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郭登,明史郭登傳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評價明郭登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明史郭登傳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時勢造英雄,郭登借土木之變成就赫赫威名,卻也因此得罪了朱祁鎮嗎?
土木之變,也叫土木堡之變,是明朝重要的一個分水嶺,通常被研究者認定是明朝初期與中期的標志。土木之變暴露了明朝很多問題。因為明朝承平日久,導致兵備松弛、軍隊戰斗力低。尤其是在九邊這些防備北方蒙古勢力的要塞之地,兵備的問題嚴重削弱了其功能。這也是也先得以輕松入關的重要原因。由土木之敗引起的明朝危局,也使得明朝一些出色的文臣武將脫穎而出,而郭登便是其中比較耀眼的一位武將。
郭登的出身其實非常高貴,他是明朝開國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孫子。自幼便聰穎異常。長大之后,能文能武,尤其喜歡談論兵法。他雖然有好的背景,但是后來的成就卻是他自己靠能力獲取的。與其他的一些功勛子弟有很大不同。
洪熙時,郭登因功勛成為錦衣衛的一員。后來麓川之戰,他從征有功,被升為錦衣衛指揮僉事。之后在征伐騰沖的戰役中功勛顯著,進一步被升為署都指揮僉事。此時的他已經小有名氣。
武定侯郭英
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點名以郭登為扈從。到達大同后,朱祁鎮封他為都督僉事,充當參將,守備大同。土木堡之敗,大同兵卒多因此而戰死。當時城門緊閉,城中人心惶惶。郭登慷慨奮起,一邊照顧傷兵,一邊帶領士卒修繕城墻,擦拭兵器。他對眾人說:“我發誓一定與大同城共存亡,要死也要跟大家死在一起。”城中軍心才稍稍安定。
朱祁鈺即位,升郭英為都督同知,代替劉安為大同總兵。十月份,也先率軍攻打北京城,郭英率大同兵入援,并且提前征得了朱祁鈺的同意。雖然也先很快便退兵了,并沒有交戰,但是朱祁鈺對他的行事縝密、及時回援非常滿意。發詔書褒獎,又將其升為右都督。
明英宗差點被搭救回來?特種兵“夜不收”出手,明英宗怕死拒絕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八月十五,按說是個大團圓的中秋節,但土木堡之變就是在這一天。
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等他再次回到大明的首都的時候,恰好是一年后的八月十五。
那朱祁鎮被俘虜的一年時間里,明朝方面想過營救嗎?朱祁鎮又是什么態度呢?
1、他親戚郭登下決心營救
郭登是鎮守大同的守將。
但他的職務是參將,在大同府是個二把手;一把手是他的上司,廣安伯總兵官劉安。
關于朱祁鎮和郭登,有個流傳很久的段子。朱祁鎮被俘后跑到大同叫門,喜提叫門天子的稱號。但是被郭登義正言辭的拒絕:“ 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 ”我就知道守城,不知道開門投降。
對于這樣的答復,朱祁鎮指定很震驚,同時也很懵逼的:“ 朕與登有姻,何拒朕若是? ”
俺倆可是實在親戚,他怎么能拒絕我呢?不看國家的面,那也得看聯姻好幾代的面不是?
當然,郭登這件事做得沒錯,是個很講原則的人; 但這并不意味著,郭登是個不講人情的人。 同時也不能認為,郭登是個不忠于朱祁鎮的人。
因為就在朱祁鎮被俘的第7天,郭登已經下定決心搭救朱祁鎮了。
8月23日這一天,被俘的朱祁鎮,派侍衛袁彬來到大同城,找武進伯朱冕、西寧侯宋瑛、內官郭敬要錢。 要錢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賞賜也先等人,提前交點贖金嘛 。完事還大擺宴席犒勞也先的部下。
“ 又置酒以勞其眾。 ”
這就很nice了,生怕他們砍明軍砍累了,還擺酒給他們放松身心。
這很明英宗。
但是,在做完這些差事后,明英宗又單獨召見了郭登:
“ 上召郭登,諭固守城池,人來有所傳報,必察誠偽慎,勿輕信。 ”
郭登出城會見了明英宗,明英宗簡單交代他了幾句,無非就是好好堅守大同。 但最重要的是,要是有人說我找你要錢,你一定要好好辨別真假。 畢竟有的時候,真是我來找你要錢;但大部分的時候,就是瓦剌兵來忽悠你了。你可千萬留個心眼。
完事郭登就回大同了。
但是郭登既然出城進入敵營,那肯定會留心偵查,看看瓦剌軍營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然后在心里盤算一番,劫營搭救明英宗的成功概率,到底高還是不高。
郭登做了多少思想準備不好說,但可以確定一點,在這天傍晚之前, 郭登做好了劫營救駕的準備 。
2、夜不收跟明英宗接頭
在得到大同城的犒賞之后,瓦剌兵沒有打道回府,反而就地扎營在城西二十里處。
郭登知道這是個機會,是個可以搭救明英宗的機會,于是他派遣“夜不收”出手了。
夜不收,是明朝特有的諜報組織,其存在的神秘程度,可能比錦衣衛還高。因為夜不收主要負責在戰場刺探情報,其危險程度不是錦衣衛辦案能比。
既然要劫營救駕,那肯定不可能大規模出兵救應,一來容易打草驚蛇,二來容易誤傷英宗。
所以這種事只能找特種兵完成。
郭登第一時間想到了“夜不收”。
“ 郭登遣人告袁彬,欲使夜不收五人入虜營,奉上往石佛寺,乘間入城。 ”
郭登派夜不收偷摸出城,并且成功潛入了瓦剌軍營,而且跟英宗的侍衛袁彬接上頭。 能做到這一系列的騷操作,足以證明在當間諜這方面,夜不收真特么不是吃干飯的!
那郭登的劫營計劃是怎樣的呢?
其實很簡單,想辦法把英宗從瓦剌大營,轉移到大同城外的石佛寺。在這個英宗轉移成功的時候,想必瓦剌大營一定因英宗走失而騷亂。郭登則乘機派兵出城,把英宗從石佛寺接到大同城。
只要英宗進入大同,那就是逃出生天,照樣可以回北京當皇帝,畢竟這時候朱祁鈺還沒上位 。
計劃一開始進展的很順利,負責執行的夜不收頭目楊總旗(很遺憾,只有姓,沒有名),成功跟侍衛袁彬接上頭。這位楊總旗告訴袁彬:
“ 今夜有五個夜不收(算上楊總旗),來密請爺爺(指明英宗)石佛寺去。待他尋不見時,便乘間入城去。 ”
其實就是跟袁彬通知行動計劃。
但袁彬只是個侍衛,并不能直接拍板同意,畢竟這事他沒能力負責。 所以此次營救行動,最終還得要明英宗拍板,因為他是被營救的主角嘛。 可是夜不收不能直接面見英宗,所以只能讓袁彬代為傳話。
其實就是要英宗做好準備,積極配合營救行動,到時候弄不好就順利脫身了。
3、朱祁鎮怕死拒絕
袁彬回去面見明英宗,通知了郭登派夜不收來營救的計劃,就等朱祁鎮拍板做主了。
按說夜不收作為特種兵,既然能潛伏進敵營,就能有辦法把英宗帶出去,其實可行性很高 。另外郭登也做好了劫營準備,就算被瓦剌發現追殺,那郭登也能過去阻擊斷后啊。
當然,這個搭救計劃有點冒險; 但冒險歸冒險,總比讓明英宗坐以待斃,整天去大同城叫門要好吧? 與其引頸受戮,那還不如放手一搏,萬一真能成功嘞?
可是,朱祁鎮毅然決然的拒絕了,主動放棄了夜不收的營救。倒不是說他跟伯顏帖木兒關系好,舍不得給他說再見拜拜,而是純粹的怕冒險受死。
朱祁鎮是這么答復袁彬的:
“ 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時不曾死,我命在天,若萬一不虞如何好? ”
這事太危險了,鬧不好我就被瓦剌砍死了,那不行,我可不能冒險。 我在土木堡僥幸沒被殺,剛劫后余生沒幾天,現在你們又要我玩刺激的? 不可能。你們說的怪好聽,萬一真失敗被殺咋整?你們誰能背這個鍋?
既然朱祁鎮認定要當慫包,那袁彬就沒有什么辦法了,于是又找到楊總旗回復。
“ 遂不用其計。 ”營救計劃告吹。
朱祁鎮開啟了一年的放羊生活,完事才被送回明朝。但回去的時候一切都晚了,他兄弟朱祁鈺上位了,他就只能去南宮數星星了。一數就數了8年。
我估計他要是能預料自己的下場,當時指定會跟夜不收逃走,直接守寡不比 受 活寡好受啊?
盡管朱祁鎮是個慫貨,但郭登并沒有放棄搭救,而且很快就有了二次機會。
4、郭登的二次搭救努力
9月28日,也就是朱祁鎮被俘虜一個多月后,他又在也先的挾持下,晃悠到了大同北門外。
郭登等人在北門的月門,也就是城門洞下,身穿朝服出城迎接。而且準備了交床一把,也就是交椅,等著朱祁鎮坐上去,接受大同官員的叩拜。
郭登大張旗鼓的出城見駕,指定不是閑得發慌了,而是準備二次營救朱祁鎮。
“ 郭登潛令人伏城上,欲放下月城閘板。 ”
等到朱祁鎮來到城門洞里,坐到交椅上接受參拜的時候,就可以讓放下城門洞的閘板。把朱祁鎮隔離在城內,就可以把他從瓦剌手里搭救出去。就算到時候他身邊跟的有瓦剌兵,也可以輕易被有準備的郭登等人制服。
但是,因為事前沒有打招呼,朱祁鎮并不能理解郭登的苦心:“ 上不肯下馬。 ”
朱祁鎮壓根就沒有過去的打算。不怕遇見神一樣的對手,就怕遇見豬一樣的隊友啊。
這邊郭登等人焦急的等著參拜,那邊朱祁鎮傻不愣登的不下馬,兩邊就這樣僵持著。一旦僵持就容易壞事,瓦剌兵很快發現城里不對勁,簇擁著朱祁鎮離開了。
郭登的搭救計劃再次告吹。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郭登再也沒有搭救朱祁鎮的機會了,朱祁鎮徹底放羊去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
曾堅守大同,擊破瓦剌的郭登,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
郭登是名門之后,他是明朝開國大將定遠侯郭英的曾孫,他的祖母是朱元璋的女兒永嘉公主,真正的官二代富二代。但此人形勢沒有一點豪門望族的浮夸,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杰出將領。?
1449年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之后,瓦剌成為了明朝北方的最重要的威脅。大同成為了明朝北方最為重要的邊防要塞,如果大同被瓦剌攻克,不用幾天就可以達到北京。新上任的皇上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鎮,也就是景泰帝,馬上撤掉原來平庸的大同總兵劉安,讓郭登走馬上任。郭登憑借著手下的1000名將士和百余匹戰馬,硬是把大同守了兩年,讓北面瓦剌主帥也先寸地未有進、無可奈何。正是由于郭登的成功堅守才為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中原創造了條件。
也先拿著明英宗當肉盾,讓明英宗來到大同城門外,要求郭登開打開城門,郭登帥領幾個人出城跪倒在太上皇面前,說有皇帝的命令城門是不能打開的。太上皇明英宗跟郭登開始套近乎,說我們祖上是親戚啊。郭登回敬道,親戚也不能徇私枉法。郭登很會做事,城門雖然不能開,但他把2萬多兩銀子和珠寶給了明英宗,讓他賄賂也先,使朱祁鎮在蒙古人手里面能夠少受罪,最起碼不至于被殺掉。之后,郭登有多次派人營救朱祁鎮,可惜都已失敗告終。?
1457年也就是景泰8年,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位,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郭登當即表示擁護朱祁鎮改元,年號不能再叫景泰了,應該馬上改年號。明英宗覺得郭登說得有理,改元天順,景泰8年也就是天順元年。郭登后來還是因為不給明英宗開城門這件事,遭到了報復,連降兩級發配到西北當總兵。但由于郭登為人有原則,朱祁鎮并沒有傷害他,到了明憲宗當皇帝的時候,郭登又被委以重任。他病逝后被追封為定襄侯,謚號忠武,可謂是備極哀榮。
郭登的主要成就
郭登曾設計制造“攪地龍”、“飛天綱”,挖掘深壕,再蓋上土木,使它就如平地一樣。當敵軍進入包圍圈,便發動機關,使其自相撞擊,頃刻間十多里地區全陷。
他又仿效古人制造偏箱車、四輪車,中藏火器,上樹旗幟,鉤環聯絡,布列成陣,攻守都能用。其軍隊以五人為一伍,郭登教他們在神祠發誓,一人有功,五人一同領賞,受罰時也是一樣。十伍為一隊,隊中以能拉開六十斤重弓的人為先鋒。十隊由一名都指揮統領,使他們功不相撓,罪有專責,這種做法一時稱好。 郭登詩才咨肆,或沉雄渾厚,或委婉生動,語言平易而含義雋永,大都瑯瑯可誦。李東陽稱其詩為明代武將之冠 。王阮亭將其列為古今名將能詩的十一人之一。 《臥雪詩話》稱“有以氣勢勝者,如郭定襄‘甘州城西黑水流,甘州城北黃云愁。玉關人老貂裘敝,苦憶平生馬少游’。此唐四家具體而微。”
郭登著有《聯珠集》10卷 。《皇明經世文編》輯有《郭定襄忠武侯奏疏》1卷。 錢謙益《列朝詩集》收錄有其詩七十一首。 《盛明百家詩》有《郭定襄伯集》一卷。 葉盛:定襄伯郭登,治大同廉而尚謀,有古良將風。
袁袠:① 登廉潔尚謀,與賊大小數十戰,未嘗挫衂,善撫士卒,有古良將風。 ② 郭定襄以敗卒守孤城,氣吞強虜,竟立封侯之業。觀其閉門不出,與城存亡,募兵入援,敵王所愾,有國士之風矣。其所論建,雖文士不如也,豈獨武臣哉。
劉吉:登儀觀魁偉,髯垂過腹,聲若洪鐘,其為將,料敵制勝,智勇過人...登博聞強記,善議論,好談兵,多知國家典故,所作詩音,響類唐文,有奇思,作字遒勁,尤工草書,至于音律繪畫及他技巧之事,皆曲盡其妙,功臣子孫中罕有其比,但局量狹隘,挾術尚權,臨事多所避就...故議者謂其氣高志大而心頗不純云。
王世貞:定襄奇士也,磨盾操檄,橫槊賦詩,雄論風生,絢辭電掃,如送季方之作怨,而不怒它篇,奕奕固是將種,登詩如弄波榜人,大自標捷,又如魏司徒(魏舒)善射,令人驚目。
馮夢龍:定襄侯郭登,智勇兼備,一年百戰,未嘗挫衄。
黃道周:郭登變后,死守大同。上皇擁至,借道入攻。守城為重,安敢妄通。敵笑而去,無以表忠。晝夜激勵,必刃敵胸。忽報敵過,緊躡其蹤。彼眾我寡,或請避鋒。登曰若避,城遠誰容。敵騎后蹙,死不英雄。何不血戰,以成大功。因而奮勇,直撞橫沖。斬獲無算,敵寨一空。奏捷天子,褒美定封。上皇復位,謫去匆匆。為人臣子,難保始終。
谷應泰:然則挾天子者,挾一匹夫耳!邀利之心懈,而好義之心萌,郭登之言決,而楊善之說行,英皇自此生入玉門矣...故漢高分羹之語,乃孝子之變聲;郭登有君之謝,實忠臣之苦節。英宗不感生還,反疑予敵。謙死東曹,登貶南都,忠臣義士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沈德符:本朝武弁能文者如郭定襄、湯允績之屬,皆以詩名,然不過聊以自娛耳,非敢藝壇建旄鉞也。
沈德潛:定襄《山王》、《楸樹》、《詠梟》諸篇,盛推眾口,然才力恣肆,或非正聲。
張廷玉:① 登儀觀甚偉,髯垂過腹。為將兼智勇,紀律嚴明,料敵制勝,動合機宜。 ②朱謙勇略不及郭登,登乃無后,而謙子永,進爵上公,子孫世侯勿絕。
趙翼:阮亭所征引博矣,然如郭、戚諸公,本有詩名,固亦不足為異。
蔡東藩:其次則即為郭登,于在內,郭在外,也先雖狡,其何能為?
袁嘉谷:武人能詩,古以為奇。鄂王(岳飛)、定襄,擅名久矣。
誰知道郭登是誰?
郭登 郭登1982年2月3日出生在寧夏。2000年進入吉林大學國土資源系,4年后畢業,期間創辦了吉林大學大海論壇,創辦了吉林大學大海影視聯盟,為吉林大學FTP和影視娛樂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策劃了吉林大學信息港和吉林大學電子商務平臺、吉林大學二手信息網,是吉林大學燕子聯盟的主要策劃者之一。 從學校畢業后,2004年7月解散了大海聯盟,離開了燕子聯盟,進入西北有色金屬地質勘查院,從事礦產地質行業,進入秦嶺、太白一帶。 2005年5月,轉戰寧夏,進入吳忠市國資經營有限公司,從事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和國有礦產資源投資等工作,期間負責韋州礦區永安井田、韋一井田煤炭詳查工作,擔任技術負責,完成礦業權運作轉讓后,又負責韋二、韋三、韋四、韋五井田詳查任務,擔任技術負責,2007年前公司編制了吳忠市太陽山開發區及鄰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規劃書。 2008年2月20日 郭登,字元登,生年不詳,卒于1468 年。是明朝有名的靖邊大將,多有戰功,官至總兵。 惠帝(朱允炆)朝內亂平定后,大明迎來了國內安定的30 余年。鄭和下西洋,交趾省(越南北部)設立,朱棣5 次親征北蠻,長城和運河的建設均在這期間完成。但朱棣朝后不久,大明即進入宦官當權的腐敗挨打時期,瓦刺人甚至把大明皇帝都俘獲了。所謂戰亂出英豪,郭登就是這個朝代中比較活躍的一個人物。 明代稱西部蒙古各部為瓦刺。他們最初分布于葉尼塞河上游,從事狩獵生活,后歸附成吉思汗,分為4 萬戶。元末南遷至匝盆河流哉和準噶爾盆地, 經營牧業并有部分農業。瓦刺勢力逐漸強大時,明朝曾采取過安撫和征討的辦法。例如,曾封瓦刺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朱棣帝1414 年親征時也曾大敗馬哈木。但瓦刺對中原的威脅未能徹底解決,至明英宗朝(1435—1449) 瓦刺首領也先一度統一蒙古各部,并于1449 年向大明發起攻擊,沿邊城堡相繼陷落。宦官王振力主英宗朱祁鎮親征,結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俘,朝野嘩然。 當時,郭登任都督僉事,充參將,佐總兵官劉安鎮守大同。由于大同軍士多戰死,英宗皇帝被俘,所以壁壘蕭條、城門晝閉、人心惶惶,滿目戚然。在軍心民心散亂低沉的當口,郭登并沒有灰心喪氣,他想,而今國難當頭,民心浮動,迫切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組織民眾,鼓舞士氣,才能扭轉局面。他一方面親自追悼死難烈士,慰問死者親屬,關懷傷殘病疾者,給他們以照顧、溫暖,甚至親自為傷員裹傷敷藥。另一方面積極組織領導城池壁壘的整修工作,督造兵器車輛,召募民壯參軍守城。 由于他的努力,大同城的氣氛活躍起來,人人摩拳擦掌,一片繁忙景象。為了鼓舞士氣,郭登還到處鼓動、演說。他表示要與軍民同生死,與大同城共存亡。大家聽了無不為之感動,決心死守城池,報效祖國。 為了拿下大同城,瓦刺軍費盡了心機,他們多次把英宗皇帝挾至城下,要郭登開城門“迎駕”,郭登嚴加拒絕。 土木堡之變后,京城一片混亂,英宗朱祁鎮的弟弟、親王朱祁鈺當機立斷,自己坐上皇帝的寶座,刷新政治、整治軍隊,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晉郭登為都督同知、充副總兵。后又升任總兵,代替原大同總兵劉安的職務。1450 年(明景帝景泰元年)瓦刺軍向大同發起猛烈攻勢,郭登面對強敵, 毫無懼色,為了表示自己的報國之志并鼓舞士氣,郭登身先士卒,吶喊著率先沖向敵陣,部眾為之振奮,群起而攻之,瓦刺軍大敗,落荒而逃。郭登率眾窮追40 余里。在大同西北的栲栳山,郭登又率800 騎兵破瓦刺援軍數千騎, 斬首200 余級,奪回了被掠男女數百口,獲得了土木堡之變后的一次重大勝利。 郭登真可謂有勇有謀,進攻時,他一馬當先,如入無人之境;守城時,他又別出高招,創造了一種活動塹壕,表面上看來好似平地一般,但在土木覆蓋下,卻有“攪地龍”、“飛天網”等新式器械。敵軍被誘入圍,機關一動,頃刻間全部落網,投降被俘,頑抗的被殺。另外他還利用炮石火器防守 城池,攻城的瓦刺軍費盡心機、傷亡慘重,不但奈何不得郭登,反而被他出擊追殺。大小數十戰,連連取勝,“為一時戰功第一”。瓦刺軍銳氣頓減,元氣大傷,進攻京城時又被于謙擊敗,不得不改變主意,于1451 年跟大明和解,接受了巨額贖金,把英宗朱祁鎮送還。 1457 年,代宗朱祁鈺病危,朱祁鎮再坐金鑾殿,朱祁鈺一驚而逝。郭登1468 年辭世時,已是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在位的成化朝了。
如何評價明郭登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明史郭登傳、如何評價明郭登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