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卻人間多少事,了卻人間多少事的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了卻人間多少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了卻人間多少事的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這對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嗎??
是說布袋和尚的
布袋和尚
不知名氏,來歷不詳的布袋和尚,自稱“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說四明人)。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一生奇事不勝枚舉,高興就臥在雪里,雪也不沾身;能夠預卜吉兇和氣候,天晴時,穿著高齒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雨天則穿上濕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靈驗,被認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說: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遙放曠,無拘無束的一生。
布袋和尚隨緣度眾,處處顯示禪機。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記載,一次,有一位禪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從該僧背后摸了一下,禪師回頭,和尚就說:“給我一文錢?!?/p>
禪師回答:“道得出,便給你一文錢。”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即刻放下布袋。
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之事?”他則背著布袋走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禪僧問他:“請問和尚在這里做什么?”
他回答:“我等一個人?!?/p>
禪師看了看說:“來了!來了!”
他說:“你不是這個人?!?/p>
禪師問:“誰是這個人?”
和尚就說:“你給我一文錢。”隨后,布袋和尚唱頌道: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圣非凡復若乎,不強分別圣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凈,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梁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安然坐化。
至此,眾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背著布袋到處走,于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圖像供奉在家中。據說,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門前就可看見笑意盈盈的彌勒菩薩,好像歡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游客。以下的詩偈,最能說明菩薩的滿腔歡喜: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間難忍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杭州西湖靈隱寺彌勒佛前有一副對聯是什么?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懷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肚子很大能包容這天底下別人難以容忍的事情,他外表和藹慈祥,一直是一副笑瞇瞇的模樣,他在笑這世上有許許多多可笑的人。
這副對聯在杭州靈隱寺天王殿中,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
擴展資料
靈隱寺簡介
靈隱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約一千七百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云煙萬狀。
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彼煊诜迩敖ㄋ?,名曰靈隱。
靈隱寺初創時佛法未盛,一切僅初具雛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其規模稍有可觀。
唐大歷六年(公元771年),曾作過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會昌法難”,靈隱受池魚之災,寺毀僧散。
直至五代吳越王錢镠,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并新建石幢、佛閣、法堂及百尺彌勒閣,并賜名靈隱新寺。
靈隱寺鼎盛時,曾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間,僧眾多達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與孝宗常幸駕靈隱,主理寺務,并揮灑翰墨。
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立志重建,廣籌資金,僅建殿堂時間就前后歷十八年之久。
梵剎莊嚴,古風重振,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云林禪寺”。
新中國成立后,靈隱曾多次進行大規模整修。
于今,在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針下,在方丈光泉法師的引領下,靈隱寺兩序大眾以“充分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積極建設東南人間凈土”為發展目標,
使靈隱這座千年古剎,法幢高樹,海眾安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目前,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直指堂(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聯燈閣、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所構成,共占地一百三十畝,殿宇恢宏,建構有序。
大雄寶殿中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用二十四塊樟木雕刻鑲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莊嚴,氣韻生動,為國內所罕見。
靈隱自創建以來,高僧云集,文人薈萃,儒釋交融,談禪論道,一吟一詠早己蔚然成為文化大觀。此外,寺內還存有不少年代久遠的佛像、法器、經幢、石塔、御碑、字畫等歷史文物為靈隱寺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靈隱寺官網旅游指南-天王殿
紀曉嵐中彌勒佛詩句
1. 關于彌勒佛詩句
關于彌勒佛詩句 1.關于稱頌彌勒佛的詩詞
/view/1638418.htm(這里面很齊全)
另外附加幾個:
一: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二:
笑到幾時方合口;
坐來無日不開懷
三:
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
坦蕩蕩的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升平。
四: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五:
你眉頭著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貧,便將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
我肚皮這般樣大,總不愁穿慮吃, 只因可包羅萬物,自然百事放寬心。
六: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七: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八: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九:
肚腸寬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靜笑人生,哈哈哈。
十: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么由來?
十一:
投起針來,果能羅什譯經寸金易化;
吃了飯去,不學彌勒大肚滴水難消。
十二:
佛前都是有緣人,相親相近,怎不滿腹歡喜;
世間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十三:
看一般人時往時來,我笑有因真可笑;
這兩個字曰名曰利,你忙無甚為誰忙?
十四:
吃虧者豈無大肚?
笑殺人不肯回頭。
十五:
一生補處寄諸天,普現菩薩身,當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傳密意;
三界輪回仍故我,誓修唯識定,他日龍華會上,愿隨無著覲慈顏。
十六: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動之含笑,開顏含笑,相見有緣。
十七: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給誰是好;
心中無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究竟為何理由!
十八:
盈顏常喜,喜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張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頭。
十九:
大肚縱能容,也不容瘴氣烏煙、貪臟枉法;
慈顏常帶笑,最可笑虛情假意、欺世盜名。
二十:
如來拈花笑,彌勒開口笑,問禮拜禪林,有幾個能深知笑意?
菩薩低眉時,金剛怒目時,要虔修慧業,愿眾生莫錯過時機!
二十一:
大肚皮千人共見,何所有、何所不有?
開口笑幾時休息,無一言、無一可言
二十二:
一肚子不合時宜,問尊者如何消納?
滿面孔無非和氣,請眾生各去思量。
2.關于“稱頌彌勒佛”的詩句有哪些
一: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二:笑到幾時方合口;
坐來無日不開懷 。
三: 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
坦蕩蕩的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升平。
四: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五: 你眉頭著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貧,便將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
我肚皮這般樣大,總不愁穿慮吃, 只因可包羅萬物,自然百事放寬心。
六: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七: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八: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九: 肚腸寬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靜笑人生,哈哈哈。
十: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么由來?
彌勒佛:菩薩名,梵文叫maitreya,華譯為慈氏,現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后,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彌勒在佛教史上被認為有兩種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說超過任何一個位大乘論師或者行者。從信仰的角度上說,從原始佛圣典《阿含經》到大乘佛教經典,都以為他是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曾經七佛受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現正在兜率內院說法,等待釋迦牟尼的世紀結束后,他就正式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現在的地位稱為“一生補處”。換言之,他就是下屈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覺的補處菩薩。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便是釋迦牟尼的法統繼承人,而這個法統的繼承,以人間的觀念來說,是相當長的,要經過八萬四千歲的交遞增減,一百年增加一歲,由十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再由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為一輪次,亦即釋迦牟尼的一個法統世紀的結束,才輪到他的住法時間。此一信仰,在漢傳、藏傳兩大語系佛教中非常流行,顯密兩宗對彌勒都有深厚的信仰。
3.佛教道歌詩詞:關于彌勒佛的對聯
山東濟南千佛寺:
上聯:笑到幾時方合口,
下聯:坐來無日不開懷。
河南洛陽白馬寺聯: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上聯:廣結當來緣,誰解他大肚中容幾剎海;
下聯:化度一切眾,能知此布袋里裝甚東西。
北京潭柘寺對聯: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上聯:布袋全空容甚物,跏趺半座笑何人!
下聯: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
北京豐臺海會寺聯:
上聯: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紜,曾無了局;
下聯:經年袒乃腹,香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四川峨嵋山靈巖寺:
上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下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人無所不容。
臺灣高雄市壽山龍泉寺:
上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下聯: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安徽九華山甘露寺彌勒殿 一踏進寺院,笑瞇瞇、胖乎乎的彌勒佛,便袒露著大肚皮迎接著每一個人。風趣可愛的尊容,往往引得人們會心一笑,煩惱不翼而飛。 篆翥寰晶這副樂天派模樣,源自中國五代時期的一位禪師——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本名契比,號長汀子,不知他來自哪里,更不知他將去向何方,只是見他腆著大肚皮,禪杖上挑著一只大布袋,時常在明州(今寧波)奉化的街上轉悠。他那出人預料的舉動、幽默滑稽的言行,往往令人捧腹大笑。所以,總是有一大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起哄、玩鬧。他可不管這些,想坐就坐,想臥就臥;看到什么東西就向人家乞討,然后一股腦兒裝進他那大布袋。 人們大都忽視了他那神奇的布袋。它,無所不容,無所不包,總也裝不滿,總也掏不完。好像,他挑著的是一只乾坤袋,森羅萬象,日月星辰,盡在其中。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禪僧見狀,深深禮拜下去。 一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他依舊放下布袋。保福追問:“難道僅僅如此?更有向上的事嗎?” 他拿起布袋,挑在禪杖上,揚長而去。 ——放得下,拿得起,才是真灑脫!感悟與啟迪想要成就事業,要想獲得幸福,一個人就必須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氣魄。當然,說起來總是容易,做起來總是太難。但只要我們每個人抱定一顆平常心,把名利看得淡些,離憂愁遠些,幸福、快樂就會自然來到你的身邊。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