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眼前煩擾多少事,臨江仙想表達什么
大家好,關于臨江仙眼前煩擾多少事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臨江仙想表達什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臨江仙·憶舊原文_翻譯及賞析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可憐仙侶剩濃歡。黃鸝驚夢破,青鳥喚春還。回首舊游渾不見,蒼煙一片荒山。玉人何處倚欄干。紫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元代·張宏范《臨江仙·憶舊》 臨江仙·憶舊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可憐仙侶剩濃歡。黃鸝驚夢破,青鳥喚春還。
回首舊游渾不見,蒼煙一片荒山。玉人何處倚欄干。紫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 婉約 , 憶舊感傷 注釋 ①武陵溪:泛指清靜幽美,避世隱居之地。
②桃源:陶淵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漁人進入桃花源。
③青鳥:《山海經》中西王母所使之青鳥。后來借指使者。
④紫簫:紫色簫。戴叔倫《相思曲》有“紫簫橫笛寂無聲”。 賞析 此詞抒情氣氛極濃。武陵路上,依然桃源流水。仙侶去后,留下綿綿相思。雖然黃鸝驚夢,青鳥喚春,而舊游安在!回首往事,感慨萬千。眼前唯有蒼煙一片,荒山橫目,玉人何處!結尾兩句,情思纏綿,余意無限。通篇情深意摯,曲折婉轉,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張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疇,易州定興人,元朝初期重要將領,名將張柔第九子,曾參加過襄陽之戰,后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杰,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時年四十三歲。元世祖贈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予謚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贈推忠效節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贈“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予謚獻武。
張宏范
張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疇,易州定興人,元朝初期重要將領,名將張柔第九子,曾參加過襄陽之戰,后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杰,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時年四十三歲。元世祖贈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予謚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贈推忠效節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贈“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予謚獻武。? 1篇詩文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一)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二)——宋代·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宋代 :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一)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
展開閱讀全文∨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一)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版本二) ▲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春天 , 寫景 , 愛情 , 相思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唐代·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代 :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女子 , 閨怨 落花迤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此寒。——宋代·沈蔚《菩薩蠻·落花迤邐層陰少》
菩薩蠻·落花迤邐層陰少
落花迤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
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此寒。 婉約 , 寫景惜春
常恨此生非我 何時忘卻營營”蘇軾《臨江仙》翻譯賞析
這句出自蘇一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正文如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翻譯如下: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這時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輕輕地敲了敲門,里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于我自己,什么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鉆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賞析如下:
上片賞析:
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受字數限制省略)
下片賞析: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之言,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供參考。
求這首臨江仙的詳細解析
臨江仙·元好問
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懷?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元好問的一生象中國古代多數知識分子那樣命運乖蹇。在封建社會,儒家經世致用思想占據主導地位,因而封建士大夫不能不以仕途為秸的;但是同時,現實生活中的挫折污穢又使正直的知識分子難以接受,因而道家遺俗出世的思想也有極大影響。這樣兩種不同的思想體系造就了古代知識分子雙重的人格面具和雙重的生活方式,“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就是古代知識分子復雜心態的典型所在。元好問的這首詞,正是他本人的人生觀的寫照。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北邙山地處河南洛陽縣北面,厚葬著許多歷工王侯公卿。想當年這些王侯公卿也曾咤叱風云,盛極一時,如今卻都默地長眠地下。一抔黃土掩盡了他的昔日的煊赫為塵土,煙消云散,詩人面對此景,不由得悲從心底來,慨嘆這滾滾黃塵掩盡了無數英雄!他不由得回想起南唐后主李煜所寫的名句“人生長恨水長東”。人生短暫有涯,流水轉瞬即逝;同樣,流水逝而不斷,又反襯著人類對生命有限的綿綿長恨。黃土的意象和流水的意象是一組深刻的對舉。它的一靜一動,恰如人生在世時的不斷進取和身后的默默長眠。難道人的一生追求,最后所得到的只不過是化為沉寂的黃土,生命的歸宿只能如此嗎?
確實如此。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幽懷滿腹,但更可嘆的是在古人長眠的北邙山下,居然沒有人可以與他分享這幽嘆,他只能身對游魂,目送歸鴻,眼看著季節的更替,生命的流逝,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規律面前欲訴無語!
詩人終于領悟了人生。在下闋,他直抒胸臆,傾訴了他的領悟。“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年少氣盛時代,每每感到懷才不遇,總埋怨命運太不公平,沒有給自己創造機會去建功立業,創就蓋世功名。但是如今想來,即使創就了蓋世功名又怎樣呢?那些默默長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當年也曾有過輝煌的業績,到頭來還不是一樣歸于黃土一杯嗎?由此看來,當年對命運的埋怨是多么淺薄!倒不如索性拋開一切,浩歌一曲,醇酒千鐘;在浩歌中求神情飛飏,在醇酒中忘卻一切世間煩擾。在浩歌醇酒中,俗世間那蠅營狗茍頓時顯得毫無價值,而生命之流洶涌澎湃,是那樣的充實,那樣地富有活力!
男兒在世,建功立業并非妄舉。但是如果為了建功立業卻舍棄了生命的真正目的,只著眼于身外的榮結富貴官爵利祿,無異于買櫝還珠,必然導致達則飛揚跋扈,窮則委瑣頹廢。故而,男兒行事,不能以窮通為標準審己度人。所謂“是非審這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才能夠真正把握短暫的生命,使有限的人生獲得永恒的意義。“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元好問這首詞既用哀怨的筆觸揭示了人類無法擺脫死神的大悲劇,又能從這無法掙脫的束縛中求得超脫之道。詞風深沉博大,顯示了作者曠古罕見的追求和包容古今的胸襟。史稱遺山金亡后不仕,晚年鼎鑊余生,身世零落,處于國破家亡之痛中,詞中難免少了一點豪雄之氣。但他身為遺臣,雖興會不能飏舉,人格卻仍未崩潰,能從比王朝更替更高得我的眼光審視人生,以求超脫放達。
元好問善用典故,該詞是一大代表。上闋幾乎句句用典。但他并非為用典而用典,而是在用古人故事抒一已胸懷。尤其是用北邙山故實與自己相對襯,在歷史跨度中寫出人生短促的悲劇,更富于厚度。這樣的用典更顯示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臨江仙·錢塘懷古》原文及翻譯是什么?
原文:
臨江仙 .錢塘懷古
明.魏大中
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趙家輕擲與強胡。江山如許大,不用一錢沽。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可憐故事眼中無。但供儂醉后,囊句付奚奴。
翻譯:
現在埋沒在錢塘歌舞吹奏里的,當年卻是宋朝的皇都。趙宋皇室(趙家)輕易地被金元兵馬占領了。江山如此之大,不用一錢就拿去了。岳王九泉之下的英魂,到現在化作西湖水。可憐他那愛國故事人們都忘記了。只是供我等醉后,從囊中拿出唱詞來付小奴唱唱。
作者介紹
明代“東林前六君子”(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之一,被譽為“大明三百年,忠烈剛強第一人”。生性狷介剛毅,《靜志居詩話》稱其為“骨鯁之臣”。從小家貧,《明史》列傳中說他“自為諸生,讀書砥行”,“家酷貧,意豁如也”。為官后清廉正直,不計個人安危多次諫諍,與權臣斗爭。
賞析:
詩文中魏大中著力于明代詠史懷古感傷的描寫。 由“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一句起勢,由眼前沸騰的西湖歌吹聲中,詞人不禁想起當年南宋小朝廷沉湎于歌舞的往昔,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臨州作汴州。”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與作者所見之景是不謀而合。令人既痛惜往事,又憂慮時局。緊系對照,不僅起勢奪人,擲地有聲,而且為全詩懷古慨今奠定了基調。
趙家輕擲與強胡。江山如許大,不用一錢沽。前半句,揭示了南宋統治者耽于歌舞的惡果,“輕擲”二字,寫得生動傳神,把宋代統治者只圖安逸享樂,不顧國家永固的情況高度概括出來。后一句,沽,是買,一則極言強胡獲得趙家江山之易,二則重申宋朝統治者不愛江山摯愛歌舞的“輕擲”行為,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南宋朝廷腐朽荒淫,不恤民情的深刻批判,對時局的憂患也隱含其中。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由昔而今,將對南宋朝廷衰亡的舊事轉到對岳飛墓前的憑吊。作為東林黨人的作者對朝廷荒淫腐敗,岳飛被冤的舊事,加上朝中閹黨擅權的現實,只能長嘆:可憐故事眼中無。這不僅是對往事的感懷,更是對時局的隱憂。可憐一詞寫出身為文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意,結句是詩人的自慰之語,既然憂國憂民之策無計可施,那么滿腔的熱忱只好化為醉后的語言,聊以抒發情懷而已。借用唐李商隱《李賀小傳》的典故,無奈之意溢于言表。其中今昔變換綿密有致,刻畫出一個洞悉時事,憂心如焚的詩人形象。
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賞析
《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這首相思詞寫男子與相愛的女子在“斗草”時節初識 又于“七巧”節重逢,離別后引起無限相思,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曾經愛過的女子的深深懷念。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晏幾道《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臨江仙①·斗草階前初見
斗草②階前初見,穿針③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④。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⑤,行云⑥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⑦落花中。
【注釋】
①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于詠水仙,故名。
②斗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游戲。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斗草。
③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④“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濕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于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云:“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2]
⑤“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⑥行云,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這里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⑦飛雨,微雨。
【白話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斗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斗草游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創作背景】
宋代斗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游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里對“斗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
【賞析】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于兩人關系更為接近后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不過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過這情景交融的描寫,又暗暗交代了雙方的感情由淺麗深,逐步遞變。更妙的是,這個女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憶敘他與她在兩個特定環境中的初次相見和再次相逢。“斗草階前初見”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斗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斗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穿針樓上曾逢”寫轉眼又到了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這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則陡轉話題,拋開往日美好的回憶,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悶之中。
“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達了心中的無限惆悵。“流水便隨春遠”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云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
“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里相尋了。“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盡管這是夢里,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這首詞寫懷人。表現作者對往日相逢的美好回憶和如今孤獨相思的不堪。全詞前后反襯,對比鮮明,形成強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強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毛晉說此詞“字字娉娉裊裊如挽嬙(王嬙)施(西施)之袂。”
劉逸生先生具體分析道:“詞人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重逢,至于錦屏前的相敘,他更接近了,但詞人卻沒有正面寫,只是通過‘錦屏空’來透露,這樣寫就更耐人尋味,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夢中相尋路上的“飛雨落花”,這一句寫得也很含蓄,不僅給夢境以迷蒙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夢中的難尋,同時還透露出小晏無可奈何的情懷,抒發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_翻譯及賞析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宋代·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豪放 , 送別 , 友情慰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年,遠涉天涯你奔走輾轉在人間。相逢一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悵因你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云色微茫月兒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沖著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賞析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后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于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度,并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的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后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宋代·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西江月·頃在黃州
宋代 : 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宋詞三百首 , 豪放 , 山水 , 月色 , 喜悅散文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為壽,青鬢長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宋代·賀鑄《行路難·縛虎手》
行路難·縛虎手
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為壽,青鬢長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豪放 , 失意友情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注》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宋代·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宋代 : 辛棄疾
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注》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豪放 , 送別 , 寫鳥抒情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