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樂府詩有多少首,曹丕樂府詩有多少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曹丕樂府詩有多少首,以及曹丕樂府詩有多少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曹丕寫過哪些詩
1樂府詩
臨高臺、釣竿行、十五歌、陌上桑、短歌行(仰瞻帷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猛虎行、燕歌行(別日何易會日難)、秋胡行(堯任舜禹)、秋胡行(朝與佳人期)、善哉行(上山采薇)、善哉行(有美一人)、善哉行(朝日樂相樂)、善哉行(朝游高臺冠)、丹霞蔽日行、折楊柳行、飲馬長城窟行、上留田行、大墻上蒿行、艷歌何嘗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輪行。
2古體詩
黎陽作二首(四言兩首)、黎陽作(五言一首)、于譙作(五言)、雜詩二首(五言)、清河作(五言)、清河見挽船上新婚與妻別作(五言)、于明津作(五言)、失題(即題目不明的五言殘作一首,【巾車出鄴宮】)、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五言)、夏日詩(五言)、游獵詩 (五言)、董逃行(五言)、歌辭(雜言,題已佚)、雜詩遺句(見《文選》卷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和《白帖》及《唐語林》二引)、善哉行殘句(“自惜奇薄”篇,文選卷十六)善哉行殘句(“喟然以惋嘆”句,文選卷二十六)、東閣詩殘句(文選卷三十一)。
3歸屬存疑詩作
代劉勛妻王氏作二首(五言,或為曹植作)。
曹丕的詩都是有啥?
秋胡行二首 一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百獸率舞。鳳凰來儀。得人則安。失人則危。唯賢知賢。人不易知。歌以詠言。誠不易移。鳴條之役。萬舉必全。明德通靈。降福自天。 二 泛泛綠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隨風靡傾。芙蓉含芳。菡萏垂榮。夕佩其英。采之遺誰。所思在庭。雙魚比目。鴛鴦交頸。有美一人。婉如清揚。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燕歌行二首 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羣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書浮云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形顏。誰能懷憂獨不嘆。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心肝。悲風清厲秋氣寒。羅帷徐動經秦軒。仰戴星月觀云間。飛鳥晨鳴。聲氣可憐。留連懷顧不自存。
燕歌行年代:魏晉 作者:曹丕 體裁:樂府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搖踵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所作的全部詩詞
【短歌行】
〖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遺令。使節朔奏樂。魏文制此辭。自撫箏和歌。歌者云。貴官彈箏。貴官即魏文也。此曲聲制最美。辭不可入宴樂。〗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靈倏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連連。呦呦游鹿。銜草鳴麑。翩翩飛鳥。挾子巢棲。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生一何早。長吟永嘆。懷我圣考。曰仁者壽。胡不是保。(六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顧炎武日知錄曰:近日盛行詩歸一書。)
尢為妄誕。魏文帝短歌行。長吟永嘆。思我圣考。圣考謂其父武帝也。(改為圣老。評之曰圣老字奇。)
【秋胡行二首】〖《詩紀》云。第一首一作歌魏德。第二首一作浮萍篇。〗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百獸率舞。鳳凰來儀。得人則安。失人則危。唯賢知賢。人不易知。歌以詠言。誠不易移。鳴條之役。萬舉必全。明德通靈。降福自天。(○《類聚》四十一。《樂府詩集》三十六。廣《文選》十三。又廣《文選》八作歌魏德詩。)
泛泛綠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隨風靡傾。芙蓉含芳。菡萏垂榮。朝采其實。夕佩其英。采之遺誰。(《類聚》作誰遺。)所思在庭。雙魚比目。鴛鴦交頸。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類聚》作青陽。)知音識曲。善為樂方(《詩紀》云。有美四句又見善哉行。○《類聚》四十一。《樂府詩集》三十六。又廣《文選》八作歌魏德詩。《詩紀》十二。○逯案。《詩紀》依據廣《文選》注云一作歌魏德詩。非也。樂儲詩集於秋胡行題下引樂府解題曰:后人哀而賦之。為秋胡行。廣題曰:曹植秋胡行。但歌魏德而不取秋胡事。與文帝之辭同也云云。則兩書乃謂曹氏兄弟皆以舊題填新辭。其不取秋胡事者同。非言曹丕所作亦歌魏德也。廣《文選》題為歌魏德詩。本是妄作。《詩紀》不應注一作某某而不言所本也。又有美四句分見兩詩。而善哉行篇似較完整。蓋樂府以聲曲為主。歌辭可以割裂拼湊。故此計以有美四句作為全篇結尾。)
【善哉行二首】〖《詩紀》云。一曰擬作。○逯案。第一首《類聚》作苦哉行。六臣本《文選》注云。五臣作苦哉行。〗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溪谷多風。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還望故鄉。郁何壘壘。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湯湯川流。中有行舟。隨波轉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六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文選》二十七。《樂府詩集》三十六。文章正宗二十九。《詩紀》十二。又《類聚》四十一作苦哉行。引饑、衣、枝、之、馳、舟、游七韻。《文選》十三月賦注引衣一韻。十八懷舊賦注作古樂府。引壘一韻。)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妍姿巧笑。和媚心腸。知音識曲。善為樂方。哀弦微妙。清氣含芳。流鄭激楚。度宮中商。感心動耳。綺麗難忘。離鳥夕宿。在彼中洲。延頸鼓翼。悲鳴相求。眷然顧之。使我心愁。嗟爾昔人。休以忘憂。(○《樂府詩集》三十六。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又《類聚》四十一引陽、方、商、忘四韻。杜公瞻編珠二作魏武帝樂府詩。引商、忘二韻。)
【丹霞蔽日行】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鳴云間。月盈則沖。華不再繁。古來有之。嗟我何言。(《詩紀》云。明帝步出夏門行中八句與此同。○《類聚》四十一。《樂府詩集》三十七。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
【煌煌京洛行】
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大憤不收。褒衣無帶。多言寡誠。只令事敗。蘇秦之說。六國以亡。傾側賣主。車裂固當。賢矣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從。禍卒不救。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謂得臣。峨峨仲連。齊之高士。北辭千金。東蹈滄海。(五解樂府云。右一曲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九。廣《文選》十二。《詩紀》十二。又《類聚》四十二引人、臣、士海四韻。又《文選》十八笙賦注作桃園行。引長、行二韻。)
【釣竿行】
東越河濟水。遙望大海涯。釣竿何珊珊。魚尾何{?徒}々。行路之好者。芳餌欲何為。(○藝文《類聚》四十一。《詩紀》十二。)
【十五】
登山而遠望。溪谷多所有。楩柟千馀尺。眾草之盛茂。華葉耀人目。五色難可紀。雉雊山雞鳴。虎嘯谷風起。號羆當我道。狂顧動牙齒。(○《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二十七。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
【猛虎行】
與君媾新歡。托配於二儀。充列于紫微。長降焉可知。梧桐攀鳳翼。云雨散洪池。(○《類聚》十一。《樂府詩集》三十一。《詩紀》十二。)
【善哉行】〖《詩紀》云。《初學記》載第一解。題云於講堂作。〗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吐清氣。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五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六。《詩紀》十二。又《書鈔》五十一及一百十引氣一韻。又《初學記》十四作於講堂作。引醉、氣二韻。)
【同前】〖《詩紀》云。藝文《類聚》作銅雀園詩。〗
朝游高臺觀。夕宴華池陰。大酋奉甘醪。狩人獻嘉禽。齊倡發東舞。秦箏奏西音。有客從南來。為我彈清琴。五音紛繁會。拊者激微吟。淫魚乘波聽。踴躍自浮沉。飛鳥翻翔舞。悲鳴集北林。樂極哀情來。寥亮摧肝心。清角豈不妙。德薄所不任。大哉子野言。弭弦且自禁。(五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六。《詩紀》十二。又《書鈔》一百一、一百七引音一韻。《類聚》二十八作銅雀園詩。引陰、禽、音、林、心五韻。《文選》三十一代君子有所思注及雜體詩注并作東門行。引陰一韻。又廣《文選》九所引與藝文《類聚》同。)
【折楊柳行】〖《詩紀》云。藝文作游仙詩。古樂府作長歌行。〗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僮。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輕舉乘浮云。倏忽行萬億。流覽觀四海。茫茫非所識。彭祖稱七百。悠悠安可原。老聃適西戎。于今竟不還。王喬假虛辭。赤松垂空言。達人識真偽。愚夫好妄傳。追念往古事。憒憒千萬端。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觀。(四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七。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又《類聚》七十八作游仙詩。引極、食、色、翼、億、識六韻。《文選》二十二宿東園注引極、食、色、翼四韻。《初學記》五作登山望遠詩。引極、食二韻。《白帖》九引色一韻。舊《唐書》九十五、《御覽》九百八十四并引極、食、色、翼四韻。《御覽》四十五、寰宇記五十五并引食一韻。廣《文選》九作游仙詩。引極、食、色、翼、億、識六韻。)
【燕歌行二首】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悟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詩紀》云。晉樂所奏。分七解。○逯案。《宋書》及《樂府詩集》此篇前六解皆兩韻一解。○《宋書》樂志。《文選》二十七。玉臺新詠九。《樂府詩集》三十二。《詩紀》十二。又《類聚》四十二引涼、霜、腸、方、忘五韻。《初學記》三引涼、霜二韻。)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云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耿耿優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云間。飛鸧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詩紀》云。晉樂所奏。分六解。又云。此首文互異者。并以《宋書》為正。樂府云。右一曲本辭。○玉臺新詠九。《樂府詩集》三十二。《詩紀》十二。又《初學記》十五引難、漫、言、還四韻。)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書浮云往不還。涕零兩面毀形顏。
誰能懷憂獨不嘆。耿耿優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心肝。悲風清厲秋氣寒。羅帷徐動經秦軒。仰戴星月觀云間。飛鳥晨鳴。聲氣可憐。留連懷顧不自存。(六解樂府云。右一曲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二。《詩紀》十二。)
【臨高臺】
臨臺行高。高以軒。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黃鵠往且翻。行為臣。當盡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歲。宜居此宮。鵠欲南游。雌不能隨。我欲躬銜汝。口噤不能開。我欲負之。毛衣摧頹。五里一顧。六里徘徊。(《詩紀》云。此曲三段辭不相屬。鵠欲南游以下乃古辭飛鵠行也。○《類聚》四十二作臨主臺行。《樂府詩集》十八。廣《文選》十二。《詩紀》十二。又《文選》二十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注作古辭。引頹一韻。)
【陌上桑】
棄故鄉。離室宅。遠從軍旅萬里客。披荊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苲。虎豹嗥動。雞驚禽失。群鳴相索。登高山。奈何蹈盤石。樹木叢生郁差錯。寢蒿草。蔭松柏。涕泣雨面沾枕席。伴旅單。稍稍日零落。惆悵竅自憐。相痛惜。(樂府云。右一曲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二十八。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
【秋胡行】〖《詩紀》云。一作佳人期。〗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嘉肴不嘗。旨酒停杯。寄言飛鳥。告余不能。俯折蘭英。仰結桂枝。佳人不在。結之何為。從爾何所之。乃在大海隅。靈若道言。貽爾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躕。佳人不來。何得斯須。(○《類聚》四十一。《樂府詩集》三十六。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
【上留田行】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富人食稻與粱。上留田。貧子食糟與糠。上留田。貧賤亦何傷。上留田。祿命懸在蒼天。上留田。今爾嘆息將欲誰怨。上留田。(○《類聚》四十一。《樂府詩集》三十八。《文選》補遺三十四。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
【大墻上蒿行】
陽春無不長成。草木群類隨大風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獨立一何煢。四時舍我驅馳。今我隱約欲何為。人生居天壤間。忽如飛鳥棲枯枝。我今隱約欲何為。適君身體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嘗。冬被貂鼲溫暖。
夏當服綺羅輕涼。行力自苦。我將欲何為。不及君少壯之時。乘堅車。策肥馬良。上有滄浪之天。今我難得久來視。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難得久來履。保不恣意遨游。從君所喜。帶我寶劍。今爾何為自低昂。悲麗平壯觀。白如積雪。利如秋霜。駁犀標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兇殃。御左右奈何致福祥。吳之辟閭。越之步光。楚之龍泉。韓有墨陽。苗山之鋌。羊頭之鋼。知名前代。咸自謂麗且美。曾不如君劍良。綺難忘。冠青云之崔嵬。纖羅為纓。飾以翠翰。既美且輕。表容儀。俯仰垂光榮。宋之章甫。齊之高冠。亦自謂美。蓋何足觀。排金鋪。坐玉堂。風塵不起。天氣清涼。奏桓瑟。舞趙倡。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回腸。酌桂酒。鲙鯉魴。與佳人期為樂康。前奉玉卮。為我行觴。今日樂不可忘。樂未央。為樂常苦遲。歲月逝。忽若飛。何為自苦。使我心悲。(○《樂府詩集》三十九。《詩紀》十二。又《書鈔》百二十二作魏文帝歌。引昂、央、祥三韻及昂、霜二韻。《文選》三十九七命注引我帶長寶劍。光白如秋霜二句。)
【艷歌何嘗行】
〖《詩紀》云。《宋書》作古辭。樂府作文帝。○逯案。古今樂錄引王僧虔技錄云。艷歌何嘗行。歌文帝何嘗、古白皓二篇。知此為魏文帝作。〗
何嘗快。獨無憂。但當飲醇酒。炙肥牛。長兄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小弟雖無官爵。鞍馬馬反々。往來王侯長者游。但當在王侯殿上。快獨摴蒲六博。對坐彈棋。男兒居世。各當努力。蹙迫日暮。殊不久留。少小相觸抵。寒苦常相隨。忿恚安足諍。吾中道與卿共別離。約身奉事君。禮節不可虧。上慚滄浪之天。下顧黃口小兒。奈何復老心皇皇。獨悲誰能知。(樂府云。少小下為趨。前為艷。又云。右一曲晉樂所奏。○《宋書》樂志作古詞。《樂府詩集》三十九。廣《文選》十三。《詩紀》十二。)
【月重輪行】
三辰垂光。照臨四海。煥哉何煌煌。悠悠與天地久長。愚見目前。圣睹萬年。明暗相絕。何可勝言。(○《類聚》四十二。《樂府詩集》四十。《詩紀》十二。)
【飲馬長城窟行】
浮舟橫大江。討彼犯荊虜。武將齊貫錍。征人伐金鼓。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類聚》四十一。《樂府詩集》三十八。《詩紀》十二。又《書鈔》百二十五作魏明帝武平謂歌詩。引弩、五二韻。)
【董逃行】
晨背大河南轅。跋涉遐路漫漫。師徒百萬嘩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御覽》三百三十九。)
【折楊柳行】
端居若無悰。駕游博望山。(○《文選》二十一謝眺游東園詩注。)
【詩】
【黎陽作詩三首】
朝發鄴城。夕宿韓陵。霖雨載涂。輿人困窮。載馳載驅。沐雨櫛風。舍我高殿。何為泥中。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載主而征。救民涂炭。彼此一時。唯天所贊。我獨何人。能不靖亂。(○《類聚》五十九。廣《文選》九。《詩紀》十二。)
殷殷其雷。蒙蒙其雨。我徒我車。涉此艱阻。遵彼洹湄。言刈其楚。班之中路。涂潦是御。轔轔大車。載低載昂。嗷嗷仆夫。載仆載僵。蒙涂冒雨。沾衣濡裳。(○《類聚》五十九。廣《文選》九。《詩紀》十二。)
千騎隨風靡。萬騎正龍驤。金鼓震上下。干戚紛縱橫。白旄若素霓。丹旗發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宇識足臧。經歷萬歲林。行行到黎陽。(○《類聚》五十九。《詩紀》十二。○逯案。《類聚》此為第一首。在上兩首前。《詩紀》倒以五言編在四言后。故列此為第三首。)
【於譙作詩】
清夜延貴客。明燭發高光。豐膳漫星陳。旨酒盈玉觴。弦歌奏新曲。游響拂丹梁。馀音赴迅節。慷慨時激揚。獻酬紛交錯。雅舞何鏘鏘。羅纓從風飛。長劍自低昂。穆穆眾君子。和合同樂康。(○《詩紀》十二。《書鈔》百六引陽、揚二韻。《初學記》十四引光、觴、梁、揚、鏘、昂六韻。又引光、觴二韻。又十五引梁、揚二韻。)
【孟津詩】
良辰啟初節。高會構歡娛。通天拂景云。俯臨四達衢。羽爵浮象樽。珍膳盈豆區。清歌發妙曲。樂正奏笙竽。曜靈忽西邁。炎景繼望舒。翊日浮黃河。長驅旋鄴都。(○《詩紀》十二。《類聚》二十八作在孟津詩。引娛、竽、舒、都四韻。七十三引娛、區二韻。《初學記》十四引娛、衢、區三韻。)
【芙蓉池作詩】
乘輦夜行游。逍遙步西園。雙渠相溉灌。嘉木繞通川。卑枝拂羽蓋。修條摩蒼天。驚風扶輪轂。飛鳥翔我前。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鮮。壽命非松喬。誰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終百年。(○《文選》二十七。《詩紀》十二。又《類聚》九、《御覽》五百九十二并引園、川、天、間、年五韻。)
【於玄武陂作詩】
兄弟共行游。驅車出西城。野田廣開辟。川渠互相經。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聲。菱芡覆綠水。芙蓉發丹榮。柳垂重蔭綠。向我池邊生。乘渚望長洲。群鳥歡嘩鳴。萍藻泛濫浮。澹澹隨風傾。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古詩類苑十五。《詩紀》十二。又《類聚》九、廣《文選》十并引城、經、聲、榮、生、鳴、傾七韻。)
至廣陵於馬上作詩(《詩紀》云。外編云廣陵觀兵。)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誰云江水廣。一葦可以航。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興農淮泗間。筑室都徐方。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御覽》五百九十一。廣《文選》十。《詩紀》十二。又《類聚》五十九引湯、光、航、良四韻。)
【雜詩二首】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文選》二十九。文章正宗二十九。《詩紀》十二。又《類聚》二十七作魏文帝詩。引涼、佯、光、鄉、梁五韻。○逯案。李善本《文選》四注此《詩》曰:集云枹中作。下篇云於黎陽作。)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文選》二十九。文章正宗二十九。事類賦《云賦》注。《詩紀》十二。又《御覽》八、杜公瞻編珠一并引蓋一韻。)
【於明津作詩】
遙遙山上亭。皎皎云間星。遠望使心懷。游子戀所生。驅車出北門。遙望河陽城。(《詩紀》云。古辭長歌行與此同。后有六句曰: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飛相追。咬咬弄音聲。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逯案。后六句亦當為魏文帝作。應補入。《樂府詩集》所稱古辭。未必全為漢詩也。○《類聚》二十七。《詩紀》十二。)
【清河作詩】
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沉。弦歌發中流。悲響有馀音。音聲入君懷。凄愴傷人心。心傷安所念。但愿恩情深。愿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玉臺新詠二。廣《文選》九。《詩紀》十二。又藝文《類聚》二十八作於清河作。引沉、音二韻。)
【代劉勛妻王氏雜詩】
〖《詩紀》云。玉臺以為王宋自作。今從藝文作魏文帝。〗
王宋者。平虜將軍劉勛妻也。入門二十馀年。后勛悅山陽司馬氏女。以宋無子出之。還於道中作詩。(○玉臺新詠二。))
翩翩床前帳。張以蔽光輝。昔將爾同去。今將爾同歸。緘藏篋笥里。當復何時披。(○玉臺新詠二作劉勛妻王氏雜詩。《類聚》二十九作魏文帝代劉勛出妻王氏詩。《詩紀》十二。○逯案。玉臺載詩兩首。一為魏文帝作。一為曹植作。而只題為劉勛妻王氏雜詩。實誤。《詩紀》據藝文《類聚》編此音於魏文帝詩。是矣。然并第二首亦歸魏文。則又非也。今即析第二首入曹植集。)
【黎陽作詩】
奉辭罰罪遐征。晨過黎山巉崢。東濟黃河金營。北觀故宅頓傾。中有高樓亭亭。荊棘繞蕃業生。南望果園青青。霜露慘凄宵零。彼桑梓兮傷情。(○《類聚》五十九。《詩紀》十二。)
【寡婦詩】
友人阮元瑜早亡。傷其妻孤寡。為作此詩。
霜露紛兮交下。木葉洛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歸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悵。白日急兮西頹。守長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悵延佇兮仰視。星月隨兮天回。徒引領兮入房。竅自憐兮孤棲。愿從君兮終沒。愁何可兮久懷。(○《類聚》三十四。《詩紀》十二。)
【令詩】
〖漢獻帝傳曰:太史丞許芝條上魏王代漢圖讖。王令曰:昔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公旦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終然復子明辟。吾雖德不及二圣。吾敢忘高山景行之義哉。吾作詩云云。庶欲守此辭以自終。卒不虛言也。〗
喪亂悠悠過紀。白骨從橫萬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將以時整理。復子明辟致仕。(○《三國志》文帝紀注引獻帝傳禪代眾事。《詩紀》十二。)
【夏日詩】
夏時饒溫和。避暑就清涼。比坐高閣下。延賓作名倡。弦歌隨風厲。吐羽含徵商。嘉肴重疊來。珍果在一傍。棋局縱橫陳。博弈合雙揚。巧拙更勝負。歡美樂人腸。從朝至日夕。安知夏節長。(○《詩紀》十二。又《初學記》十五作魏文帝詩。引倡、商二韻。《御覽》二十三作魏文帝詩。引涼、倡、傍、揚、腸、長六韻。)
【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樂府作折楊柳行。〗
郁郁河邊樹。青青野田草。舍我故鄉客。將適萬里道。妻子牽衣袂。抆淚沾懷抱。還附幼童子。顧托兄與嫂。辭訣未及終。嚴駕一何早。負笮引文舟。飽渴常不飽。誰令爾貧賤。咨嗟何所道。(○《樂府詩集》三十七作謝靈運折楊柳行。《書鈔》百三十八作魏文帝詩。引食一韻。《初學記》十八作魏文帝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引道、抱二韻。《白帖》六作魏文帝詩。引將適千里道。妻子牽衣袂兩句。○逯案。《樂府詩集》作謝靈運詩。然其思想情調。語言風格皆不類。《樂府詩集》折楊柳行。魏文一篇。謝兩篇。前后次列。亦或后世刊寫已有竄亂。今依《書鈔》、《初學記》、《白帖》等作魏文帝詩。而於謝詩亦分著此篇。)
【詩】
行行游且獵。且獵路南隅。彎我烏號弓。騁我纖驪駒。走者貫鋒鏑。伏者值戈殳。白日未及移。
手獲三十馀。(○《御覽》三百五十三。)
【詩】
巾車出鄴宮。校獵東橋津。重罝施密網。罕篳飄如云。彎弓忽高馳。一發連雙麕。(○《類聚》九十五。《詩紀》十二。又《初學記》二十二引津、云二韻。《御覽》九百七引津、麕二韻。)
蜘蛛網戶牖。野草當階生。(○《文選》二十九雜詩注引魏文帝詩。三十直學省愁臥詩注引上一句。)
酒人獻三清。絲中列南廂。(○鳴沙石室古籍業殘類書殘卷宴樂類。)
王韓獨何人。翱翔隨天涂。(○《文選》二十八前緩歌聲注。)
回頭四向望。眼中無故人。(○《文選》二十五答張士然詩注。)
絹綃白如雪。輕華比蟬翼。(○《白帖》二。)
畫舸覆堤。(○唐語林二。)
蘭芷生兮芙蓉披。(○《文選》三十一雜詩注。)
【東閣詩】
高山吐慶云。(○《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
【歌】〖《詩紀》作古歌銅雀詞。編在漢詩。〗
長安城西雙員闕。上有一雙銅雀。一鳴五谷生。再鳴五谷熟。(○《三輔黃圖》二引作古歌。《書鈔》百五十六引作魏文帝歌詞。《文選》五十六石闕銘注作魏文帝歌。《御覽》三十五作古歌詞。百七十九作魏文帝歌。《詩紀》七。○逯案。此歌《書鈔》等書數引。皆作魏文帝。今從之。編入本卷。)
甄皇后
〈甄皇后。本袁紹中子袁熙妻。魏武破紹。文產時為太子。納為夫人。生明帝。〉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賦。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軍致獨樂。延年壽千秋。(○玉臺新詠二。《樂府詩集》三十五作魏武帝。風雅翼補遺下。《詩紀》十二。又《文選》二十八塘上行注引離一韻。《類聚》四十一作魏文帝甄
皇后塘上行。引離、知、離、愛、薤、蒯六韻。又韻補四作魏文帝。引悲、薤二韻。○逯案。樂府以此篇為魏武塘上行本辭。今從玉臺作甄后詞。又出亦復苦愁以下六句。乃樂人增入之曲。必非甄后之作也。)
蒲生我池中。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人儀。莫能縷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今悉夜夜愁不寐。莫用豪賢故。莫用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用魚肉貴。棄捐蔥與薤。莫用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倍恩者苦枯。倍恩者苦枯。蹶船常苦沒。教君安息定。慎莫致倉卒。念與君一共離別。變當何時共坐復相對。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蕭蕭。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秋。(五解樂府云。右一曲晉樂所奏。○《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三十五并作魏武帝。《詩紀》十二。○逯案。《文選》陸機塘上行題下李善注引歌錄曰:塘上行古詞或曰甄皇后造。又樂府解題曰:前志云。晉樂奏魏武帝蒲生篇。而諸集錄皆云其詞甄后所作。今依諸集錄附此。)
求曹丕所有的詩詞歌賦
曹丕
三國時期魏朝開國皇帝,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黃初七年五月病逝于洛陽,時年40歲。去世后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文學成就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杰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詩歌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致,回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游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寫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采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贊“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曹丕的一些為后人稱道的作品都在擔任五官中郎將至魏太子期間所作,他的詩歌細膩清越,纏綿悱惻。
曹丕的古詩一共54首
1、《秋胡行》
2、《善哉行》
3、《燕歌行》
4、《雜詩》
5、《雜詩》
6、《短歌行》
7、《秋胡行》
8、《秋胡行》
9、《善哉行》
10、《善哉行》
11、《燕歌行》
12、《詩》
13、《詩》
14、《詩》
15、《詩》
16、《詩》
17、《詩》
18、《詩》
19、《詩》
20、《詩》
21、《丹霞蔽日行》
22、《煌煌京洛行》
23、《釣竿行》
24、《猛虎行》
25、《善哉行》
26、《折楊柳行》
27、《陌上桑》
28、《上留田行》
29、《大墻上蒿行》
30、《艷歌何嘗行》
31、《飲馬長城窟行》
32、《折楊柳行》
33、《黎陽作詩》
34、《黎陽作詩》
35、《黎陽作詩》
36、《廣陵于馬寺廟.》
37、《清河作詩》
38、《黎陽作詩》
39、《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
40、《歌》
41、《十五》
42、《臨高臺》
43、《月重輪行》
44、《董逃行》
45、《于譙作詩》
46、《孟津詩》
47、《芙蓉池作詩》
48、《于玄武陂作詩》
49、《于明津作詩》
50、《代劉勛妻王氏雜詩》
51、《寡婦詩》
52、《令詩》
53、《夏日詩》
54、《東閣詩》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