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有多少首,如夢令原創(chuàng) 三十首
大家好,關(guān)于如夢令有多少首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如夢令原創(chuàng) 三十首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如夢令)這首古詩有幾首?
五代·馮延巳《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宋·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清·納蘭性德《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李清照有幾首
共有2首,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西亭日期暮,
不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另一首: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作者簡介】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xiàn)山東章丘)人,宋朝杰出的女詞人,也是文學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
李清照如夢令有幾首?
李清照《如夢令》并沒有三首,只有兩首,具體如下:
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翻譯: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庭園里海棠花現(xiàn)在怎么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jié)應(yīng)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2、《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翻譯: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優(yōu)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興以后大家乘著夜色趕快掉轉(zhuǎn)船頭,卻不料走錯了路小船劃進了藕花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鷗鷺。
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全詞寥寥數(shù)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它以女詞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此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nèi)心的苦悶。
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fā)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后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
如夢令有幾首??分別是什么??急求!!!
無數(shù)首.
李清照有三首.
三首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
第三首沒有前兩首有名:
如夢令
誰伴明窗獨坐
我共影兒兩個
燈盡欲眠時
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 無那
好個凄涼的我
這首是在家國離亂,她的丈夫趙明誠去世后做的。
如夢令有幾首?
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并且《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diào)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一、作品原文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二、注釋
其一
常記: 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后,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誤入:不小心進入。
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驚:驚動。
一灘:滿灘。
其二
疏:指稀疏。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三、譯文
其一
時常記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爭著劃呀,爭著劃呀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其二
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yīng)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四、創(chuàng)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jié),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diào)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五、文學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nèi)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xiàn)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xiàn)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tài),蘊含著一種純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shù)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yōu)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jié)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xiàn)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tài)和迫切的口吻。結(jié)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jié)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tài)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shù)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