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宋詞表現了宋詞韻律美,宋詞的韻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哪些宋詞表現了宋詞韻律美,以及宋詞的韻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詞的特點
宋詞具有格律美、生活氣息濃郁以及極具音樂性這三個特點,它既可以合樂而唱又可以講求格律,宋詞在當時而言是一種新體詩。它包括了燕樂、民歌以及近體詩格律這三種要素,具有高度的音樂性、韻律美以及濃郁的生活氣息,這種文學新形式給當時的文壇注入了活力,宋詞的主要流派為兩個,一個是豪放派,另一個則是婉約派。這兩個派別的詞人代表都很多。
婉約派風格: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豪放派風格: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
宋詞是一種音樂文學,那宋詞的美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謝邀:
開篇明義,宋詞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一種體裁,是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宋詞的美是由內容美、形式美、情感美三個方面構成的。
而宋詞的內容美主要體現在音樂美與文字美中,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傷感美與柔婉美中,情感美主要體現在愛情美中。
起源于晚唐五代時期的詞,本身是一種有娛樂性質的音樂文學。在以抒情為主的我國詩詞長河中,詞更是一種更典型、更純粹的抒情文學。
詞的最初形式發展之初,原是配合音樂、供歌女演唱的歌詞。正是詞體的這一本質特征,呼喚著人們的審美關注。到了宋代,詞風為之一變,詞人創作的視角和題材不斷開闊,創作技巧不斷推陳出新。
一闋闋歌詞如同文學長河中的一朵朵美麗的浪花,驚艷著世人的目光。一起走進宋詞,體驗宋詞那驚艷了時空長河的美吧。
音樂美與文字美
注重音樂美,是中國古代詩詞乃至整個文學的傳統特色。但宋詞的音樂美是具有獨特性的,是“文字之聲律助音樂之諧美”的藝術表現,從而產生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宋詞所配合的音樂是“燕樂”。“燕樂”隋唐至宋代宮廷宴飲時供娛樂欣賞的藝術性很強的歌舞音樂。又稱宴樂。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為燕樂。”
宋詞在演唱時,配合抑揚頓挫、旋律多變的背景樂音,能夠給欣賞者帶來多重的視聽享受。事實就是這樣,宋詞的本質是音樂文學,脫離了音樂,宋詞的美也就無從談起,宋詞講究文字的協律,是配合詞調歌唱的,所以宋詞具有音韻諧美的特性。
因為有著音樂層面的要求,所以各種不同的的詞作就有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詞牌名也就應運而生,所以,詞人在填詞時,會根據創作內容選擇不同的詞調,這就能給人以不同的音樂美感。宋代詞人不僅善于擇聲情,也很注重歌詞的文字聲律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和諧協調,以達到聲情并茂的音樂效果。
宋詞中像這樣既有文字美又兼具音樂美的詞作可以說不勝枚舉,如著名詞人柳永,他的既有文字美又兼具音樂美的詞作也是很多。
詞在宋代不光流行于民間,而且在士大夫階層中非常流行,甚至宋朝官方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最高規格的國家音樂機構大晟府。大晟府專門掌管音律,任命精通音律的音樂家制定大樂令,還有專門從事協律、按協聲律、制撰文字、運譜音樂家。
說完了音樂美,再來看一下宋詞的文字美。詩詞的聲律美主要體現于語言的節奏感和音調的和諧上。 中國古典詩歌的節奏,主要是靠音節之間的“頓”、“逗”以及押韻造成的,而音調主要是借助平仄組織起來的。
除此之外,還常常借助于雙聲、疊韻和疊音詞來求得音調的和諧。因而詞依樂段分片、依詞腔押韻、依曲拍為句,依樂聲的高低升降選擇確定字音的平仄四聲, 因而詞的節奏、 韻律更加靈活多變,呈現出與詩歌不同的音律美。
宋代詞人不僅善于擇聲情,也很注重歌詞的文字聲律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和諧協調,以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宋詞的傷感美與柔婉美
感傷是宋詞的主旋律之一。宋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多是各種各樣的傷心人傷心事。傷心灑淚的詞作也比比皆是:但他們的傷感,各有不同,有的是相思離別,思鄉懷人的感傷,有時光易逝,年華易老的感傷,有懷才不遇、漂泊零落的感傷。
如柳永與戀人分別時,他會將傷離別的情愫寄托在自然景物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如女詞人李清照,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將飽經滄桑的情感和內心的難言之苦寄寓在一朵朵梅花中:“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如辛棄疾在賦閑信州鉛山期間,會將自己的情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就宋詞的整體而言,其風格是偏于婉約的,柔婉是宋詞的主體風格之一。在詞史上早就有宋詞以婉約為“正宗”、“本色”的說法。
宋詞描繪的自然景物,大多是與水相關的。如歐陽修筆下的阜陽西湖是“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的迷人景象。
柳永筆下的杭州西湖是“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的景象;王觀筆下的江南是“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的動人景象。
宋詞中的水景多是平和幽靜、富于柔婉之美的。一些花草,如嬌楊垂柳,微風細雨,輕煙薄霧,斜陽淡月等,在宋詞里也是俯拾皆是。
品讀宋詞,仿佛可以感受古宋朝的文化風貌,仿佛可以體會宋代詞作家的思想情感, 那一闋闋長短句,或豪邁、或悲壯、或溫婉、或纏綿,都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詞作者的特有情感,也展示了宋詞那種凝煉的語言藝術。
宋詞中的愛情美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宋詞也不例外,而且宋詞中描寫愛情的詞作在全宋詞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宋詞中有描寫與情人相會的,如歐陽修《生查子》中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有描寫長相思的,如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還有描寫新婚生活的甜蜜的,如無名氏《賀新郎》中的:“同共入、蓬萊仙島。鸞鳳鏗鏗風縹緲。算一雙、兩好真奇妙。天上有,世間少。”也有悼念妻子的。如賀鑄《半死桐》中的“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小結
作為與唐詩雙峰并峙的一種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宋詞豐富而真實。宋代歷史、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經過宋詞的表達,得到多角度的再現。而宋詞的美,則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藝術成就,宋詞的美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況,也代表著一種音樂成就,更代表著宋代詞人的一種態度。
宋詞的韻律??
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于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韻的情況,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時代如《切韻》、《唐韻》等都分得很細,宋朝《廣韻》定為206韻,但由于有些韻可以“同用”,唐代實際用112韻,宋代用108韻,金元時合并為106韻。清朝的《佩文詩韻》集韻之大成,分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聲包括上平聲一東、二冬等15韻和下平聲一先、二蕭等15韻,上聲包括一董、二腫等29韻,去聲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韻,入聲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韻,共106韻。學作古體詩,用韻上應首選《佩文詩韻》。 押韻以格律詩的要求最為嚴格,許多字如一東中的“終”、“風”、“公”和二冬的“鐘”、“峰”、“恭”,我們現在讀音一樣,律詩卻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韻的錯誤,就要遭人恥笑,考試就要落第。中唐以后,才逐漸出現鄰韻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詩用的十三元韻,但首句卻用了鄰韻十二文。詞押韻不那么嚴格,像平聲,詞就合并到了14韻。 不少文人喜歡玩這種押韻雜技,于高難動作中見功夫。蘇東坡有一首次韻詩,就寫得精煉自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壓韻。從《詩經》到后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壓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得出來的。至于要說明什么是“韻”,那卻不太簡單。 所謂詩壓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試看例句: 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常掃凈無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ái)。 一水護田將綠遶, 兩山排闥送青來(lái)。 這里“苔”、“栽”、“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遶(繞)”字不壓韻,因為“遶”字拼起來是rào,它的韻母是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壓韻的。 詞的韻,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此處略,詳見《王力·詩詞格律·第111頁》)。據說是古代著名詞人的詞,參酌而定的。從前遵用的人頗多。其實這十九部不過是把詩韻大致合并,和古體詩的寬韻差不多。 平韻與仄韻的界線也是很清楚的。某調規定用平韻,就不能用仄韻;規定用仄韻,就不能作平韻。除非另有一體。 只有上去兩聲是可以通押的。這種通押的情況在唐代古體詞中已經開始了。 宋詞與格律詩相比,格律詩不但只押平聲韻,還具有特別嚴格的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的規定,而宋詞既能押平聲韻,也能押仄聲韻,還可以在一首作品里“出韻",甚至讓平聲、仄聲兩種韻先后出現,以至連續交錯。
宋詞之韻律美,讀來唇齒留香
【1】
說到宋詞,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蘇東坡,他是歷史上最有名并且成就最大的宋詞代表人物了。讀書的時候,我們可都背過他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的呀!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句論斷吧,這就說明詞在兩宋時期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而成為這個朝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成就。
詞,又名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一種押韻的可以配樂演唱的文體。詞發源于中唐,到了晚唐開始在文人之間流行起來,到了兩宋以后詞就成為文人表情達意的主要表現形式了。
宋詞的特點可以概括為: 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簡單一點說,就是詞可以用來演唱,詞的字數是有限定的,這種限定規范到了句,還有詞是講究平仄押韻的。
前幾天,我收到一本書,來自編劇和自由撰稿人李曉潤的《斷鴻聲遠長天暮:回到宋詞現場》,這本書封面上深綠色的荷葉上方一朵粉紅色的荷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
認真閱讀起這本書,我完全被作者的描述帶回到宋詞現場,仿佛看到了南北宋時期那些文人墨客們正站在我面前為我吟唱這些極致韻律美的詞,讓我感覺夢回大宋。
【2】
宋詞最大的魅力就在它每一首詞的韻律美,一首詞讀下來,你不僅會覺得用詞準確生動,更會感到朗朗上口,完全就是享受一種聽覺美和想象美。
為什么宋詞讀來會有聲律和諧的美感呢?原因就在之前我說的宋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宋詞是非常講究平仄押韻的,每一個詞牌都有固定的平仄要求,填上去的詞必須滿足平仄要求才可以。
而什么是平仄呢?通俗一點講,“平”是指古代漢語聲調中的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兩種,“仄”是指古代漢語聲調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種。
這里解釋一下,在古代漢語中,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按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那么古代漢語的四聲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什么不同呢?畢竟我們現在所學的都是現代漢語的四聲,我們都知道在現代漢語中,四聲分別是陰平(ā)、陽平(á)、上聲(ǎ)和去聲(à)。
而古代漢語中的平聲在現代漢語中就是陰平和陽平,就是我們知道的第一聲和第二聲。古代漢語中的上聲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然是上聲。
古代漢語中的去聲在現代漢語中仍然是去聲。古代漢語中的入聲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了,都變到四聲里去了。
這樣解釋一下,大家就能懂得古代漢語中的平仄和我們現代漢語的四聲的關系了,而押韻就是把韻母相同的字放在每一句的結尾,這樣讀來不僅方便吟誦和記憶,更使每一首詞都具有節奏和韻律之美。
【3】
王國維曾用宋詞來比喻人生成就大事必須經過的三個境界,這三首詞就分別來自宋朝的三位膾炙人口的詞人之手,讀來頓覺眼界開闊很多。
第一層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詞來自北宋晏殊的《蝶戀花 ? 檻菊愁煙蘭泣露》,表達對人生的迷茫感,不知道前方的路到底應該怎么走。
第二層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詞來自北宋柳永的《蝶戀花 ? 佇倚危樓風細細》,表示人生有了目標,但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放棄。
第三層境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詞來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 ? 元夕》,表明要立志追求的目標,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后,終于能夠實現了。
如果只用我最后解釋的意思來表達人生追求的三重境界,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用上宋詞上這三句來表達,立馬就把意思表達得意境豐富而想象悠遠,這就是宋詞的魅力所在。
宋詞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是蘇軾,他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念奴嬌 ? 赤壁懷古》)讀來就讓人覺得豪情萬丈,勢要建功立業才是大丈夫所為。
而婉約派的柳永,曾被后人評價“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永詞”,他的“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雨霖鈴 ?寒蟬凄切》)每一句都是經典,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不忍釋手。
當然了,豪放派與婉約派并不是截然對立的,蘇東坡的婉約詞也有很多,比如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 十年生死兩茫茫》。而婉約派的李清照的《漁家傲 ? 接天云濤連曉霧》頗有豪放風范。
兩宋時期所有出了名的詞人,大部分都能在各種風格的詞牌中轉換自如,因為宋詞相較于唐詩的形式來說,更容易給詞人們表達感情的空間。
【4】
可以說,人生中的快樂與痛苦、得意與失意都是詞人們寫詞的理由,所以我們能夠在宋詞中找到很多表達情感的佳句,而這些佳句時至今日依然為人們所引用。
辛棄疾《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中的“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作者對一年豐收的喜悅和期待,“稻花香”和“蛙聲”這兩個小細節抓得非常到位。
陸游《釵頭鳳 ? 紅酥手》中的“ 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道不盡陸游對表妹唐婉的一片深情,兩人終究抵不過世俗而分手,唐婉更是郁郁而終。
在整個北宋和南宋時期,除了北宋和南宋交替的時候出現一段動蕩的歲月,其余大部分時候都是和平年代,所以那么多杰出的詞人留下的大部分的膾炙人口的詞都是關于愛情的詞。
更因為詞的流行,導致宋朝出現了很多有名的歌妓,她們跟風流的詞人之間的勾眉弄眼都被寫進了詞里,所以導致宋詞中的描寫愛情的詞特別多,當然有得意的也有失意的。
秦觀《鵲橋仙 ? 纖云弄巧》中的“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時至今日依然會被情場得意的人引用,來表達得到心上人的芳心的快活。
歐陽修《玉樓春 ? 尊前擬把歸期說》中的“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道不盡情侶之間的愛恨糾纏,這一句足以表達人們心中對愛情的期待與失望。
還有一些經典的關于愛情的句子,我可以信手拈來,比如“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都是非常經典的名句。
【5】
說了這么多有名的詞人和他們的經典句子,我們也不能忘記在兩宋時期還有那么多不那么出名的詞人,即使他們的名號不那么響亮,但是他們也是貢獻出“金句”的主兒。
比如這句“ 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 就出自晁補之的《臨江仙 ? 謫宦江城無屋買》,這句詞我們現在還用來形容對未來的期待和樂觀。
還有南宋的姜夔在成名作《揚州慢 ? 淮左名都》中說:“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刻畫的冷月高掛天空,湖水蕩漾的畫面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賀鑄《青玉案 ? 凌波不過橫塘路》 中的“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和宋祁《鷓鴣天 ? 畫轂雕鞍狹路逢》中的“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吧。
可以說,在整個宋朝的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寫詞是很多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就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寫進詞里去的,而我們今天的人想要理解宋人的生活,從詞入手絕對是最佳的視角。
所以,我們現在所能讀到的流傳到今天的詞,并不都是大師級別如蘇軾、李清照這些人作的,很多不是很有名氣的詞人也留下了一些讓我們朗朗上口的句子。
【6】
這么韻律優美的詞牌不僅在兩宋時期得到了歌妓們的廣泛傳唱,還被我們現代的很多的人拿來創作流行歌曲,這些歌曲的傳唱度還是挺高的,畢竟歌詞是我們熟悉的。
最流行的應該是天后王菲的《明月幾時有》這首歌了,整首歌的歌詞完全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 丙辰中秋》的內容,經過天后空靈的嗓音一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更有懷舊的意味。
除了整首歌都用宋詞這種形式以外,流行歌曲最喜歡的就是在歌詞中夾雜著幾句宋詞,不著痕跡又顯得有意境,比如當我讀到蘇軾《卜算子 ? 缺月掛疏桐》中的“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一句的時候,就覺得怎么這么耳熟呢?
突然想起這不是歌手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中的歌詞嗎?“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后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跟這句詞是不是很相似?看來我們的宋詞經過那么漫長的歲月,到了現代歌手的口中,轉身就變成了流行。
把宋詞中的某一句稍微改編一下變成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的做法,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的例證,比如陳明的《燈火闌珊處有你》和白雪的《聲聲慢》,都跟宋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周杰倫是很多人喜歡的歌手,他的中國風的歌曲尤其受到歡迎,詞作者方文山的創作靈感很多時候都來自于宋詞,雖然他沒有直接引用宋詞,但是他的創作形式跟宋詞很類似,就是跟詞牌很像,所以才能寫出那么多廣為人知的中國風的歌曲。
【7】
現在,你有沒有被我們燦爛輝煌的詞圈粉了呢?當你高興的時候,讀宋詞吧,當你不高興的時候,讀宋詞吧,總有一款宋詞符合你的心境,讓你在前人的詞句中找到共鳴。
宋詞的韻律美,就在你張開口一句一句朗誦的過程中,就在你用心體會詞義的感受中。一首宋詞讀下來,你會覺得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如果你有孩子,就帶著孩子一起感受宋詞之美,讓孩子接受宋詞美的熏陶。如果你獨自一人,就時常讀幾首宋詞吧,你會在詞中找到你想要表達的感受。
宋詞,是你表達情緒的出口,更是你提升修養的良方。
關于哪些宋詞表現了宋詞韻律美和宋詞的韻味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