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雨聲中,雨聲百度百科
大家好,關于多少雨聲中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雨聲百度百科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蕭允之的虞美人 這詩詞的意思是什么
曾記那次和你喝醉在紅樓對眼神和調情,情欲無邊。。。清歌白云。現在這么近都完全木有消息,老娘都想把郵差(青鸞 或者是把翅膀揪斷。。)的腿打斷了。現在在夜里玩著蠟燭聽著雨聲想入非非。
PS。蠟燭是古代怨女熱門玩具。。。玩蠟燭有兩大熱門玩法 玩蠟燭教主首推 李商隱
玩法 1. 看滴蠟。玩法攻略:蠟炬成灰淚始干
2. 剪燈芯。玩法攻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所以就像是放風箏需要有風一樣,玩蠟燭必須有雨。
還有一種可能是,下雨了誰還出門鬼混去。于是容易寂寞。。。
多少愛化作春泥,斷紅殘綠,雨聲中聽得見委屈
《相思成災 》
劉德華
多少夢隨風而去
石沉大海的是你
你帶來花的消息
偏又凋零
轉眼就成迷
多少愛化成春泥
斷紅殘綠
雨聲中聽得見委屈
究竟是我還是你
忍心負氣絕情斷義
曾經心無愛 情如海
因為相愛讓彼此存在
如今風不來 花不開
剩一片相思成災
總在夜未央 天未白
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
與你重又相戀
如大地初開
多少夢隨風而去
石沉大海的是你
你帶來花的消息
偏又凋零
轉眼就成迷
多少愛化成春泥
斷紅殘綠
雨聲中聽得見委屈
究竟是我還是你
忍心負氣絕情斷義
曾經心無愛 情如海
因為相愛讓彼此存在
如今風不來 花不開
剩一片相思成災
總在夜未央 天未白
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
與你重又相戀
如大地初開
縱然心無礙 情如海
未了情緣在心中獨白
只盼也無猜 也不怪
不再讓相思成災
總在夜未央 天未白
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
與你重又相戀
如大地初開
與你重又相戀
如大地初開
總在夜未央 天未白
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
與你重又相戀
如大地初開
相思成災歌詞
相思成災歌詞:
多少夢隨風而去,石沉大海的是你。你帶來花的消息,偏又凋零,轉眼就成謎。多少愛化成春泥,斷紅殘綠,雨聲中聽的見委屈。究竟是我還是你,忍心負氣絕情斷義。
曾經心無礙,情如海。因為相愛讓彼此存在,如今風不來,花不開,剩一片相思成災。總在夜未央,天未白,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與你重又相戀如大地初開。
多少夢隨風而去,石沉大海的是你,你帶來花的消息,偏又凋零,轉眼就成謎。多少愛化成春泥,斷紅殘綠,雨聲中聽的見委屈。究竟是我還是你,忍心負氣絕情斷義。
曾經心無礙,情如海。因為相愛讓彼此存在,如今風不來,花不開,剩一片相思成災。總在夜未央,天未白,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與你重又相戀如大地初開。
縱然心無礙,情如海,未了情緣在心中獨白,只盼也無猜,也不怪,不在讓相思成災。總在夜未央,天未白,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與你重又相戀如大地初開,與你重又相戀如大地初開。總在夜未央,天未白,等著愛轟轟烈烈走來,與你重又相戀如大地初開。
《相思成災》是有厲曼婷作詞,陳耀川作曲,由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劉德華在1996年演唱。
劉德華,祖籍廣東新會,1961年9月27日出生于香港新界,是香港著名歌手、演員,香港非官守太平紳士銜,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曾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勛章,是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劉德華是華人娛樂圈影、視、歌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作為歌手,他是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作為演員,他參與演出的電影已經超過140部,先后獲得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兩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08年6月23日,劉德華與朱麗倩注冊結婚。2012年5月9日,二人喜得一女。
秋千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出處
南柯子
吳潛
池水凝新碧,
欄花駐老紅。
有人獨立畫橋東,
手把一枝揚柳系春風。
鵲絆游絲墜,
蜂拈落蕊空。
秋千庭院小簾櫳,
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
詞人通過春光中的各種景物描寫,表達了一位妙齡女子的惜春之情。這是一個常見主題。在美人惜春的背后,誰又能說這不是表達對光陰、青春的眷戀呢?“池水凝新碧,欄花駐老紅”二句,寫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欄內,殘紅萎頓在枝頭。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這二句不僅寫出闌珊的春意,也傳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帶出了惜春人,“有人獨立畫橋東,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場景從庭院轉移到“畫橋東”,似乎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悶,走到這“大天地”里來捕捉春光。用楊柳來“系春風”很有情趣。楊柳與春天關系最為密切。在春風中,是它第一個睜開嬌眼;在春天離開時,它又以綿綿的飛絮相送。選擇楊柳來留春,可以想見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楊柳系春風”,這行動是天真可愛的,然而又是十分美麗的,春風中“十五女兒腰”的柔柳和“獨立畫橋東”的女子相互映襯,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現在已化解了許多。現在我們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現在癡情的留春舉動上。但春天畢竟是要情然離去的。“鵲絆游絲墜,蜂拈落蕊空。”鵲絆游絲是無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與無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無走了。“秋千庭院小簾櫳,多少閑愁閑緒雨聲中。”又一次轉換回到庭院,天氣也由晴和轉入風雨。這是一種心情的轉換。在從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嘗充滿愁緒的風雨之聲了。雨中秋千富于含蘊,那“秋千”里包含著春光下的幾多紅情綠意!許多惜春詞都寫到這情景:“隔墻送過秋千影”(張先)、“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黃昏疏雨濕秋千”(李清照),正可互相發明。“秋千”正給讀者的聯想指示了一個方向,到底還有哪些“閑情閑緒”,讀者自可再發揮。“多少閑情閑緒雨聲中”,那淅淅瀝瀝、不絕如縷的雨聲正表達了她飄忽不定,玩味不盡的春愁。詞以聽雨結束,饒有余味。
求多首《蝶戀花》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蝶戀花
【內容】:
遙夜亭皋閑信步,
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
人間沒個安排處。
【年代】:北宋
【作者】:賀鑄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幾許傷春春復暮,楊柳清陰,偏礙游絲度。
天際小山桃葉步,白菽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蝶戀花
【內容】: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
四疊陽關,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水又斷,
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
忘了臨行,
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
東萊不似蓬萊遠。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蝶戀花
【內容】:
暖日晴風初破凍,
柳眼梅腮,
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
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
山枕斜欹,
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
夜闌猶翦燈花弄。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蝶戀花
【內容】: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
空夢長安,
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
酒美梅酸,
恰稱人懷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憐春似人將老。
【年代】:北宋
【作者】:李之儀
【作品】:蝶戀花(為愛梅花如粉面)
【內容】:
為愛梅花如粉面,
天與工夫,
不似人間見。
幾度拈來親比看,
工夫卻是花枝淺。
覓得歸來臨幾硯,
盡日相看,
默默情無恨。
更不嗅時須百遍,
分明銷得人腸斷。
【年代】:北宋
【作者】:柳永
【作品】:蝶戀花[1]
【內容】:
佇倚危樓風細細,[2]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3]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4]
對酒當歌,[5]
強樂還無味。[6]
衣帶漸寬終不悔,[7]
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1]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2]危樓:高樓。
[3]黯黯:迷蒙不明。
[4]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5]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當:與“對”意同。
[6]強:勉強。強樂:強顏歡笑。
[7]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
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年代】:北宋
【作者】:米芾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千古漣漪晴絕地。
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
廣寒宮闕人間世。
靄靄春和生海市。
鏊戴三山,頃刻隨輪至。
寶月圓時多異氣。
夜光一顆千金貴。
【年代】:北宋
【作者】:歐陽修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輕,
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廉海燕雙飛去。
滿恨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
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
驚殘好夢無尋處。
【年代】:北宋
【作者】:歐陽修
【作品】:蝶戀花
【內容】: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年代】:北宋
【作者】:歐陽修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1]
楊柳堆煙,[2]
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3]
樓高不見章臺路。[4]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5]
【注釋】:
[1]幾許:多少。
[2]堆煙:形容楊柳濃密。
[3]玉勒:玉制的馬銜。雕鞍:精雕的馬鞍。游冶處:指歌樓妓院。
[4]章臺:漢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有“走馬章臺街”語。唐許堯佐《章臺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地。
[5]亂紅:落花。
此詞寫暮春閨怨,一起一結頗受推賞。“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外隔絕的陰森、幽遂環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因此,李清照稱賞不已,曾擬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顯然,女主人公的物質生活是優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極度苦悶,也是不言自明的。
“玉勒雕鞍”以下諸句,逐層深入地展示了現實的凄風苦雨對其芳心的無情蹂躪:情人薄幸,冶游不歸;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篇末“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回避答案,“亂花飛過秋千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嗎?在淚光瑩瑩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樣難以避免被拋擲遺棄而淪落的命運。這種完全用環境來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緒的筆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現了生活在幽閉狀態下的貴族少歸難以明言的內心隱痛。
當然,溯其淵源,此前,溫庭筠有“百舌問花花不語”(《惜春詞》)句,嚴惲也有“盡日問花花不語”(《落花》)句,歐陽修結句或許由此脫化而來,但不獨語言更為流美,意蘊更為深厚,而且境界之渾成與韻味之悠長,也遠過于溫、嚴原句。
【年代】:北宋
【作者】:秦觀
【作品】:蝶戀花
【內容】:
曉日窺軒雙燕語,
似與佳人。
共惜春將暮,
屈指艷陽都幾許,
可無時霎閑風雨。
流水落花無問處,
只有飛云。
冉冉來還去,
持酒勸云云且住,
憑君礙斷春歸路。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蝶戀花
【內容】: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遁,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蝶戀花
【內容】:
記得畫屏初會遇。
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碧草池塘春又晚,
小葉風嬌,尚學娥妝淺。
雙燕來時還念遠,珠簾繡戶楊花滿。
綠柱頻移弦易斷,
細看秦箏,正似人情短。
—曲啼烏心緒亂,紅顏暗與流年換。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碧落秋風吹玉樹,
翠節紅旌,晚過銀河路。
休笑星機停弄杼,鳳幃已在云深處。
樓上金針穿繡縷,
誰管天邊,隔歲分飛苦。
試等夜闌尋別緒,淚痕千點羅衣露。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碧玉高樓臨水住,
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
—曲陽春春已暮,曉鶯聲斷朝云去。
遠水來從樓下路,
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
月細風尖垂柳渡,夢魂長在分襟處。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初捻霜紈生悵望,
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晌,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黃菊開時傷聚散,
曾記花前,共說深深愿。
重風金英人未見,
相思一夜天涯遠。
羅帶同心閑結遍,
帶易成雙,人恨成雙晚。
欲寫彩箋書別怨,
淚痕早已先書滿。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金剪刀頭芳意動,
彩蕊開時,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曉妝呵盡香酥凍.
十二樓中雙翠鳳,
縹緲歌聲,記得江南弄。
醉舞春風誰可共,秦云已有鴛屏夢。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1]
【內容】:
卷絮風頭寒欲盡,
墜粉飄紅,日日成香陣。
新酒又添殘酒困,
今春不減前春恨。
蝶去鶯飛無處問,
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
惱亂層波橫—寸,
斜陽只與黃昏近。
【注釋】:
[1]:此詞一作趙令畤詞。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夢入江南煙水路,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碾玉釵頭雙鳳小,
倒暈工夫,畫得宮眉巧。
嫩曲羅裙勝碧草,鴛鴦繡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
細看花枝,人面爭多少。
水調聲長歌末了,掌中杯盡東池曉。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千葉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內樣妝先試。
月臉冰肌香細膩,風流新稱東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誰相比。
橫玉聲中吹滿地,好枝長恨無人寄。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庭院碧苔紅葉遍,
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
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
試倚涼風醒酒面,
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
幾點護霜云影轉,誰家蘆管吹秋怨。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1]
【內容】:
喜鵲橋成催鳳駕,
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
乞巧雙蛾加意畫,玉鉤斜傍西南掛。
分鈿擘釵涼葉下,
香袖憑肩,誰記當年話。
路隔銀河猶可借,世間離恨何年罷。
【注釋】:
[1]:一作蘇軾詞。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笑艷秋蓮生綠浦,
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
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華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
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
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欲減羅衣寒未去,
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殘杏枝頭花幾許,紅恨清明雨。
盡日沉香煙一縷,
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
遠信還因歸燕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作品】:蝶戀花
【內容】:
醉別西樓醒不記,
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
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蝶戀花
【內容】:
檻菊愁煙蘭泣露,[1]
羅幕輕寒,[2]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3]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4]
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1]檻:欄桿。
[2]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3]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4]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此詞經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謹嚴的章法,傳達出作者的暮秋懷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態。“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輕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
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悵惘。“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前人往往視明月為聊寄相思懷抱的多情之物。如張九齡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而作者卻嗔怪“明月不諳離恨苦”,當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
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嗎?后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悵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正是從同一方向去發掘明月這一意象的豐饒而復雜的內蘊。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的一種必要的鋪墊。“獨上西樓”,正面點出“獨”字,與上片的“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的又一實例。
“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箋” 二句。“彩箋”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蝶戀花
【內容】:
南雁依稀回側陣,
雪霽墻陰,
偏覺蘭芽嫩。
中夜夢余消酒困,
爐香卷穗燈生暈。
急景流年都一瞬,
往事前歡,
未免縈方寸。
臘后花期知漸近,
寒梅已作東風信。
【年代】:北宋
【作者】:張先
【作品】:蝶戀花
【內容】:
移得綠楊栽后院,
學舞宮腰,
二月青猶短。
不比灞陵多遠送,
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
莫唱陽關,
真個腸先斷。
分付與春休細看,
條條盡是離人怨。
【年代】:北宋
【作者】:周邦彥
【作品】:蝶戀花
【內容】:
月皎驚鳥棲不定。
更漏將闌,轤轆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
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徘徊,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干橫斗柄,
露寒人遠雞相應。
【年代】:南宋
【作者】:辛棄疾
【作品】:蝶戀花
【內容】:送佑之弟
衰草殘陽三萬頃。
不算飄零,天外孤鴻影。
幾許凄涼須痛飲,行人自向江頭醒。
會少離多看兩鬢。
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不是離愁難整頓,被他引惹其他恨!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嫩寒生怕春風。
博山微透暖薰籠。
小樓春色里,幽夢雨聲中。
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應隨分瘦,忍淚覓殘紅。
臨江仙手拈黃花無意緒,等閑行盡回廊。
卷簾芳桂散余香。
枯荷難睡鴨,疏雨暗池塘。
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
羅巾浥淚別殘妝。
舊歡新夢里,閑處卻思量。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獨自睚昏黃,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錦字都來三兩行,千斷人腸,萬斷人腸。
雁兒何處是仙鄉?
來也恓惶,去也恓惶。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蝶戀花
【內容】:
樓外垂楊千萬縷,
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
猶自風前飄柳絮,
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
便作無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語,
黃昏卻下瀟瀟雨。
杏花春雨江南全詩
《風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擴展資料:
一、全詩注解
1.注釋
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詩藏,官至奎章閣學士。
清酣:清新酣暢的意思。
華髪不勝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晚直:晚上當班。直:通“值”。金鑾殿:皇帝寶殿。
驂(can):同駕一車的三匹馬。這里泛指馬。
傳宮燭:傳喚掌燭火的宮人.送學士歸院。
泮:溶解。《詩經·邶風》:“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挼:揉搓。
銀字泥緘:指書信。
2.譯文
在彩繪的廳堂里,姬妾清閑、暢意,獨有自己自發紛紛脫落,連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鑾殿值宿,春風輕柔,萬花齊放,惹人停住車馬流連。在柔軟的春風里,無數次在金鑾殿前值夜,為皇帝起草好詔書后,換上輕羅朝衫,宮人執燈(將我)送回歸學士院。
皇城的御溝里的邊沿還有殘冰存在,但殘冰的邊沿卻是藍汪汪的水在晃動,燕子呢喃迎春。簾幕重重,春寒還沒消退,還有誰、敢給你寄信慰問呢?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
二、作者簡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網頁鏈接。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