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賞詠物詩,鑒賞詠物詩中的物象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鑒賞詠物詩,以及鑒賞詠物詩中的物象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怎么賞析詠物詩
詠物詩詞賞析篇
一、詠物詩在獄詠蟬1駱賓王西陸蟬聲唱
2 ,南冠客思侵
3 。那堪玄鬢影
4 ,來對白頭吟
5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6 。無人信高潔
7 ,誰為表予心
8。注釋
1. 這首詩作于儀鳳三年(六七八)秋。駱賓王作侍御史時,因屢次上書議論政事,觸怒武則天,遭到誣陷,以貪贓罪名逮系獄中。這首詩即作于獄中。
2. 西陸:指秋天。古代天文學認為太陽循著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余行一周天。行于東陸謂之春,行于南陸謂之夏,行于西陸謂之秋,行于北陸謂之冬。
3. 南冠:即楚冠,春秋時楚人所戴冠名,代指囚犯。《左傳》成公九年載,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后世遂以南冠為囚犯代稱。客思:游子思鄉之情。侵:侵襲。4. 玄鬢影:這里指蟬。古代女子發式中有蟬鬢,即把發髻梳得薄如蟬翼。晉崔豹《古今注》載魏文帝宮人莫瓊樹制蟬鬢,縹緲如蟬。這里反用黑色的鬢發來指蟬。玄:黑色。
5. 白頭吟:是說蟬對著自己的滿頭白發哀鳴。又《白頭吟》是古樂府曲名,曲調哀怨。相傳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與其絕,其詩曰:“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古人作詩常以男女關系喻君臣關系,這里即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一片忠忱,卻被君主遺棄。
6. “露重”二句:露水很重,沾濕蟬翼,使蟬難以高飛;風很大,使蟬鳴聲很容易被吹散。比喻仕途險惡,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自己的申訴也無法傳到君王那里。沉:沉寂。
7. 高潔:蟬居高枝之上,餐風飲露,故稱其高潔。這里也暗喻詩人自己的高潔的品性。
8. 誰為:即“為誰”的倒文。予:我。感遇
1 其七張九齡江南有丹橘 ,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 ?自有歲寒心
2 。可以薦嘉客
3,奈何阻重深4 。運命唯所遇 ,循環不可尋
5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6。注釋
1. 本題共十二首,是張九齡由丞相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所作。
2. “豈伊”二句:意即丹橘經東猶綠,難道是因為江南地氣溫暖?其實是因為它自有耐寒的特性。伊:語助詞。歲寒心:指能耐嚴寒的本性。
3. 薦:進奉。
4. 阻重深:被重山深水所阻隔。
5. “運命”二句:人的命運只能取決于機遇,禍福的循環交替是找不出道理的。
6. “徒言”二句:人們只說種植桃李,難道丹橘就沒有那些好處嗎?《韓詩外傳》“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徒:只。樹:種植。陰:樹蔭。
詠物詩的鑒賞方法
詠物詩的鑒賞方法:
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
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托物言志,在具體描寫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詠物類的詩歌鑒賞要點有哪些?
詠物詩歌的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體察物態
描摹物態是詠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賞析詠物詩可以從體察物態開始,要抓所詠之物的形態、色澤、特征,或盧了處環境。當然,體察物態不僅僅是看詩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體察詩人的招糞物態之妙。
2.品味寄托
在詠物詩中,詠物是詩的內容,比興寄托才是詩的靈魂。所以,我們在鑒賞時,不但要分析所詠之物的外在特征,還要分析其內在品性。能夠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實到虛,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聯系詩人的情趣愛好、人生態度、生活作風、價值取向等,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從表現手法上看,由于詠物詩重寄托,所以常常運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從修辭手法上看,詠物詩在構思時常常運用比喻、借代、擬人、夸張、雙關等修辭格。從描寫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兩語勾勒事物形態,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驟 ①“讀清”全詩。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③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