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倚望江樓中的毒好在哪里,獨倚望江樓拼音
今天給各位分享獨倚望江樓中的毒好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獨倚望江樓拼音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閱讀溫庭筠《望江南》一詞,做題。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
一個“獨”字不僅點明了她孤獨的思婦身份,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征分別的“白蘋洲”遙相呼應。(意思對即可)
求《獨倚樓》賀鑄全詩賞析
這首詞寫游子之思,富有畫面感。“上東門,門外柳,贈別每煩纖手”,寫的是春天在城外折柳送別。古代送行時,折柳枝贈別親人,是普遍的習俗,也成為文人常用的表達離愁的場景,如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這首詞中,上東門外,是自東漢以來就作墓地的北邙山,氣氛肅殺。上東門外送別,更添凄涼感受。“贈別每煩纖手”,即每次勞煩女子折柳贈別葉落,幾番秋,江南獨倚樓”寫秋天倚樓眺望。“一葉落,幾番秋”出語平淡,但蘊藏無限感慨,落寞的感受,失意的情緒皆在其中。
對落葉的敏感,事實上是對時光流逝的敏感,意味著離別日久,離愁日深。倚樓遠望也是典型的表現思念之情的場景。溫庭筠詞《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寫的是閨中思婦倚樓,等候歸人;柳永《八聲甘州》則寫游子獨立樓頭,“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并且想象著故鄉的妻子也“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詞中描寫的季節是“一番洗清秋”,與本詞相同。
曲闌干,凝佇久,薄暮更堪搔首。無際恨,見閑愁,侵尋天盡頭”都是承接前文“江南獨倚樓”而來。“搔首”即以手搔頭,常用以表現男性焦急或有所思的樣子,如《詩經·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唐高適《九日酬顏少府》“縱使登只斷腸,不如獨坐空搔首”。主人公倚闌干遠眺,久久佇立凝望,直至傍晚,時光流逝而孤獨依舊,無奈搔首。目光投向遠處,無限離愁也仿佛隨之蔓延到天盡頭。
關于賀鑄的詞,詞評家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曰:“方回詞,胸中眼中,另有一種傷心說不出處,全得力于楚騷,而運以變經,允推神品。”此論較為公允。
擴展資料
獨倚樓原文如下:
上東門,門外柳。贈別每煩纖手。一葉落,幾番秋。江南獨倚樓。
曲闌干,凝佇久。薄暮更堪搔首。無際恨,見閑愁。侵尋天盡頭。
白話譯文:
曾記得在東門外與你告別,路邊楊柳依依,你用纖纖細手為我折下一枝柳條,殷殷送別。現在,我在江南的小樓上獨自倚欄,望著被秋風吹落的樹葉,想起和你分別已是幾個春秋欄杄彎彎曲曲。
我長久地倚欄佇立凝望,直到傍晩時分,暮色漸起,我心煩意亂地連連撓頭。無窮無盡的幽情閑愁,就像那春草,一直延伸向那茫茫的天盡頭。
求:望江南中 獨倚望江樓 中的 獨 的賞析
1.表現了女子孤單寂寞的生活處境 2.盼望心上人歸來的殷切心情
求《望江南》(溫庭筠)的詩詞賞析,必須是中考真題,急求QAQ
《望江南》
【原文】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Mò)水悠悠。
腸斷白萍洲。
【解題】
溫庭筠的詞以婦女題材為主,這與他仕途失意,長期生活于歌館樓臺有關。本詞是一篇深閨怨詞,對思婦心理行為的描寫十分動人。
閨怨是文學的古老話題,是社會生活的綜合反映,溫詞大量此類作品,使“詞”這種新的文學體裁一開始就與離愁別苦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后世“婉約派”之先河。
“望江南”是詞牌名,又叫《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等,二十七字,三句入韻,平聲。詞牌是詞調(樂譜)的名稱。
【注評】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人的生活內容。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盼望之情,寂寞愁腸,隱然可見。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里是擬人手法。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洲:水邊陸地。○望盡天涯路,不見心上人,傷心情難禁。
【譯文】
梳洗化妝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過完了上千只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輝含情凝睇著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于白蒴洲頭。
【簡析】
這是一首言簡意豐的閨怨詞,短短27字含蓄不盡地描摹出思婦的千般柔情,傾倒古今無數讀者。
開頭“梳洗罷”三字是略含喜慶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古時交通不便,信息難通,思婦的心上人雖無歸期,但又有隨時隨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婦每日有此梳妝的功課,一絲不茍,理云鬢,施粉黛,成此柔媚風流之體態。俗語說“久別勝新婚”,思婦不僅時刻盼望著丈夫回來,而且要在丈夫來到時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與青春魅力,喚醒其久違了的夫妻情愛,提高久別乍逢時的愛情質量!“獨倚望江樓”是上句“梳洗罷”之后心理及行為的繼續與深化,獨倚望江樓,天際識歸舟,其情殷殷,希望滿懷;又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尋常而富有美感。此句 “獨”字也有特殊含義,思婦打扮得如此俏麗動人又怕人見,是她羞慚心理的寫照。故思婦眺望、企盼情人之舉動又有怕人識見的羞怯心緒,是思婦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種凄清的美感效果。
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然而卻是迷離著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接下來“皆不是”一語猝然將這夢幻扯破,重新將思婦拋向絕望的境地:看來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脈脈斜暉,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時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倍添思婦“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這無知的斜暉與悠悠江水每天此時相擁相戀,纏綿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畫出一幅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畫,不正是人間夫婦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某種象征嗎。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讓思婦腸斷呢?”
“腸斷”是出自《世說新語的故事,這里形容思婦極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閑之筆,因“蘋”為水草,蘋、水相依而生,蘋失水則死。婦人不能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無水之蒴嗎!觸景生情,能不傷懷?
詩貴含蓄,溫庭筠此詞深諳婦人心理,寥寥數語,寫盡思婦不盡情思,堪稱千古絕唱。
腸斷
《世說新語·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猨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后世遂用“腸斷”比喻心中極悲傷。江淹《別賦》:“行子腸斷,百感凄惻。”本詩同。
亦作“斷腸”。白居易《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