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江詞的惡表現在哪里,橫江詞的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橫江詞的惡表現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橫江詞的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橫江詞其一》李白唐詩鑒賞
橫江詞六首(其一)
李白
人道橫江好,
儂道橫江惡。
猛風吹倒天門山,
白浪高千瓦官閣。
李白詩鑒賞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開頭兩句,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富于地方色彩。“儂”為吳人自稱。“人道”、“儂道”,都是口語,生活氣息濃烈。
一抑一揚,感情率真,語言對稱,富有民間文學本色。
橫江,即橫江浦,在今安徽和縣東南,位于長江西北岸,與東南岸的采石磯相對,形勢險要。從橫江浦觀看長江江面,有時風平浪靜,景色宜人,所謂“人道橫江好”;有時則風急浪高,“橫江欲渡風波惡”,“如此風波不可行”,驚險可怖,所以“儂道橫江惡”,引出下面兩句奇語。
“猛風吹倒天門山”,“吹倒山”,采用民歌慣用的夸張手法。天門山由東、西兩梁山組成。西梁山位于和縣以南,東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當涂縣西南,“兩山石狀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
(《江南通志》),形勢十分險要。“猛風吹倒”表現大風吹得兇猛:狂飚怒吼,呼嘯而過,似乎要刮倒天門山。
緊接一句,順水推舟,描繪猛風掀起洪濤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閣。”猛烈的.暴風掀起洪濤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從高處到遠遠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濤似連山噴雪來”。沿著天門山長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騰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幾乎高過南京城外江邊上的瓦官閣。詩中以“瓦官閣”
結尾,是畫龍點睛的傳神之筆。瓦官閣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閣,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據重岡,..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輿勝覽》)。
它在詩中仿佛一座航標,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詩人在想象中站在高處,從天門山這一角度縱目遙望,仿佛隱約可見。巨浪滔滔,一瀉千里,向著瓦官閣鋪天蓋地奔去,那洶涌雄奇的白浪高高騰起,似乎比瓦官閣還要高,蔚為壯觀。詩人描繪大風大浪的夸張手法,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猛風吹倒天門山”,顯然是大膽夸張,然而,從表現山勢的險峻與風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說寫得活龍活現,使人感到可信而不覺得虛妄離奇。“白浪高于瓦官閣”,粗看仿佛不似,但因為白浪距詩人近而瓦官閣離人遠,站在高處遠望,白浪好象高過遠處的瓦官閣了。這樣的夸張,合乎情理而不顯得生硬造作。
詩人以浪漫主義的筆調,馳騁豐富奇傳的想象,創造出雄偉壯闊的境界,讀來使人精神振奮,胸襟開闊。語言也象民歌般自然流暢,明白如話。
李白的橫江詞六首中的橫江的惡表現在哪些地方
這六首詩主要是寫橫江的地勢險峻,氣候多變,長江風浪大且惡。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別人都說橫江好,而我卻說橫江不好
那“惡”在什么地方呢?“一風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于瓦官閣。”原來是橫江的狂風惡浪。
“風波惡”,是指世事險惡,人心難測,所以才會有一個“愁”字了得
橫江詞(其四〉的意思
意思:
好像是海神來過之后一樣,又來了一陣惡風,巨浪拍擊著天門山,打開了山門石壁。
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這里的風浪嗎,浪濤像連綿的山峰噴雪而來。
原詩:
橫江詞·其四
唐代:李白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浙江:此指錢塘江。
出自:唐 李白《橫江詞·其四》
擴展資料
主題思想:
主要寫了橫江的地勢險峻,氣候多變,長江風浪大且惡的景象。作品名為寫景,實為寫心,處處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惡劣天氣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悵與焦慮。全詩想象豐富奇特,意境雄偉壯闊,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作者成就影響: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于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
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