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于鵠怎么讀,詩人于鵠的拼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人于鵠怎么讀,以及詩人于鵠的拼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于鵠的“鵠”字讀音是什么?
漢字】鵠
【筆畫數】12
【筆順】312125135451
【漢語拼音】hú
【拼音編碼】
hu2
【五筆編碼】
tfkg
【繁體字】鵠
【gbk編碼】f0c0
【鄭碼】mbjr
【注音符號】ㄏㄨˊ
【廣東話】guk1
huk1
【漢字編碼位置】(詳細)
◆〖內碼〗國標內碼gbk;gb2312;
◆〖可用〗dos,windows系統及其他中文系統均可用;
◆〖用法〗直接粘貼即可.
【簡單釋義--來源于金山詞霸】鵠
hú
釋義1水鳥,形狀像鵝,體較鵝大,鳴聲宏亮,善飛,吃植物、昆蟲等(亦稱“天鵝”):~立。~望(殷切盼望)。~候。
=====================
【詳細釋義--來源于漢語大詞典】
鵠1
[hú
ㄏㄨˊ]
“
鵠1
”的簡化字。
鵠2
[ɡǔ
ㄍㄨˇ]
“
鵠2
”的簡化字。
鵠3
[hè
ㄏㄜˋ]
“
鵠3
”的簡化字。
原來是為了錢的詩句
《秋雨嘆》,《江南曲》。
1、開花無數黃金錢唐杜甫《秋雨嘆》2、暗擲金錢卜遠人唐于鵠《江南曲》3、石竹金錢何細碎唐白居易《牡丹芳》4、敕賜金錢二百萬唐白居易《母別子》5、萬人樓下拾金錢唐顧況《宮詞五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_,生于河南新鄭。于鵠(hú),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年間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前后在世)。顧況,字逋翁,號華陽真逸(隱),蘇州海鹽縣(今浙江省海鹽縣)。
巴女謠于鵠拼音版
古詩原文:
巴女謠
[唐]?于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古詩翻譯:
一個巴地小女孩騎著牛兒,唱著竹枝詞,沿著處處盛開著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古詩賞析: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閑雅的巴女放牛圖。“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
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漾,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面,亢聲唱著山歌,沿著江邊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轉家去。如此山鄉風味,極其清新動人。
古人說:“詩是有聲畫。”這首小詩就是如此,因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豐富的色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綠和竹篙上紫、白相間的槿花),而且還有姑娘清脆的歌聲。《竹枝詞》是流行在巴渝一帶的民歌,從詩人劉禹錫的仿作來看,
謳歌天真純潔的愛情是它的基本內容。從此詩中可以想見,這位巴女正是在縱情歌唱著她青春的情懷,這從“藕絲菱葉”似平也能得到一點暗示。而目,妙就妙在她是騎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著,像移動的電影鏡頭一般,慢慢地把讀者的視線引向空闊的遠方。
“不愁日墓還家錯,記得芭萑出槿籬”,使整首詩充滿樂觀開朗的氣息,給予讀者一種健康的美的享受
于鵠的鵠怎么讀(鵠這個字怎么讀音)
1、鵠這個字怎么讀音是什么。
2、于鵠的讀音怎么讀。
3、這個鵠字怎么讀。
4、鵠這個字讀什么拼音。
1.音同“湖”,二聲。
2.鴻鵠:天鵝。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于鵠怎么讀 于鵠的讀音
1、于鵠讀音:yú hú;
2、于鵠(hú),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年間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前后在世)。代宗大歷、德宗間中間久居長安,應舉不第,后隱居漢陽。貞元中歷佐山南東道、荊南節度使幕。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