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納蘭性德下闋如何抒情,納蘭性德的菩薩蠻詩意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菩薩蠻納蘭性德下闋如何抒情,以及納蘭性德的菩薩蠻詩意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及翻譯賞析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tuán)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翻譯及注釋
翻譯 試問我為何輕易地離別?一年能有幾次圓月。北國的楊柳剛剛?cè)玳L絲,家園已是三春過盡時。春天歸去我卻不能歸,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鵑怨恨未消。
注釋 1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2問君:詞人自問。3一年能幾團(tuán)圓月:指自己與家人一年能團(tuán)聚多久。4乍(zha)如絲:指剛剛吐出新綠時。5故園:指詞人家所在的北京。6春歸:乘春而歸家。7松花:松花江。8啼鵑(tijuān):鵑,杜鵑,傳說杜鵑啼叫聲為「不如歸去」。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賞析
上闋由問句起:「問君何事輕離別」,這句是詞人故意模擬妻子口吻質(zhì)問自己:你為何輕視離別?表面上是妻子惱我,骨子里是我諒妻子,筆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幾團(tuán)圓月」句,其悵嘆離多會少之情已見。詞人并不是「輕離別」,只是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他隨扈出行,不得不離,不得不別。「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二句出之以景語,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凄。「乍如絲」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北地的季節(jié)在仲春,那么此時「故園」也就春意闌珊了。
下闋明確點出「歸不得」的緣由,即扈駕從巡,身不由己。「春歸歸不得」一句上承「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言春盡而不能歸的悵惘心情。「兩槳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詞人反其意而用之,說是因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實際上是怨侍衛(wèi)之差事阻其歸家與妻子相聚。結(jié)篇二句是此時心態(tài)的描寫,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猶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靜。
全詞話語直致,但內(nèi)容曲折,首句的擬言和結(jié)句的用典都為本詞增加深沉宛轉(zhuǎn)之情,深婉感人。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份,詞人隨從康熙到盛京告祭祖陵,并巡視吉林等地。當(dāng)時天氣還很寒冷,詞人想起了遠(yuǎn)在北京的妻子,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詞,抒寫了對閨中妻子的思念。 詩詞作品: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詩詞作者:【 清代 】 納蘭性德 詩詞歸類: 【思念】、【懷人】、【孤寂】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原文_翻譯及賞析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余觴,臨風(fēng)淚數(shù)行。粉香看又別,空剩當(dāng)時月。月也異當(dāng)時,凄清照鬢絲。——清代·納蘭性德《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余觴,臨風(fēng)淚數(shù)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dāng)時月。月也異當(dāng)時,凄清照鬢絲。 離別寫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催促春花盛開的鼓聲一直還沒有停,酒醒之后已經(jīng)看見落花紛紛揚揚。不忍傾杯一飲而盡這酒杯中殘余的薄酒。面對秋風(fēng),離情別緒頓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可愛的人兒阿,如今這離別又出現(xiàn)在眼前,寂空無所依,只留下一輪圓月,獨立天際,甚至就連這月亮也與當(dāng)時我們在一起時不同,你看這凄涼的清光縷縷地照在我的青絲上,如何不催人淚下。
賞析二
這首詞通過臨別前和臨別時的環(huán)境以及心理描寫,來渲染相思之情。上片通過臨別前飲酒與心緒不寧的矛盾心態(tài),下片更進(jìn)一步,通過寫馬上要離別時,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強(qiáng)烈情感,表達(dá)了面對離別而無法自禁的劇烈情感變化。
上片情感表現(xiàn)還在自控的范圍內(nèi),最多是愁腸百結(jié)而“不忍覆余觴”,實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臨風(fēng)淚數(shù)行”,或許情人問起,她可能還會忍住說是眼中吹進(jìn)了沙子。
下片就顯然增強(qiáng)了情感。眼看馬上所愛的人就會很難再看見一次,情感上難以忍受,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腸寸斷的了,她卻說就連物也并非原來的物了,天上那輪見證過你我二人愛情事實的圓月也突然冷酷無情起來,這營造了一種極大的內(nèi)心恐懼感、寂寞感、空虛感。
這首詞中“催花未歇花奴鼓”句引了唐代玄宗時人物李璉的典故。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孫,是唐朝宗室讓皇帝李憲的長子,正由于他是讓皇帝的長子,所以被封為汝陽郡王。他小名叫花奴,是個長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并且音樂能力很強(qiáng),可謂才貌雙全。他還擅長弓和羯鼓,聰明敏捷。眾所周知,唐玄宗也是歷史上一個極富藝術(shù)修養(yǎng)的皇帝,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是行家,身邊有個多才多藝、才貌雙全的美男子花奴,玄宗當(dāng)然對他很是喜歡,并曾親自教他音律,據(jù)說玄宗還親自教授他羯鼓。
賞析
這詞要從唐朝說起,《菩薩蠻》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據(jù)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不是菩薩也發(fā)脾氣耍蠻的意思。
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璡小字“花奴”。奴是暱稱,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就叫“寄奴”,李白也稱自己的兒子為明月奴。李璡善羯鼓,羯鼓,一種樂器,狀如漆桶,下承以牙床,鼓之兩頭俱擊。據(jù)說此樂器出自匈奴。
玄宗也善羯鼓,因此對李璡特鐘愛之,曾說:“花奴姿質(zhì)明瑩,肌發(fā)光細(xì),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墮也。”(見《羯鼓錄》)又,玄宗嘗于二月初一晨,見宮中景色明麗,柳杏將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臨軒縱擊一曲《春光好》,曲終,花已發(fā)坼。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玄宗以鼓催花的狂妄自豪和祖母則天大帝以詩催花的做法一脈相承。
唐朝人的任性縱情總帶著天親地近的色彩,有新石器時代對著紅日高山叢莽舞蹈的肆意。后來達(dá)官貴人筵席之上常擊鼓為樂,以助酒興。然而后來人少有那種肆意無畏的興頭,多了不忍覆余觴的小心翼翼,越是想留存好景越是容易多愁善感,臨風(fēng)淚數(shù)行的氣質(zhì)所為就有刻意的蕭瑟和黯然了。
容若這首詞由離筵寫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實,花開即落,暗語好景不常。用盛筵將散,離別在即的情景,表達(dá)了傷春傷別的惆悵。下闋承上闋情景情緒再加點染,進(jìn)一步刻畫今日空自對月的寂寞凄清。結(jié)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實處,寫月下的癡情思念,無法排解的愁苦幽傷。
創(chuàng)作背景 清代中后期,詞人愛妻盧氏去世,詞人為了紀(jì)念與哀悼亡妻,于是寫下了這首《菩薩蠻》。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宋代·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婉約 , 追憶離別洛陽城東西,長作經(jīng)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南北朝·范云《別詩二首·其一》
別詩二首·其一
南北朝 : 范云
離別重逢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zhuǎn)數(shù)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fù)你千行淚。——宋代·柳永《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zhuǎn)數(shù)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fù)你千行淚。 宋詞精選 , 離別 , 相思思?xì)w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原文_翻譯及賞析
春云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fēng)。柳菸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乾,夕陽無限山。——清代·納蘭性德《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 春云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fēng)。
柳菸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乾,夕陽無限山。 寫景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的傍晚,簾外雨收云散,濛濛的飛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飛還住。獨居在高樓之上,無人相伴,只能感受到從四面八方吹來的料峭春風(fēng)。
樓外柳絲已經(jīng)凝成輕煙,暮色降臨,籠罩在樓頂?shù)镍x鴦瓦上。不要再憑欄遠(yuǎn)望,夕陽下綿延不盡的遠(yuǎn)山,只能引起內(nèi)心的無盡傷悲。
賞析
上闋,詞人以漸進(jìn)的手法寫主人公獨立小樓所見之景。首二句寫主人公眼看樓外云散雨住,飛絮牽住蝴蝶飛行的腳步,一派春意闌珊之景,這樣美好的景致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來,詞人馬上反跌一筆,“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fēng)”,兩句與樓外之景形成鮮明對比,主人公在小樓上,只能望著遠(yuǎn)處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來的涼風(fēng),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隱隱的傷感。
下闋首二句續(xù)寫春色,景情交融:樓外是楊柳青青,暮色冥冥,煙籠翠瓦,樓中人則心有戚戚,籠在心頭的是那如煙霧般的愁緒,進(jìn)而逼出“休近小闌乾,夕陽無限山”兩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憑欄望遠(yuǎn)啊,在這蒙蒙之色中,只能眼見夕陽漸漸低沉,落入遠(yuǎn)山,而思念的人更在遠(yuǎn)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傷感罷了。結(jié)尾兩句,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已無從考證。“傷春悲秋”作為中國古代文人一種特有的情結(jié),長久寄居于各種詩詞歌賦中,文人總多愁善感,大自然里的萬物都有可能激起萬千思緒,有“小李煜”之稱的納蘭心思本就細(xì)膩敏感,自然也不例外,這篇菩薩蠻便是他由思婦的角度所寫的傷春之作。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
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沒幸章臺成別恨,有情灞岸管離愁。塞垣多少思?xì)w客,留著長條贈遠(yuǎn)游。——明代·朱栴《官橋柳色》
官橋柳色
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
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
沒幸章臺成別恨,有情灞岸管離愁。
塞垣多少思?xì)w客,留著長條贈遠(yuǎn)游。 柳樹 , 寫景 , 抒情惜別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fēng)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jì)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yuǎn)流。弱湍馳文紡,閑谷矯鳴鷗。迥澤散游目,緬然睇曾丘。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xiàn)酬。未知從今去,當(dāng)復(fù)如此不?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魏晉·陶淵明《游斜川》
游斜川
魏晉 : 陶淵明
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fēng)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jì)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
開歲倏五日,吾
展開閱讀全文∨
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fēng)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fù)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jì)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
寫景 , 抒情 , 消極愁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唐代·崔護(hù)《題都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
唐代 : 崔護(hù)
寫景 , 故事抒情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_翻譯及賞析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tuán)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清代·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tuán)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思念 , 懷人孤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試問我為何輕易地離別?一年能有幾次圓月。北國的楊柳剛剛?cè)玳L絲,家園已是三春過盡時。
春天歸去我卻不能歸,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鵑怨恨未消。
賞析
上闋由問句起:“問君何事輕離別”,這句是詞人故意模擬妻子口吻質(zhì)問自己:你為何輕視離別?表面上是妻子惱我,骨子里是我諒妻子,筆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幾團(tuán)圓月”句,其悵嘆離多會少之情已見。詞人并不是“輕離別”,只是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wèi),他隨扈出行,不得不離,不得不別。“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二句出之以景語,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凄。“乍如絲”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北地的季節(jié)在仲春,那么此時“故園”也就春意闌珊了。
下闋明確點出“歸不得”的緣由,即扈駕從巡,身不由己。“春歸歸不得”一句上承“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言春盡而不能歸的悵惘心情。“兩槳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詞人反其意而用之,說是因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實際上是怨侍衛(wèi)之差事阻其歸家與妻子相聚。結(jié)篇二句是此時心態(tài)的描寫,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猶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靜。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份,詞人隨從康熙到盛京告祭祖陵,并巡視吉林等地。當(dāng)時天氣還很寒冷,詞人想起了遠(yuǎn)在北京的妻子,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詞,抒寫了對閨中妻子的思念。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yuǎn),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鉤。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云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更數(shù),幾段新愁。(版本二)——宋代·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宋代 :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yuǎn),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yuǎn),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婉約 , 女子 , 離別思念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西洲曲
南北朝 : 佚名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 樂府 , 民歌 , 梅花 , 女子思念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fēng)遙。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唐代·祖詠《江南旅情》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fēng)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江南 , 景色 , 思念家鄉(xiāng)
關(guān)于菩薩蠻納蘭性德下闋如何抒情和納蘭性德的菩薩蠻詩意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