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格律詩五言,五言律詩是格律詩嗎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寫格律詩五言和五言律詩是格律詩嗎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展開寫一首真正的五律?
通常來講,大多數人喜好用絕句來表達詩意,是因為它的簡潔明了,節奏明郎,一氣喝成。但如果有稍微豐富的東西需要表達,就要用五律或七律了,篇幅相對大很多,適合“起承轉合”的把內容和情感交代清楚。
而五律作為律詩,僅有八句,且只有四十個字,篇幅不大不小,對仗又比絕句要求精練,特別是句子中字數越少,平仄把握難度相對越高。所以個人認為,五律比七律來的難些。
那五言律詩如何來寫呢?
首先要從形式上要把握好以下步驟:
首先從規則上來看,五言律詩遵守平仄格律,那么在創作的時候心里要有數。首先必須五字一句,總共八句完成整詩。然后詩內要遵循律詩規則。
而律詩的格式規則無外乎三點:平仄、押韻、對仗。
平仄關系:五律的平仄格式同樣是從首句判斷,遵守“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種基本平仄格式。
押韻:仄收格式偶數句押韻(二、四、六、八句);平收格式首句也要押韻(一、二、四、六、八句),一韻到底,不能轉韻,而且必須押平聲韻。其中平收格式的首句可以押鄰韻,稱“孤雁出群格”,在首句不押鄰韻的情況下,尾句可以押鄰韻,稱為“孤雁入群格”。當然,這都屬于變格,我們暫時不管,創作的時候盡量都押韻。
至于押什么韻,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這個倒是隨創作者自己的意圖來定。古韻有古韻的味道,新韻更適合閱讀流傳。不廢故,不懼新。只不過最好在創作完標注一下用韻,方便不同的讀者閱讀理解。
韻腳的選擇,韻腳要從韻表字中選擇至少四個,根據句意表達來定,還要考慮到詞性對仗。若韻腳不好選,無法完成表意,則換韻,選韻換韻要依從重點句的原則。
對仗:律詩的規則是中二聯(頷聯、頸聯)需要對仗,不過由于難度有點高,后期有些放寬,只需要頸聯對仗即可,但是頸聯必須對仗,這是律詩的底線,否則就不是格律詩了。只有頸聯對仗的我們稱之為“蜂腰體”,還有就是首聯和頸聯對仗,頷聯不對仗,這種我們稱之為“偷春體”。這兩體不展開,以后單述。
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還是盡量以中二聯對仗來要求自己。實在是詩意要靈活處理,再適當進行放寬。
能夠從形式上做好上面幾點,就基本上能稱為五律。但是一首真正的律詩還需要在內容上合理安排,并非合規即可。
如何寫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詩?(重點在這)
我們常說,一首詩格律決定了詩的體式,內容決定了詩的好壞。
而律詩的普遍文法就是“起承轉合”,每一聯對應一個字。在初學精進甚至稱為熟手的路上,按這條路鋪開我們的律詩肯定是不會錯的。因為“起承轉合”是世間所有事情的單線發展邏輯,作者按這個寫,讀者是最能接受的。
中唐以后,韓愈將散文風格引入詩中,開始了文法的變化,到晚唐李商隱,則開始了朦朧派詩風,不再固定遵守“起承轉合”的路子。
我們也可以學習他們,但絕對不是都能學好的。普適性才是入門的根本,天下人多嘆服李白,有幾人學成?而學杜甫的人,基本上都有所成。
有所成之后,再去追求自己的風格,才算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遠。
以五律創作示例
原本是打算分析名家作品作為示例,但是賞析永遠是賞析,分析他人的作品不如自己創作思路清晰。前期我們做對仗練習,有一句"戲水荷錢小",就當它是“別人命題”給的,或者是“佳句偶得之”,我們來利用它續寫完成一首五律,我就以此為例子為大家分析以下一首五律如何寫成。談下創作過程?
我們來看如何用“戲水荷錢小”寫出一首五律。
首先,不管是自己偶得還是命題,有了此句,先從平仄格律方面找出骨架,“戲水荷錢小”,平仄為“仄仄平平仄”,這種細致描寫句子,一看就不適合用在首句。而更適合的對仗句,且是上句。那我們就先依此句平仄就可以推導得出(格律詩的平仄關系如何推導已有文章說明,這里不重復):
一,做頷聯上句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做頸聯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們得到了平仄骨架,先不要管用什么字做韻,韻是在布局與構思后產生的。對仗和用韻就在寫詩的同時注意就好了。
下一步,我們要從此句出發,進行內容的整體布局,也就是推布意象,構置意境。寫詩,特別是寫律詩絕不是想到什么寫什么。不管我們平時說“佳句偶得之”是靈感,還是別人命題,但是偶得的一兩個佳句是支撐不起一首詩的,特別是律詩和排律,他們不像絕句短小精悍,留白意境。律詩講究的是整體圓熟,有始有終。沒有布局,是不行的。
現在就假設“戲水荷錢小”是我們得到的佳句,我們來具體分析如何成詩。
“戲水荷錢小”,肯定是在池塘或湖邊,一個小字,道出了是初長的小荷,這樣時間就定格在了初夏,荷怎么會戲水呢?那肯定是斜風吹過的景象,就有了風。這是一個靚麗的景象。初夏靚麗的池邊,定下了此詩的大景和基調。
不管“戲水荷錢小"做為頷聯上句還是頸聯上句,光靠風,水,荷,這三個意象是不夠的,那下句對什么呢?那就在大景象中去找,池邊有樹吧,如柳,桃,李,杏等,還有蘆葦,蒲草,甚至有人,或許是個垂釣之人,另外小荷自然會想到蜻蜓。即使沒有的一些意象,也可穿插進來,這些個意象分析出來了,就好辦了。何不構思一幅老翁在初夏池邊垂釣之圖呢?下面就要考慮完成對仗的事了。
根據這些思考,我們先對出此句,"戲水荷錢小”,結構是動名名形,列出的意象中,誰合適呢,柳之柳絮是飛,飛不對仗,蘆葦似乎才長,蘆葦低,好似可以先保留,桃李杏只可選其一,初復三種花都沒了,只有果在枝上。且都還小,都顯青澀。對句來了。壓枝李子(杏子,桃子)青。顯然從聲韻上讀杏子更合適。先前的蘆葦低,從感觀上也沒杏子青好。對仗自然完成一句。"戲水荷錢小,壓枝杏子青”。
此句一出,韻部就有了。平水韻九青或新韻十一庚。考慮到景象中的風,釣魚翁,風翁二字都押韻,自然不可換,就用十一庚了。
如果此聯做頸聯,那繼續利用意象構思頷聯,即然老翁垂釣,就會遇風遇雨,又有誰為其遮風擋雨呢?風自然做韻角,應對雨,風與柳成句呢?還是與蘆葦成句呢?立即想到蘆葦低不足以擋風,而柳希疏不能抵雨。此聯應運而生。“柳希不抵雨,蘆短未屏風"。
兩聯有了,我們對此進行包裝,繼續完善寫景深化,并繼續往清閑,靚麗悠閑的方面引導思緒。我們兩聯的寫景,有風有雨,有動有靜,以自然景視為主。接下來下面要轉了,不能在寫景了,而應加上人,否則就成為流水賬了。
轉到人的行為描寫,凸顯整首五律悠閑靚麗的主題,還要寫的生動有趣而不死板。注意到這一點,有了下聯的"浮頭蜓久立,紅眼對家翁"。我是見過家父垂釣的。紅蜻蜓經常立在浮漂上,與人對視而不走,這一幕自然只有垂釣之人或見過之人才會有感覺。蜓久立的過程,自然是一個與釣魚人交流的過程,也是釣魚人的悠閑等待過程。翁字自然合韻,實屬無成。
主體完成了,就差首聯,那就好辦了。做為首聯,重在平寫,起要平,交待清楚就可以了,前面提到的初夏,池邊,是時間與地點,再安插上事件,就能大致呼應尾聯了,完成一個完整的“起承轉合”。我就用了很平的"初夏人來早,圍堤坐釣鳙"。早去是釣魚人的行為特點,鳙字自然合韻。這么一聯平淡無奇,正符合悠閑之意之態。
一首仄起平收,符合格律,押韻“十一庚”部的五言律詩就完成了。
初夏人來早,圍堤坐釣鳙。
柳稀不抵雨,蘆短未屏風。
戲水荷錢小,壓枝杏子青。
浮頭蜓久立,紅眼對家翁。
寫景、言狀都還算到位吧。有人會問,怎么感覺不到抒情之語?確實不明顯,沒有抒情議論,也無豪言壯語。但悠閑之態之情全在詩里了,大家覺得呢?
五言律詩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格律詩是由律句組成,句子之間相互遵守相對、相粘規則的詩歌文體。
所有格律詩的平仄關系都是由首句決定的——后面的平仄格式是可以通過相對、相粘推導出來,而且首句(格律詩中的任何一句)必然是律句。
什么是律句?即遵守平仄兩兩相替的句子,對于五言來說,就是指二、四位置上的平仄必須相反,交替前進,所以叫作平仄相替。
我們會發現在五言中的四種律句基本格式:
平平平仄仄? ? 平起仄收
仄仄仄平平? ?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 ? 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 ? 平起平收
這就是兩種平仄相替格式在尾字平仄不同下的組合,也是形成所有格律詩的基本格式的基礎。
如果一首詩是以“平平平仄仄”來開頭,首句如果收仄,則不押韻,我們稱之為“平起不入韻”格式的近體詩。相對的,如果首句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則肯定是押韻句,我們就稱之為“平起入韻”格式。
所以相對應的就出來四種基礎格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韻
仄仄仄平平——仄起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起入韻
因為五律也就是這四種格式,分別以四種律句開頭,剩下來的平仄關系,根據相對、相粘的規則進行推導即可。
假設我們的五律第一句是平起仄收的律句,根據相對原則,首句為“平平平仄仄”,下句自然應該是“仄仄仄平平”。
格律詩的句間關系第二種就是相粘,指下一聯的出句關鍵位置平仄要和上一聯對句的平仄關系相同。
首聯對句的平仄為“仄仄仄平平”,那么頷聯的出句就必須在二、四位置為“仄、平”的基礎上調整尾字平仄為仄聲,因此得到這一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
而頷聯對句同樣遵守相對原則——一聯之內出對句關鍵位置平仄相對,上下聯之間對出句關鍵平仄相粘,就是格律詩的平仄推導關系。
后面的四句,按照這個原則繼續推導,就可以得出這首“平起不入韻”的五律基本格式:
平起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同理我們可以得到另外三種格式的平仄關系:
平起入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格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五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五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第一種格式:首句入韻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第二種格式:首句不入韻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三種格式:首句入韻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后,歸飛體更輕。
第四種格式:首句不入韻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規,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
五言律詩格律標準格式
五言律詩也稱五律,有四種常見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
(例) (標準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無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聞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曉戰隨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將腰下劍 平平平仄仄
直為斬樓蘭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月”字屬仄聲,末字“雪”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如:
(例) (標準格式)
觀獵(王維)
風勁角弓鳴 仄仄仄平平
將軍獵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鷹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盡馬蹄輕 仄仄仄平平
忽過新豐市 仄仄平平仄
還歸細柳營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處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勁”字屬仄聲,末字“鳴”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如:
(例) (標準格式)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氣晚來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間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歸浣女 平平平仄仄
蓮動下魚舟 仄仄仄平平
隨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孫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山”字屬平聲,末字“后”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如:
(例) (標準格式)
晚晴(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猶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間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閣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鳥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歸飛體更輕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居”字屬平聲,末字“城”也屬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