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為什么寫絕句(杜甫為什么寫絕句二)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杜甫為什么寫絕句,以及杜甫為什么寫絕句二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這首詩為什么取名為絕句啊?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絕句二首(其一)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絕句·遲日江山麗》是杜甫寫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絕句,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其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絕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寫于成都草堂,詩一開始,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杜甫寫兩首絕句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寫的是暮春時候的景色。
理由:詩中明確說“今春看又過”。意思是說今年春天眼看就要結束了,所以是暮春。今春看又過,也就是還沒過但快過了。
原文: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杜甫寫的絕句為什么叫絕句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是他從家里的窗口攝取的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表達了他寬闊的胸懷和悠閑愉悅的心情。
杜甫為什么要寫絕句這首詩
當時安史之亂初定,交通得到恢復,早春時節,萬物復蘇,通過窗子可見西山睛雪,詩人睹物生情,想念遙遠的故鄉,同時對唐王朝抱著復雜的感情,雖感覺到無能為力,但仍希望它好.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
最先引起詩人注意的是兩個黃鸝,各自占據一株青青楊柳的梢頭,你一句,我一句,嫩聲泣語,比唱歌還要動聽.詩人又把目光投向水邊上的沙灘,那里正有一行白鷺展翅起飛,它們雪白的身影映著碧藍的晴空,顯得十分瀟灑,優美.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麗的天然畫.
草堂的四壁并沒有限制詩人的視野,那終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從百里之外收納進來,不恰好成為一幅山水壁畫?那停泊在門前的幾艘航船,聽說正準備揚帆萬里,遠到東吳去吧!千秋西嶺和萬里東吳,全都聚攏到詩人的草堂跟前來了.
這首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發聲的,飛行的,靜止的,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在草堂 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寄托著詩人濃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對祖國山河的無限深情.
猁東鳧
杜甫為什么寫絕句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這四首詩就是杜甫初歸草堂時所寫的一些絕句詩,包括其中的《絕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說“是自適語”,“蓋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