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中有哪些詩句子,出塞古詩描寫的景物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出塞中有哪些詩句子和出塞古詩描寫的景物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出塞的古詩
1、出塞二首·其一[作者] 王昌齡[朝代] 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出塞二首[作者] 王昌齡[朝代] 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3、蝶戀花·出塞[作者] 納蘭性德[朝代] 清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4、出塞[作者] 徐錫麟[朝代] 清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5、出塞[作者] 楊炯[朝代] 唐
塞外欲紛紜,雌雄猶未分。明堂占氣色,華蓋辨星文。二月河魁將,三千太乙軍。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
6、出塞[作者] 虞世南[朝代] 唐
上將三略遠,元戎九命尊。緬懷古人節,思酬明主恩。山西多勇氣,塞北有游魂。揚桴上隴坂,勒騎下平原。誓將絕沙漠,悠然去玉門。輕赍不遑舍,驚策騖戎軒。凜凜邊風急,蕭蕭征馬煩。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霧鋒黯無色,霜旗凍不翻。耿介倚長劍,日落風塵昏。
7、出塞·玉關秋盡雁[作者] 吳偉業[朝代] 清
玉關秋盡雁連天,磧里明駝路幾千!夜半李陵臺上月,可能還似漢宮圓?
出塞的詩句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愿望。
詞句注釋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另一說指奇襲龍城的西漢名將衛青,又一說指李廣和衛青)現泛指守衛邊關的將領。
不教:不叫,不讓。教,讓。
胡馬:異族軍隊。
度:越過。
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中國北方的屏障。
還:回來
白話譯文
直譯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離家萬里的士卒始終沒能回還
如果有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韻譯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遠征萬里的大軍仍然沒有回還。
只要有李廣將軍在,
就不會讓胡人戰馬敢踏過陰山半步。
關于出塞的古詩大全
《出塞二首》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原文:
《出塞》(唐)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釋:
①但使:只要。
②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③不教:不叫,不讓。教,讓。
④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⑤度:越過。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戰士也還沒有回來。 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⑥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中國北方的屏障。
⑦騮馬:黑鬣黑尾巴的紅馬,駿馬的一種。新:剛剛。
⑧沙場:指戰場。
⑨震:響。
譯文:
其一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但是離家萬里的士卒卻沒能回還。如果有衛青、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其二
將軍剛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斗結束后戰場上剩下凄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蕩回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
出塞里面有哪些名句?
只要龍城的飛軍李廣駐守,敵人的戰馬就無法越過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斗精神。
事情雖小,情意深厚。同時,我們還要體會到,躍動于邊塞詩中的種種矛盾:慷慨從戎和久戍思鄉的矛盾;衛國激情和艱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抗匈名將的懷念,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評價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愛國之情。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