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江頭夜送客是哪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潯陽江頭夜送客是哪里,以及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潯陽江頭夜送客 出自?
“潯陽江頭夜送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 琵琶引》。原文如下: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譯文: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擴展資料:
這部分寫江上送客,忽聞琵琶聲,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從“潯陽江頭夜送客”至“猶抱琵琶半遮面”,敘寫送別宴無音樂的遺憾,邀請商人婦彈奏琵琶的情形,細致描繪琵琶的聲調,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
“無管弦”三字,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將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境烘染,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
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將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于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不那么容易。
又要經歷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愿見人。
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寫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的。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潯陽在哪里呀?
九江,簡稱 “潯”,古稱潯陽、柴桑、江州,九江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北畔,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地處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的交叉點,是東部沿海與中部的過渡地帶,也是中國的三大茶市與四大米市,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白居易的那個潯陽江頭夜送客和現在的潯陽是一個地方。
地理特點
九江雄蟠贛北,瀕江扼湖,山水得天獨厚。匡廬奇秀,天下聞名,佳境美景奇詭瑰麗;其襟江帶湖之勢、懸泉云瀑之勝、登臨旅居之便、中西合璧之風情集于一身,觀光旅游與休養避暑的總體優勢雄冠諸山。
鄱陽湖納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而注長江,浩浩蕩蕩,煙波萬頃,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向以魚米之利、舟楫之便、風光之秀而著稱于世。
千里湖山之觀,美不勝收;或淼淼然橫無際涯,或欣欣然歸帆漁歌;石鐘山、鞋山、落星墩、軍山、印山、扁擔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態;冬季,吳城沙岸湖洲,萬只候鳥云集,白鶴天鵝群蔚為稀世奇觀,尤其令人嘆為觀止,曾被海外客人譽為“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
潯陽江在哪里? 就是"琵琶行"里的"潯陽江頭夜送客"里的"潯陽江"。
"潯陽江"是萬里長江流經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稱潯陽,所以又名潯陽江。
出處:唐朝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杰作,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這首詩以情動人,敘述事件,描寫人物全都充滿抒情色彩。
原文節選: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譯文: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于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于變相發配。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后遷任左袷遺、左贊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因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等。會昌六年(846年)去世,贈尚書右仆射,謚號文。白居易詩文俱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并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被后人稱為“詩王”“詩魔”。
潯陽江頭夜送客是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潯陽江頭夜送客是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