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詩作共有多少篇,屈原的詩作一共有多少首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屈原的詩作共有多少篇,以及屈原的詩作一共有多少首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屈原的詩有哪些?
1、屈原共有詩作25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一篇。
2、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
屈原的詩有哪些?
屈原共有詩作25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一篇。
以下選其中5篇節作為簡單介紹:
1、《離騷》
原文節選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譯文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于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
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
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索佩掛身旁。
光陰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歲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體逐漸衰老。
2、《九歌·國殤》
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譯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3、《九歌·東皇太一》
原文節選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譯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時光,恭恭敬敬娛樂天神東皇。
手撫著鑲玉的長劍劍柄,身上的佩玉和鳴響叮當。
精美的瑤席玉瑱壓四方,擺設好祭品鮮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蘭葉做襯墊,獻上桂椒釀制的美酒漿。
舉鼓槌敲得鼓聲咚咚響,疏節奏緩拍節聲調安詳,
又吹竽又鼓瑟放聲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裝更漂亮,芬芳的香氣溢滿大廳堂。
宮商角徵羽五音齊合奏,衷心祝神君快樂又健康。
4、《漁父》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么,為什么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圣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么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么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5、《天問》
原文節選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于蒙汜。
譯文
請問:遠古開始時,誰將此態流傳導引給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從哪里得以產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誰能夠探究其中原因?
大氣一團迷蒙無物,憑什么將它識別認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競它是如何安排?
陰陽參合而生萬物,何為本源何為演變?
傳說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誰曾去環繞量度?
如此規模巨大的工程,是誰開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軸繩系在何處?天極遙遠延伸到何方?
八個擎天之柱撐在哪里?大地為何低陷東南?
天的中央與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連?
邊邊相交隅角眾多,有誰能統計周全?
天在哪里與地交會?十二區域怎樣劃分?
日月天體如何連屬?眾星列陳究竟何如?
太陽早上從湯谷出來,夜晚在蒙汜棲息。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
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有深遠影響。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九歌》是《楚辭》篇名。原為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漢族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九章》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辭章句》的次序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回風》。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為屈原。
《天問》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除《離騷》之外的另一篇長詩,有濃厚的道家色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收錄于西漢劉向編輯的《楚辭》中。《天問》通篇是屈原對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
詩篇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展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圣賢兇碩和戰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屈原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天問》是中國古典詩壇上的一朵奇葩,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屈原的詩有哪些
屈原的主要詩篇有《離騷》、《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遠游》、《卜居》和《漁父》等25篇。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傳說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而在他的筆下也誕生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大家趕緊和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詳細內容
01
《離騷》原文節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02
《九章·橘頌》原文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缊宜修,姱而不丑兮。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原歲并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03
《九章·思美人》原文節選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媒絕而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蹇蹇之煩冤兮,陷滯而不發。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達。愿寄言于浮云兮,遇豐隆而不將;因歸鳥而致辭兮,羌迅高而難當。高辛之靈盛兮,遭玄鳥而致詒。欲變節以從俗兮,媿易初而屈志。獨歷年而離愍兮,羌馮心猶未化。寧隱閔而壽考兮,何變易之可為!
04
《九歌·國殤》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05
《九歌·東皇太一》原文節選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屈原寫的全部古詩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
屈原作品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
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人物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