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多少字少,定風波字數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定風波多少字少,以及定風波字數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定風波 蘇軾多少字
這首詞去掉前言部分,一共62個字,加上前言一共93個字。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詠長嘯從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騎馬還輕便,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蘇東坡定風波詩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
定風波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⑵。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⑶,余獨不覺,已而遂晴⑷,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⑸,何妨吟嘯且徐行⑹。竹杖芒鞋輕勝馬⑺,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⑻。
料峭春風吹酒醒⑼,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⑽。回首向來蕭瑟處⑾,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⑿。
詞句注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風波令”等。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
⑵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⑶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⑷已而:過了一會兒。
⑸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⑹吟嘯:放聲吟詠。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suō)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樣子。
⑽斜照:偏西的陽光。
⑾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⑿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后,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定風波》全文
《定風波》
宋代 蘇軾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擴展資料:
《定風波》創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定風波》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
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
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為什么說定風波是難寫的詞牌?
定風波詞六十二字。除了八個七字句之外,中間還穿插了三個二字句,對定風波的品位起關鍵作用。有點像三句半中的半句。寫得精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寫得平庸,就味同嚼蠟,猶如畫蛇添足。
定風波韻律平仄要求
定風波,詞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風波令”“”醉瓊枝”“定風流”等。以歐陽炯詞《定風波·暖日閑窗映碧紗》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另有雙調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雙調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五句兩平韻兩仄韻;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兩平韻兩仄韻等變體。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以歐陽炯《定風波·暖日閑窗映碧紗》為代表。此調以此詞為正體,前后段以平韻為主。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一、二句、第四、五句又間入仄韻,宋詞俱如此填。若蘇詞之不押仄韻,孫詞之添字,蔡詞、京詞之攤破句法,曹詞、李詞、陳詞之減字,皆變體也。按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四句“春睡覺來情緒惡,寂寞”,“寂”字仄聲,譜內據之,其馀可平可仄悉參所采諸詞。至閻選詞換頭句“扁舟短桌歸蘭浦”,“舟”字平聲,“桌”字仄聲,“蘭”字平聲。李珣詞后段第四句“更飲一杯紅霞酒”,“霞”字平聲。宋元詞無如此者,但附注以備參考。
變體一,雙調,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兩平韻。以孫光憲《定風波·簾拂疏香斷碧絲》為代表。此與歐陽詞體同,惟后段結句多一字,亦襯字也。
變體二,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六句,一仄韻,一疊韻,兩平韻。以蔡伸《定風波·一曲離歌酒一鐘》為代表。此亦歐陽詞體,惟后段第五、六句攤破句法,不押仄聲短韻異。按唐李珣詞后段第四、五、六句“聽鵲憑龜無定處,不知淚痕,流在畫羅衣”亦不押仄聲短韻,正與此同。
變體三,雙調,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后段五句,兩平韻,兩仄韻。以李泳《定風波·點點行人趁落暉》為代表。此亦歐詞體,惟換頭下減去押短韻兩字句異。
變體四,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兩平韻,兩仄韻。以曹冠《定風波·萬個瑯玵篩日影》為代表。此即李詞體,惟前段起句不用韻異。
變體五,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后段六句,兩平韻。以蘇軾《定風波·好睡慵開莫厭遲》為代表。此詞前后段俱不間入仄韻,與歐詞異。
變體六,雙調,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后段五句,兩平韻。以京鏜《定風波·何必穿針土彩樓》為代表。此詞不間入仄韻,前后結各攤破作上四字一句、下五字一句異。至換頭第二句“何似”二字,即連下句,如襯字法,亦一格也。按京詞別首“騎氣乘風,也作等閑游”句法又與此有別,因注明不另錄。
變體七,雙調,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后段五句,兩平韻。以陳允平《定風波·慵拂妝臺懶畫眉》為代表。此與京鏜詞體同,惟后段第二句減二字作七字一句異。按周紫芝《琴調相思引》亦名《定風波令》,校此調前后段各少第三句七字,因已編入《琴調相思引》,故不類列。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