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五十州是哪里,收取關山四十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關山五十州是哪里,以及收取關山四十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山五十州具體在什么地方?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浩浩然寫就了好男兒尚武的氣概。此處尚武,不是不問皂白就拔劍四顧,這是一種精神,順著千年詩詞鋪就的大道慨然而過,讓每個駐足于前的人無不被這昂然的氣息驚覺。委靡之風哪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原因錯綜復雜,其結果卻害人不淺——貌似祥和的香詞艷語使人意志消磨,偽和平下的歡樂頌致國家以不堪。幸好不斷出現的寥寥攜吳鉤者,以劍扶正氣,以文激濁流,蕩滌了不知多少逆旅過客。魏武英邁,也對明月傷懷,所以人們自可吟哦傷感悲愁之情,雕琢狹小斂約之景,但那暮沙裹草、縱馬持吳鉤以長嘯的尚武之氣,更是尤為瑰麗,尤為血性,尤為澄澈。
南 園①
【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②
請君暫上凌煙閣,③
若個書生萬戶侯?
【作者】
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郡望隴西,家居福昌之昌谷,
因稱李昌谷。其父名晉肅,“晉”、“進”同音,故因避父諱不得考進士,僅
任奉郎小官,憤懣不得志。其詩多感進傷逝之作,或寄情天國,或幻念鬼境,
世稱“鬼才”。尤擅樂府歌行,詞采瑰麗,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絕句多抒
寫不平之感,筆意超縱。有《李長吉歌詩》,《全唐詩》存詩五卷。
【注釋】
①南園:昌谷南園為李賀讀書處。其《南園》組詩十三首,寫當地景物和雜感,
此為第五首。 ②關山五十州:指當時藩鎮割據、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區。《通
鑒·唐紀》載唐憲宗元和七年李絳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煙閣:在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 (643)年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
閣。
【品評】
前兩句用反問語氣,“何不”直貫下句,從語法結構看,兩個詩句連接起來是一個完整句子:男兒何不佩帶吳鉤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問而不答,留一懸念。后兩句又用反問語氣,“請君”直貫下句,必須一口氣讀到底:請君到凌煙閣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過萬戶侯的有哪一個是書生呢?問而不答,留一懸念。
結合兩問,看起來這位“書生”不再想當書生, 而是投筆從戎, 謀求以“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軍功封萬戶侯了。這里面,當然有削平藩鎮、實現統一的責任感。但對作“書生”沒有出路的憤激之情,也表現得很強烈。在那山河破碎,戰亂頻仍的歲月里,一般地說,拿筆桿子不如“帶吳鉤”。何況李賀這位書生連考進士的資格也都因父親的名字中有個“晉”字而被剝奪了呢?然而要立戰功也并不容易。他反問道:“何不帶吳鉤?”那么,究竟“何不帶吳鉤”呢?以兩問成詩,聲情激越,為七絕創作別開生面。 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山十五州是哪兒
關山五十州指的是當時為藩鎮割據,不在唐中央政府掌握的州的數目。元和二年(八0七),宰相李吉甫撰成《元和國計簿》十卷進上。
此書匯總當時全國方鎮、府、州、縣數與戶口、賦稅,兵員實況。總計全國方鎮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縣一千四百五十三。其中鳳翔、鄜坊、邠寧、振武、涇原、銀夏、靈鹽、河東等軍鎮皆在邊陲,不納賦稅。
從唐代人的記載來看當時不納賦稅不報戶口的主要是兩大類,一類是邊陲軍事要地,一類是世襲藩鎮加起來就有15道71州之多,考慮到史書里記載《元和國計簿》所述納賦稅的道、戶數,不包括畿輔、河南、山南、嶺南等道,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故省去不錄也就是說沒有把這幾個道繳納賦稅的指標算進去,那么實際也就是有50多州成為獨立王國了。
關山五十州是指哪
關山五十州是指當時藩鎮割據、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區。唐代政府不能控制的原因:主要是唐朝中后期政府實力不行,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后,經歷了安史之亂后,盛唐轉衰,中唐到晚唐時期,唐朝陷入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中央調遣不力,甚至反叛。
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后,留下了大量藩鎮。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時期里,絕大部分藩鎮不割據,只有河朔等極個別藩鎮割據,但即使割據藩鎮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而且割據藩鎮也曾解除割據。唐末黃巢之亂,才出現大量藩鎮割據。唐末出現普遍的藩鎮割據,導致唐朝滅亡。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