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山詩始建哪里,徑山 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徑山詩始建哪里,以及徑山 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徑山寺為什么出名 徑山寺介紹
1、徑山寺,徑山寺還有江南五大禪院之首的美稱,還被譽為日本禪宗發祥地。
2、為什么徑山寺明明是中國浙江的,卻變成了日本禪宗的發祥地,徑山寺在建炎四年被列為了江南五山十剎之首。后來日本許許多多的學者都到了徑山寺學禪,比如僧俊芿、圓爾辯圓、無本覺心等等,一呆就是數十年,后來學習到了禪法,回到日本后甚至模仿徑山寺建造寺廟,傳授禪法。
3、建炎年間是宋朝,當時圓爾辯圓不僅學習了禪法,還將中國許許多多的文化,比如茶道、種茶、詩文、繪畫、建筑等等都傳入了日本。日本的東福寺,日本禪宗臨濟學院,就是圓爾辯圓回到日本后按照徑山寺的建筑風格來建造的。圓爾辯圓還被稱為“圣一國師”,可見,從中國學習的文化是非常的多。
徑山祈福
上徑山的路陡且長,背著布包的身體沉沉地,腳步緩緩地上坡,饑腸轆轆,身乏體困,無力上坡。突然想起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此時念出的這些詩句,比我在小學五年級時背誦時更有深刻的意義。
過了一個陡坡,便是另外一番美景:碧綠如翡翠般的清譚映襯著藍天白云,藍是通透的藍,就如某些心境一樣,碧藍如洗,通透無污。潭邊的一個茅草屋檐的門框與清潭相映成趣,偶然間又想起陶淵明先生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是一個缺少隱者的時代,竹林外,無書齋,車水馬龍,人們忙碌著,在利益面前奔波著。我們就像一群在“圍城”里困了好久的人們,到一定的時間點就想沖破這個“圍城”去隱者的世界看看,只是,這個世界已無隱者,隱者的世界只是一種心境。
走過清潭便是寬闊的柏油馬路,路上車輛匆匆在我們身邊駛過,我們一群背包的徒步者,沒有搭乘車輛,只是堅信自己的腳步,一步步終能走上山頂。這多像《一個人的朝圣》里的徒步朝圣者,帶著信念,帶著愛,一人獨自前行。
路過茶園,那滿山高低起伏的茶樹啊!蔥翠著滿眼的綠,讓你在這即使是臘月的寒冬里也能體會到心中蓬勃的生機。就像我們都已過了青春芳華的年紀,心中猶存的是滿腔的熱情。
山上有座寺廟,我是一個虔誠的香客。本是無神論者,卻又是虔誠的香客,二者并無沖突。人生在世本是客,一柱清香解我情。到了徑山寺,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點上一柱清香,祈愿——諸事增上。
特別喜愛年代久遠的寺廟,徑山寺創建于唐天寶年間,距今有1200余年的古剎,是江南五大禪院之首。寺殿由于戰亂和失修,原有建筑基本無存,現僅剩鐘樓一座,內懸明永樂元年大鐘一口,宋代鐵佛三尊,元至正年山歷代祖師碑一塊。由于年代久遠,所剩文物不多,但值得慶幸的是,其風骨和氣韻猶在。
起初,我們找不到徑山寺的方向。是啊,原本明明突兀的大殿呈現在你眼前,你卻找不到入殿的方向。原來我們在山頂,大殿在離山頂不遠處的山坳里。人們都說,寺廟往往建在風水最好的地方,果不其然。穿過一扇門,便是放眼開闊的仙境般的世界。門是懸空門,一眼望去,門洞虛無飄渺,你望到的是無盡的空。這是多么奇特的構想,要進寺廟,就先遁入空門。心中萬般皆空,步入玉砌欄桿仙人道,望向眾山,望向碧藍的天空,這豈不是仙人之道?
下山的路也是趣味不減,碎石石階生動而不顯單板,與道旁竹林相映襯托,猶如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道友們也格外輕松自在,一路談笑,一路下山。我們談文學、談藝術、談人生。一路道友皆朋友,一路道友皆眾生。
見天,見地,見眾生,見到另外的不一樣的自己。讓你歷練,讓你成長,不管你是在哪個年齡,總會有無盡的可能性。
杭州的千年古詩與靈隱齊名為啥少有人知道?
眾所周知,我國也稱得上是一個佛教大國,自從佛教傳入我國以來,在這千百年的時間中也幾經輝煌衰敗再到現在的狀態,這些年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寺廟之類的也被人們當成了一個旅游景點,很多人都喜歡在旅游的途中去這些地方燒香拜佛,祈求自己心想事成。
在國內有很多著名的寺廟,就比如少林寺、白馬寺等等,那說到杭州最出名的古寺,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靈隱寺,當然在杭州境內除了靈隱寺之外,還有許多古寺因名氣不是特別高而少有人知,就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千年古寺,還是日本茶道的起源地。
徑山寺位于杭州市余杭區,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是一個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古剎,徑山寺雖與靈隱寺齊名,但在知名度上卻沒有它高,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座寺廟。南宋時期香火極為鼎盛,是江南五大禪院之首,規模宏大,有一千多間寺廟建筑,但在這千百年的時間中因戰亂和失修的原因,大部分的建筑都被摧毀,僅剩一座鐘樓,后來也是屢毀屢建,如今也是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
徑山寺在中日佛教的交流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南宋年間就有日本名僧先后來此學習禪法,后來還將茶宴儀式及其他有關茶的文化帶回了日本,慢慢演變成了“日本茶道”,所以說徑山寺是日本茶道的起源地,在日本境內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如今很多的日本茶道中人就會慕名前來徑山寺。
因為寺廟位于徑山峰上面,所以夏季的時候適合過來避暑,涼爽舒適。寺廟里面的景色也是極美的,到處都是茂盛的樹木,金黃的銀杏、挺拔的松竹等等跟古老的建筑映襯在一起,看了都讓人的心情感到寧靜下來。而且當地產的徑山茶也是挺有名氣的,來到這里可以品茶賞景。
五山十剎之首,1200年傳承徑山禪寺在宋朝有多重要?
徑山寺最初建立時間是唐朝,但是它名聲卻是在宋朝的時候名滿天下,宋朝人極度信佛,每逢初一十五等一些特殊日子都會做一些水陸道場,而徑山寺在宋朝是可以享受朝廷的補助,所以來到徑山寺求佛還愿的人格外的多,就連佛寺的主持人選也是要經過朝廷選派或指定才能勝任的。
當然一些名人雅士也不會放過這么一個山水寶地,宋朝的大文豪蘇軾,不僅自己去徑山寺踏青還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去游玩并留下了許多詩詞,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首《送淵師歸徑山》,里面那句“師住此山三十年,妙語應須得山骨”。意思就是很羨慕大師可以在這里修行三十年,時間這么久了,應該都已經和這座山融為一體了。
文化上,徑山寺和當時的日本京都府有很大的關聯,我們大多數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國家,但是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宋朝是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國家,這是因為當時宋朝和日本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他們交流佛法,也順帶帶動了經濟的發展,而宋朝則把這一切視為佛教的原因,就更加的信奉佛教。
宋朝在巔峰時期,每年還對寺廟進行評級,實行官寺制度,這樣也便于管理,于是就有了五大寺,而徑山寺就是五大寺之首,其他的寺廟也就成了這五大寺的分支,尤其可見,徑山寺對于宋朝是一種精神文化和民族信仰。
來杭州別只知道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在日本名聲更盛,卻鮮有人知
徑山古道、陸羽山莊、雙溪漂流、萬壽禪寺……來之前未曾想過,小小一座徑山居然有這么多雅致又好玩的地方,位于余杭區徑山鎮境內的徑山,系天目山脈東北峰,接壤著安吉和德清,因其滿山都是竹海,又有兩條小徑盤旋直上天目山而得名。
不巧來的當天正下著雨,整個徑山鎮四面環山被一片綠色和雨聲環繞,嗅著清潤的空氣,聽著雨聲的呢喃滴答,還有耳畔隱約的禪音,不禁古意陡生,眼前一派朦朧的山水田園光景,心中早已一片悠然見南山的悠遠意境。
若是想慢下來感受徑山的曠遠氣韻,不妨漫步于徑山古道這座 歷史 悠久的上香古道里,始于徑山鎮洞橋自然村終于徑山之巔萬壽禪寺的5公里路程,在翠竹掩映,水澗清幽的森林古道里信步勾勒出一幅詩畫山水。
繼續往前就是徑山禪寺,小小一座徑山古剎,卻有著太多的淵遠 歷史 ;
它曾是江南的五山十剎之首,在以前更是排在了靈隱寺、凈慈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的前面,名揚中外,鼎盛時期有殿宇樓閣3000余楹,僧眾3000余人;
也曾六易其名,且均由一代帝皇賜額,卻以“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最為出名,使用時間也是最長,在日本至今仍被稱為“萬壽寺”。
宋代,是徑山寺最鼎盛的時候,而修復后的整個寺院也都沿襲著宋代的建筑風格,古樸素雅的很,聽說這也是日本寺廟的鼻祖,很多日本的寺廟大多都是從大徑寺開始傳承,進門第一道入口建筑——五鳳山門,是全木結構的重閣山門,一層是天王殿,二層依宋代禪院規制供奉五百應真,看起來文韻又大氣~
在整個徑山寺里,你還可以看到不同于以往的觀音雕像,他們往往一只腳敲坐在石墩上,看起來活潑又極具靈氣,聽說這些雕像由著名藝術家蔡志忠先生設計,展現出觀音菩薩以歡喜自在接引眾生的慈悲情懷。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