活的妒忌與向往呢?畢竟他也是一生致力于追求仕途。再有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說是杜甫在窮困潦倒時還想著天下其他寒士。不如解釋為若得到了很多間寬敞的房子。杜甫自己要高興到睡不著的程度。可見杜甫不但懶惰導致窮困,還是個理想主義人士,從中也看出當時杜甫對仕途已經不抱有希望了。杜甫整個人生就是因理想太過美好,現實自己又不肯去努力而造成的悲劇。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