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與歷史時間多少年了,東風不與周郎便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東風不與周郎便與歷史時間多少年了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東風不與周郎便的上一句或下一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東方不渝周郎便的作者是哪個年代的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的七言絕句《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銷二喬 這首詩的作者生活的年代與詩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相隔了多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赤壁》,寫詩時大約是公元835年,赤壁之戰大約是公元208年七月,相差了627年。
杜牧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什么戰爭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訓練水兵,并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采取措施,隨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并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練水陸軍。勞師、水土不服、短于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后,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并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擊曹軍,遇于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于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后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并系輕快小艇于船后,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松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聯軍水陸并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并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后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后,溯漢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戰后,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的作者生活的年代與詩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大約相隔了多少年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的作者生活的年代與詩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大約相隔了600年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赤壁》。赤壁大戰發生在公元208年,杜牧的生平是(803——約852),所以相差了大約600年。其實,如果你知道杜牧是晚唐的詩人,基本也就能辨別出來了。他和李商隱被后人稱為“小李杜”,是晚唐非常有名的一位詩人。
作者寫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時與他描述的歷史事件相隔大概多少年?
600多年
赤壁之戰發生于公元207~209年,杜牧生卒公元803~852年,相隔600余年。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的作者生活的年代與詩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
這首詩來自于晚唐時期的詩人杜牧的“赤壁”。
杜牧,生活在唐朝的后期,也就是唐代快結束的時期。
詩詞描寫的火燒赤壁的事件發生在三國時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