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詞牌多少種,小重山 詞牌
今天給各位分享小重山詞牌多少種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小重山 詞牌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岳飛詩詞小重山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 ·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是三更時分。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知音稀少,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擴展資料
《小重山》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郁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郁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
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
創作背景
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岳飛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宋高宗趙構及朝內主和派對其大加干涉和阻撓,迫害主戰派。多人被罷免和殺害,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均寫于詞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翻譯
《小重山》一詞表達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復雜心情,均寫于詞中。下面是我整理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翻譯 篇1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注釋
1、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
4、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5、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6、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7、舊山:家鄉的山。
8、付:付與。
9、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10、知音:《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國·曹丕《與吳質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絕弦於鐘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嶧》詩:“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明·唐順之《謝病贈別高參政》詩:“逝將歸舊林,復此別知音。”浩然《艷陽天》第六九章:“(彎彎繞)可見到‘知音’了,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
創作背景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岳飛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參軍,至北宋滅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將宗澤麾下英勇作戰,升為秉義郎,自那時候,他就獻身抗金戰場。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他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形成西起川陜,東到淮北的抗金戰線,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系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甚至殺害,而對岳飛,此時秦檜還不敢動,但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翻譯 篇2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朝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譯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鳴叫聲將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已是月更時分。起來獨自繞著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沒有人聲,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頭。家鄉的山上松竹已長大變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句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注釋
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
月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舊山:家鄉的山。
付:付與。
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這首《小重山》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但是通過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隱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上片著重寫景。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了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著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里”暗示夢回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后,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達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凄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其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復雜性。
下片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換頭三句,慨嘆歲月如流,家鄉長久淪陷,歸期遙遙無望。作者自二十歲從軍,出生入死,與金兵浴血奮戰,決心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五岳祠盟記》),為國家建立豐功偉業。可是十多年已經過去,頭發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園,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每當他想到這里,怎能不義憤填膺、憂心如焚呢?所謂阻歸程,實際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遙遠,難以歸去,而是暗喻著對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因為當時正是秦檜弄權,氣焰十分囂張時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現手法,彈出弦外之音,讓讀者去體會。
結拍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據《呂氏春秋本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鐘子期能從琴聲中體會出他的心事。后來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秦檜上臺后,迎合趙構的旨意,對堅持抗金的主戰派進行無情的打擊和迫害,將他的親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實現其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這三句表達了作者抱負難以實現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統治下南宋的黑暗現實。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郁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郁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托諸驚夢;所愿不得償,則托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于當軸,致坐失機宜,而托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托體比興也”,如此評斷,亦可謂知套岳帥之良苦用心也。
從寫作手法說,《滿江紅·怒發沖冠》多用賦體,直陳其事,慷慨激昂,凝聚著岳飛忠貞報國的豪邁精神和戰斗雄姿。這首《小重山》則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揚頓挫,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是很高超的。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含蓄雋永,明麗婉轉,寓情于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分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者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馀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創作背景
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岳飛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宋高宗趙構及朝內主和派對其大加干涉和阻撓,迫害主戰派。多人被罷免和殺害,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均寫于詞中。
小重山的詞牌格律
小重山有四種格律:
1、正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韻。以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為代表。按和凝詞前段第二句“群仙初折得、郤詵枝”,“群”字平聲。
第三句“曉花擎露妒啼妝”,“曉”字仄聲。結句“精神出、御陌袖鞭垂”,“御”字仄聲。后段第二句“管弦分響亮、探花期”,“管”字仄聲。
第三句“光陰占斷曲江池”,“光”字平聲。又毛滂詞前段結句“玉堂客、于此勸春耕”,“玉”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所采平韻二詞。
2、變體一
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韻。以趙長卿《小重山·一夜中庭拂翠條》為代表。此與薛詞同,惟前后段兩結句各添一字異。
按張先集有《感皇恩》詞“延壽蕓香七世孫,華軒承大對、見經綸。溟魚一息化天津。袍如草,三百騎、從清塵。玉樹瑩風神,同時棠棣萼、一家春。十年身是鳳池人。
蓬萊閣,黃閤坐、遲談賓。”正與此同。《詞律》誤刻《感皇恩》后,不知宋詞《感皇恩》體從無用平韻者,張詞蓋《添字小重山》也,故錄趙詞以證之。
3、變體二
雙調五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韻。以《梅苑》無名氏《小重山·不是蛾兒不是酥》為代表。此與薛詞同,惟前段第二句減一字異。
按《梅苑》詞三首,一首“一枝照水弄精神”,一首“依稀丹萼動紅云”,又元劉景翔詞“紅香浮玉醉客頹”,并與此同。
前段結句“浮”字本十一尤韻,按《中原雅音》,“浮”字付無切,又吳越間方言“浮”讀作“無”,故可借押。
4、變體三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以黃子行《小重山·一點斜陽紅欲滴》為代表。此調例押平聲韻,此詞押入聲韻,即《樂府指迷》所謂平聲字可以入聲替也。
擴展資料:
格律對照:
一、正體
1、例詞:唐代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仄平平。
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東風吹斷玉簫聲。宮漏促 簾外曉啼鶯。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仄平平。
愁起夢難成。紅妝流宿淚、不勝情。手挼裙帶繞花行。思君切、羅幌暗塵生。
2、翻譯
春天已到長門宮,春草青青,梅花才綻開,一點點,未開勻。取出籠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兒玉一樣晶瑩,想留住消晨的好夢,咂一口,驚破了一杯碧綠的春景。
層層花影掩映著重重門,疏疏簾幕透進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黃昏。兩年第三次辜負了春神,歸來吧,說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溫馨。
二、變體二
1、例詞:佚名《小重山·不是蛾兒不是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不是蛾兒不是酥。化工應道也難摹。花兒清瘦影兒孤。多情處、時有暗香浮。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試問玉肌膚。夜來霜雪重、怕寒無。一枝欲寄洞庭姝。可惜許、祇有雁銜蘆。
2、翻譯
既不是蛾兒也不是酥兒,就是畫家來了也很難找到臨摹的角度,花看起來是那么的清秀,影子卻那么的孤單,再多情的人,也有失落的時候。
我想問問玉肌膚,夜里的雪怕寒冷嗎,一枝想要爬出洞來的庭姝,可惜了,只有大雁銜來了蘆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重山
小重山是詞牌名嗎
《小重山》是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奩集》入“雙調”。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作者賀鑄(1052-1125)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居衛州(今河南汲縣)。
《?小重山?》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注釋?:
1、長門:長門宮,漢代宮名。漢武帝的陳皇后因妒失寵,打入長門宮。這里以“長門”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獨的住所。
2、些子:少許。破:綻開、吐艷。
3、碧云:指茶團。宋代的茶葉大都制成團狀,飲用時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顏色。籠碾:兩種碾茶用具,這里作為動詞用,指把茶團放在各種器皿中碾碎。玉成塵:把茶團碾得細如粉塵。這里“玉”字呼應“碧”字。
4、留曉夢:還留戀和陶醉在拂曉時分做的好夢中。
5、一甌春:指一盂茶。甌:盆、盂等盛器。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蘊變得豐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這一甌濃液之中。
6、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時間而言是兩年或兩年多,就逢春次數而言則是三次。東君:原指太陽,后演變為春神。詞中指美好的春光。
翻譯?:
春天已到長門宮,春草青青,梅花才綻開,一點點,未開勻。取出籠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兒玉一樣晶瑩,想留住消晨的好夢,咂一口,驚破了一杯碧綠的春景。
層層花影掩映著重重門,疏疏簾幕透進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黃昏。兩年第三次辜負了春神,歸來吧,說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溫馨。
賞析?:
這首詞,以惜春為抒情線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個感情豐富而專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品的開頭描繪出初春好景象:“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詞人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顯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為全詞定下了基調。
開頭的幾句耐人尋味:第一,首句是借用五代薛昭蘊《小重山》詞之一的成句,劈頭傳出了春的消息。長門,原漢宮名。它是漢武帝陳皇后阿嬌失寵后居住的地方,后來多以它代指“冷宮”。李清照以“長門”入詞,則包含有兩層意思。
一是暗示自己有一種難言的幽傷,借用上述薛昭蘊宮怨詞的意境,為下文表達這種幽傷作了情緒上的鋪墊。
二是生動地表現了春天的特有聲息。“春到長門春草青”,一句連用兩個“春”字,描摹出春天一到,春草即刻舒展身姿的情態,給人以春風拂面的快感。不僅寫出了春的神奇,還借春草在經歷了寒冬之后對春天的渴盼,暗示女詞人回到丈夫身邊的無限快感。
以《小重山》為詞牌的詞
《小重山》是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奩集》入“雙調”。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典范詞作:
1.【宋】賀鑄《小重山·花院深疑無路通》
2.【宋】米友仁《小重山·醉倚朱闌一解衣》
3.【宋】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4.【宋】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紅蓼汀》
5.【宋】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6.【宋】姜夔《小重山·人繞湘皋月墜時》
7.【宋】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8.【元】王哲《小重山·堪嘆犢兒堪嘆牛》
小重山
【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簡析】
一個充滿熱情的夢,就這樣被驚破了。一腔嘯嘆難盡的心事,是只有借琴音來傾訴的了---那是這位抗金志士“還我河山“的血脈之賁張呵!然而,在“議和“聲浪甚囂塵上之中,誰又是這聲裂弦索的真正知音?故園的山竹老了,壯士的鬢發白了,此刻充斥詞境的,便只有朦朧月光下蟋蟀的凄苦悲吟……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