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比興立意是哪些,詩詞中的比興
今天給各位分享詩詞的比興立意是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詩詞中的比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什么是比興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
有的詩是個別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后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托之意。
比興手法作用:比興手法的運用,加強了古代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了古代詩歌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國的古代詩歌永遠散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鄭玄說:“比”是“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是見今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師》注)。把比興與美刺聯系起來加以解釋。古時比興之法多用在舊體詩詞和民歌中,一般文學作品中極少運用或不用。
拓展資料
例句
1.《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用了五種自然現象,表現自己深摯的愛。
2.《江南》運用比興、雙關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達男女私情。如: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魚”字在古代是男女相愛常用的以稱對方的象征庾語。“魚戲蓮葉間”一句以魚之嬉游暗喻男女在蓮叢深處調情示愛的歡樂情景。
3.《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的是比興。
4.《氓》中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采用了“比”的手法。
詩歌中“賦比興”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應怎樣來運用?
詩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對于詩歌的學習和解讀,能夠提升個人的文學素養,還能夠更好的了解歷史和藝術。提到詩歌,就不得不提其中的三種表現形式,賦比興,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內涵,讓詩歌具有更加獨特的韻味。
一、賦
賦是詩歌當中比較簡單而又直接的一種修辭手法,就像是繪畫當中的白描一樣,不加入過多的修辭手法,只需要平鋪直敘的展示出來即可。通過賦不僅能夠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將事件的始末非常清晰明了的描述出來。就如現代漢語當中的排比手法一樣,將事件,景觀,或者形態通過排列的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格式也是相同的。運用的過程當中,可以用賦來加強某一種情感、觀點或是對環境進行渲染。
二、比
“比”就是現在漢語當中的一種非常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將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讓文章以及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在許多的詩歌當中都有比這種用法,例如借物喻人,借物喻情等等。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能夠讓情感變得更加鮮活,更易于他人去理解。同時也能夠給人們更多遐想的空間,讓詩詞變得有更多的可能性。在表達情感或者贊美事物的時候,都可以用到這樣一種手法。
三、興
興的表現方式非常特殊,在表達的過程當中并不是開門見山的就將所展現的主體和主題表現出來。而是先描述其他的事物,再由這種事物引到自己所想要表達的事物上面。這種手法能夠讓詩詞在品味的過程當中更加有起伏和層次感,通過一件事物來引到另一件事物,也能夠讓文章的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它可以讓詩歌的內容更加富有韻味,在品味的過程當中也富有底蘊。
什么叫"比興"手法?請舉例說明
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對此,宋代朱熹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與“興”常常連用。
擴展資料
例: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參考資料比興_百度百科?
舉例說明什么是比興!注:舉現代文的例子!興中有比我實在理解不了
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與“興”常常連用。
例如: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春秋無名氏《衛風·氓》)白話文: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
在這里,既有“比”,也有“興”。比單純的“興”或“比”更富于藝術魅力。詩人以桑葉來比喻棄婦由青春煥發到芳華己逝的轉變。
桑葉“沃若”與“黃隕”的對比,不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與“氓”的愛情由盛而衰。由鳩食桑葚引出女子對負心男子的沉迷,充滿了沉痛和悲哀。
擴展資料:
一、學術定義
“比”、“興”既是創作修辭方法,也是思維形式。“比”具有更多的文學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倫理功能。“興”具有更多的藝術因素而超越了出倫理的范疇,它直接連接了萬物與人類自我,而在自我與自然之間,也存在著“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種觀照。
二、手法意義
用比興來談詞,就是要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內蘊,也就是前人所謂要有“寄托”。 ”人們的感情波動,是由于外境的刺激而起,這也就是比興手法在詩歌語言藝術上占著首要地位的基本原因。
這“借景言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詩詞怎樣運用語言藝術的關鍵所在,也就是比興手法的基本精神。觸景生情,就得很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把“沒要緊語”轉化為“極要緊語”,而使作者內蘊的深厚情感,成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弦外之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比興
詩詞的比興立意是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詩詞中的比興、詩詞的比興立意是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