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燕山詞,燕山的形容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形容燕山詞,以及燕山的形容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燕然山的所有詩句
1.燕然山的古代詩句
提到燕然山的古代詩句:1、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⑴ 李白)2、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長相思⑴ 李白)3、田疇不賣盧龍策,竇憲思勒燕然石。(從軍行 李昂)4、愿將班固筆,書頌勒燕然。
(送張相公出征 楊夔)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維)6、燕然如可勒,萬里愿從公。(涇州觀元戎出師 戎昱)7、待勒燕然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靈池縣見早梅 吳融)8、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里是閑名。(送獨孤煥評事赴豐州姚合)9、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一杯家萬里。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此外,唐代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天山”,并不是指如今眾所周知的新疆天山,而指的就是外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即燕然山。
2.燕然山有關的古詩詞和典故
1、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李白)2、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長相思 李白)3、田疇不賣盧龍策,竇憲思勒燕然石.(從軍行 李昂)4、愿將班固筆,書頌勒燕然.(送張相公出征 楊夔)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使至塞上 王維)6、燕然如可勒,萬里愿從公.(涇州觀元戎出師 戎昱)7、待勒燕然歸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靈池縣見早梅 吳融)8、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里是閑名.(送獨孤煥評事赴豐州姚合)9、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一杯家萬里.(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3.關喻大漠沙如雪的詩句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燕山,即燕然山,漢代竇憲曾率大軍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金絡腦,以黃金為飾的馬頭絡,象徵馬匹受到重用。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遼闊雄渾的大景觀: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是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彎刀般高懸。這「月似鉤」帶有思戰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讓讀者想到戰斗,不過,李賀當時面對的并非邊患,而是藩鎮之禍。
后二句是說:到甚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建立功業呢?詩人是借詠馬言志,訴說自己盼望建功立業卻不獲賞識的苦悶。李賀另有《南園十三首(其五)》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所傾吐的,也是這種報國情懷。
4.漁家傲的古詩
古詩《漁家傲》的譯文如下: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1.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
3. 賞析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4.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作于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
5.李賀馬詩原文
李賀的《馬詩》共23首,以第五首最為流傳.大都別有比興寓意。
第四首是寫馬骨不凡的。房星:二十八星宿之一。
《瑞應圖》:"馬為房星之精。"古人以為世間不平凡的人或物都是上應星宿的。
銅聲:張衡《東京賦》:"天馬半漢"。注云:"天馬,銅馬也。
"此詩言馬非凡馬,但卻未得好的待遇,因而瘦骨嶙嶙,但并不軟弱,錚錚硬骨,擊之有銅聲。《晉書·天文志》:"房駟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
房星明,則王者明。"李賀此詩以馬喻人之意顯然:非凡杰出之才,未遇明主。
而良馬不用,則時危主殆矣。"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兩句,蒼勁凝重,力度非凡,質感強烈鮮明,以虛寫實,是出神入化之筆。
其五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
君王[2]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一)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二)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
(其十五) 唐劍斬隋公,□[3]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六)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其十七)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八)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其十九)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十一)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十二)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編輯本段]【注釋】 [1]烏江:一作江東。 [2]君王:一作吾王。
[3]“卷”下換“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4]大漠:原指沙漠,這里指北方的原野。
[5]燕山:山名,在現在河北省的北部。 [6]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7]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馬詩中的【其五】 注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北方原野上的沙像冬天的雪一樣,燕山上的月亮像一個銀鉤。
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的借馬來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戴上華貴的馬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飛快的奔馳呢?顯然,這是詩人因熱切期望為國建立功業,卻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感嘆。 這首詩寫馬的素質好,但遭遇不好。
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寫自己,是一種「借題發揮」的婉曲寫法。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
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象是重復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于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復,那么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
《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系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
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
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于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顯然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并且善于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盡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于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
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
李白描寫燕山雪花的詩句
1. 關于燕山雪花的詩句
關于燕山雪花的詩句 1.描寫大雪的詩句 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詩句嗎
唐·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岑參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羅隱的《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祖詠《終南望余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唐 高駢的《對雪》: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張孜《雪 詩》:長安大雪天, 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 搗椒泥四壁。 到處爇紅爐, 周回下羅冪。 暖手調金絲, 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 困融香汁滴。 豈知饑寒人, 手腳生皴劈
宋代 黃庭堅《詠雪詩》:連空春雪明如洗,忽憶江清水見沙。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斜斜。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正使盡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華 。
宋·張元《雪》: 五丁仗劍決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陸游.《夜大雪歌》:朔風吹雪飛萬里,三更蔌蔌嗚窗紙。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
陸游《謝雪方拜天慶庭中雪復作》:佩玉姍姍靄眾真,竟煩一雪慰疲民。未看舞鶴隨風蓋,先喜飄花集拜茵。耕垅土膏千耦出,市樓酒賤萬家春,使君老去悲才盡,詩句難追節物新。
盧梅坡《雪梅》 梅雪爭春來肯降,騷人擱筆費平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元·黃庚《雪》:片片隨風整復斜,飄來老鬢覺添華。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遠岸未春飛柳絮,前村破曉壓梅花。羔羊金帳應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2.古詩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白話譯文:
傳說在北國寒門這個地方,住著一條燭龍,它以目光為日月,張目就是白晝而閉目就是黑夜。
這里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風怒號而來。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
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長城打仗的丈夫回來,長城可是一個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臨別時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裝著一雙白羽箭,一直掛在堵上。上面結滿了蜘蛛網,沾滿了塵埃。
如今其箭雖在,可是人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已戰死在邊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見此舊物乎?于是將其焚之為灰矣。
黃河雖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離死別之恨,如同這漫漫的北風雨雪一樣鋪天蓋地,無邊無垠。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天(一說冬天),當時李白游幽州(今北京、天津與遼寧朝陽一帶)。王琦注:“鮑照有《北風行》,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李白擬之而作。”
《北風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古詩。此詩通過描寫一個北方婦女對丈夫戰死的悲憤心情,揭露和抨擊了安祿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糾紛,挑起戰禍的罪行。詩人從一個“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一般題材中,出神入化,點鐵成金,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從而賦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義。全詩信筆揮灑,時有妙語驚人;自然流暢,不露斧鑿痕跡。它抓住焚毀白羽箭的行動來刻劃思婦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狀態,捧土塞黃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婦“恨難裁”的憤怒心情,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等,也歷來被人們稱為詩歌中夸張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3.形容燕山的詩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賀
譯: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北風行》唐:李白
譯: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3、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春雁》明:王恭
譯:一夜間,春風吹遍了衡陽城,雁兒盤算著路程,準備立刻從楚水邊飛回燕山旁。不要怪我春天一來就要回去,江南雖好,卻是他鄉!
4、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宋:蔣氏女
譯:大雁南飛,卻不能為詞人寄書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國家之創痛。這種種愁思,郁結難解,使得愁腸寸斷,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經不遠了, 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
5、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洛川為易水,嵩岳是燕山。——《奔亡道中五首》唐:李白
譯:中原的淪陷,函谷關已成了玉門關;收復無望,不知何年何月我還能從那里進入長安。洛水已經變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視作了燕山。
6、秋風倦客,一杯情話,為君傾倒。回首燕山,月明庭樹,兩枝烏繞。——《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元:王惲
譯:秋風使異鄉客倦怠,一席情話,為你傾倒。回望燕山,明月當空庭院數木叢生,連個樹枝連饒一起。
7、楚水辭魚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爭不老天涯。——《塞上曲》唐:裴說
譯:楚水離開了魚兒聚集地,大雁回到了燕山的家。像這樣被名利所累,怎會不在天涯老去。
8、春睡起,積雪滿燕山。萬里長城橫玉帶,六街燈火已闌珊,人立薊樓間。 ——《望江南·春睡起》宋:金德淑
譯:早上剛起床,積雪鋪滿了燕山。從燕山山脈望見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蜿蜒起伏于叢山峻嶺之顛,大都城燈火稀疏,我一人獨立玉樓上。
9、昔時燕山重賢士,黃金筑臺從隗始。 ——《燕歌行》唐:賈至
譯:以前的燕山的賢士們,黃金臺高筑為了招賢納士。
10、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風清玉露漙,燕山游子衣裳薄。 ——《搗衣篇》唐:劉希夷
譯:秋風瑟瑟的漫漫長夜,夜晚風清有微微的露水,燕山的游子衣服穿得很薄。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賞:
廣闊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彎如金鉤。這邊塞爭戰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大顯身手之地;然而,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制轡腦,飛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詩語言明快,風格健爽。前兩句寫景,寫適于駿馬馳騁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兩句抒情,自比為良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page=1value=%E7%87%95%E5%B1%B1
4.關于雪的詩句我知道"燕山雪花大如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千里黃云白日,北風吹雁雪紛紛 4.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5.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6.大雪滿弓刀 7.柴門聞吠,風雪夜歸人 8.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9.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12.大雪紛紛何所有,明月與我何相見 1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1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夜深知雪驟,時聞折竹聲 16.云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關馬不前。
5.古詩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白話譯文:傳說在北國寒門這個地方,住著一條燭龍,它以目光為日月,張目就是白晝而閉目就是黑夜。這里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風怒號而來。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長城打仗的丈夫回來,長城可是一個苦寒要命的地方啊。丈夫臨別時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裝著一雙白羽箭,一直掛在堵上。上面結滿了蜘蛛網,沾滿了塵埃。
如今其箭雖在,可是人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已戰死在邊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見此舊物乎?于是將其焚之為灰矣。黃河雖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離死別之恨,如同這漫漫的北風雨雪一樣鋪天蓋地,無邊無垠。
創作背景: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天(一說冬天),當時李白游幽州(今北京、天津與遼寧朝陽一帶)。王琦注:“鮑照有《北風行》,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李白擬之而作。”
《北風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古詩。此詩通過描寫一個北方婦女對丈夫戰死的悲憤心情,揭露和抨擊了安祿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糾紛,挑起戰禍的罪行。
詩人從一個“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一般題材中,出神入化,點鐵成金,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從而賦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義。全詩信筆揮灑,時有妙語驚人;自然流暢,不露斧鑿痕跡。
它抓住焚毀白羽箭的行動來刻劃思婦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狀態,捧土塞黃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婦“恨難裁”的憤怒心情,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等,也歷來被人們稱為詩歌中夸張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6.關于雪花的詩句
“我不知道離開球場霞目前,犯罪嫌疑人林花開放昨晚。”金運謝韜“詠雪聯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梨花盛開的樹。”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陽春白雪是為時已晚了穿庭樹飛。”唐·韓愈“春雪”;?
“雪像梅花,梅花似雪,像不像是美妙的。”?宋陸游書“踩在草地上。”
“嚴格宮城團回冷光源,白天碎片墜落瓊。”唐·李賀“十二月樂辭·月”;
“飛天街轡踏瓊英,四顧在余靖整個犯罪嫌疑人。” Tang二陂直“和周侍洛杉磯雪”;?
“棚瓊花天猶豫,他梅蕊馮宇沒有。香”?宋·楊萬里“觀雪”;。
“的瓊瑤蒙特利爾和娛樂的雪和輪廓之王”?“。宋·辛棄疾”
玉“千峰筍數千株翡翠原石,樹木和松蘿萬云。“唐元稹“南秦雪”;?
“開枝鳥散,一絮克雷格·登普西有雪花飄落賢閣。”宋司馬光“?”;
“大泰山玉龍寒冷的夜晚,楓林梨樹畫這個古老的劍“唐呂巖?”襄陽雪詩“;
「喜飛雨蝶離開了,不嫌幽谷阻黃鶯陽春白雪”元華優侮?“”;。
“玉花,晚上飛,翠浪舞明年。”?宋·蘇軾“和天國博喜雪”。
“六飛回家,坐看竹簽變瓊。”糖糕篇“雪”;?
“六花飛之外黃昏,困我不知道謝林景思維傾向胡床醉韻。”宋F鍵“?”;
“前面飛六出花,樽前把一切都關掉凈沙天。“元白樸?”·冬天。“
手,掌,席”以白色為主色調的寒風,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Wang李陽拒絕喝”;?
“雪花似掌難遮住眼睛,像刀子一樣的風經常擔心雪夜時間劉敬仲韻。”清錢謙益“?”;
“燕山雪花為大如席,片片吹了軒轅臺,“唐·李白。? “北風行”。
鹽,塵土,柳絮“撒鹽空中差可擬,因為風若柳絮,沒有。”金運謝韜“詠雪聯句”;?
“只看到嶺頭云似蓋,雪已經被嚇壞了的巖塵。”?唐元稹“南秦雪。”
雨,脆,樹葉,藻“云慘慘如怒,冰冷的雨水龍鎮鬃毛干蒼蠅。”唐李咸用“白雪歌”;
“放眼綠色樹枝,幾朵寒棧不愿消費。”明徐渭“梨”;?
“芮妻嗯葉飛小麥一直是比較煩人的染發膏欣榮雨。”?宋代范成大“雨后雪”
描寫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壯觀景象
風行
【唐代】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詞句注釋】
⑴北風行:樂府“時景曲”調名,內容多寫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傷感之情。
⑵燭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人面龍身而無足,居住在不見太陽的極北的寒門,睜眼為晝,閉眼為夜。
⑶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興縣。這里指當時安祿山統治北方,一片黑暗。
⑷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側。軒轅臺,紀念黃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懷來縣喬山上。這兩句用夸張的語氣描寫北方大雪紛飛、氣候嚴寒的景象。
⑸雙蛾:女子的雙眉。雙蛾摧,雙眉緊鎖,形容悲傷、愁悶的樣子。
⑹長城:古詩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線。良,實在。
⑺鞞靫(bǐngchá):當作鞴靫。虎文鞞靫,繪有虎紋圖案的箭袋。
⑻“焚之”句:語出古樂府《有所思》:“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有什么表達效果
你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意思是: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展現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于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鉤”是一種彎刀,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際上是開啟后兩句的抒情,又具有興起的意義。
全詩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全詩翻譯為: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后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嘆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清秋”的時候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
什么燕山適合的詞語
郁郁蔥蔥的燕山、 傳奇的燕山、 人文歷史豐富的燕山、
供參考!!
描寫燕山的詩句?
一,《燕山聞鵑》范晞文
燕山三月初三夜,聽得啼鵑第一聲。
同是小樓孤燭下,主人熟睡客驚心。
二,《元夕》文天祥
飄零竟如此,元夕幾堪憐。
南國張燈火,燕山沸管弦。
相思云萬里,剩看月三年。
笑與東風道,浮生信偶然。
三,《立秋日憶陳從訓將至燕都》郭第
黃鳥忽飛過,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若個酒杯頻。
客路燕山曉,河橋御水濱。
焦山凝望處,梧葉下秋旻。
四,《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王冕
花漏無聲海月陰,小窗燈火夜沈沈。
出師表動英雄志,征伐書移慷慨心。
邊塞雪深迷小草,關河秋老見喬林。
不須更論江南事,擊劍長歌且漫斟。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