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婦吟有多少句,秦婦吟內容
大家好,關于秦婦吟有多少句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秦婦吟內容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簡述韋莊《秦婦吟》的藝術成就
《秦婦吟》是晚唐詩人韋莊的代表作,也是唐代泱泱詩國最長的一首敘事詩。盡管該詩因內容的復雜而橫遭非難,可是它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卻不出當代就產生了非凡的轟動效應:許多人家的屏風、幛子上都寫有這首詩,“流于人間,疏于屏壁”,“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杜牧《唐故平廬軍節度巡官隴西府君墓志銘》述李戡之語);連邊遠的敦煌地區,都流傳著10種該詩的手抄本(參見《〈秦婦吟〉敦煌寫卷的新發現》,載《光明日報》1983年6月7日);李唐貴族也惱羞詩內“天街踏盡公卿骨”之類的詩句(見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韋莊本人竟深怕轟動背后藏殺機,派家人四處回收抄本,不準其弟將該詩編入自己的詩集(同前)。 這首七言古詩全長238句,1666字,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146句,1022字,寫黃巢義軍攻占長安、主人公秦婦被掠為新貴眷屬的經過;后半部92句,644字,寫秦婦逃出長安,東奔洛陽沿途的見聞和感想。從敘事詩應具備的藝術特色著眼,長詩極富功力地塑造了三位代表不同社會層面的典型人物;編織了深情委婉的既現實又離奇的故事情節;使用許多具有音樂旋律美的佳句鋪排人物、故事、場景,集中體現了唐代詩歌藝術的博大與完美。 詩中主人公秦婦是一位美麗、善良、堅強的貴族姬妾。一場突如其來的戰亂把她推入了苦難的深淵。她的性格由懦弱漸漸變為堅強。生活又逼她四處漂泊,其思想又由不諳世事轉為深味人間苦澀。開篇的“斜開彎鏡懶梳頭,閑憑雕欄慵不語”浮雕般地再現了她的貴族姿容。如此嬌嫩的弱女子,面對刀光血影的兵災搶掠,只能“不敢踟躕久回顧,旋梳蟬鬢逐軍行”(文內《秦婦吟》詩句一律不注明)。但是,淪為新貴眷屬之后,壓抑的內心逐漸萌生了怨憤:“夜臥千重劍戟圍,朝夕一味人肝膾。鴛帷縱入豈成歡,寶貨雖多非所愛?!边@一段由腹誹到詛咒,由憎恨到出逃的性格成長邏輯,正是秦婦在矛盾旋渦中不斷成熟的標志。當她來到華陰縣,投宿山神廟中,聽了山神一番無奈的申訴之后,時災震撼了她的心靈:“妾聞此語愁更愁,天遣時災非自由。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贝撕?,當她再度前行,來到新安縣,向田間老翁乞食壺漿,聽到老翁一段哭訴之后,使她又一次產生了理念上的升華:“妾聞此老傷心語,竟日闌干淚如雨。出門惟見亂梟鳴,更欲東奔何處所。”不難看出,秦婦作為一名封建時代被污辱與被損害的女性,有著足夠的概括性:作者既可以托己寓婦,通過秦婦的顛簸無依,寄托個人前半生的辛酸;又可以化眾為一,借助秦婦的含辱忍垢,表達出廣大婦女在戰爭年代所遭受的種種不幸。 金天神是一位頗具浪漫色彩的奚落對象。按常情講,作為一尊“神”,自然會力大無比,可以主宰天上與人間的一切。可是這位山神爺,眼下自身難保。他既不能制止邪惡橫行,又不會降福于民。作者的弦外之音是:這樣的山神有何用?但是,“皇權神授”一向是封建時代的統治思想。秦婦的仰賴于神,神的無能為力,恰與屈原在《離騷》里罵天國門子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郭沫若先生認為這一形象塑造得“很有趣”,“落難女子向金天神求保佑,金天神說‘不行,我也要準備去逃難了’”(見《人民文學》1959年1月號《郭沫若談〈秦婦吟〉》)。仔細品味,這里包孕著作者極為豐厚的難言之隱:它可以有作者虔誠的忠君意識,可以有對李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深切憂慮,還可以有怨恨關東諸侯的見死不救、坐觀時變、以收漁翁之利??傊@一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內心深處憂患意識的曲折映現。 新安翁是在戰火中茍延活命的中、小地主代表。這些人雖然平時很富有:“小姑慣織褐絁袍,中婦能炊紅黍飯?!钡挥龅奖?,也是遭害最為深重的一個階層,因為無數兵家所必需的糧草錢財,多半要從盤剝他們得到補充。對此,詩中形象地描繪道:“千間倉兮萬斯箱,黃巢過后猶殘半?!绷x軍如此,官軍又如何呢?“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卷土?!笨梢哉f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感嘆良深的是:“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萬家。朝饑山草尋蓬子,夜宿霜中臥荻花?!崩衔痰倪@些痛苦呼告,既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再現,也是作者體恤百姓的感情流露。 敘事詩還應立足于講故事。但是,中國詩歌卻一向以“言志”、“緣情”為主,直到中、晚唐,才逐漸由清空的抒情,轉向較為寫實的敘事。像白居易就因“拙于紀事,寸步不遺”(宋蘇轍《詩病五事》)而遭到后人非難。其實,這正是新型筆調由市井轉向朱門、宮廷的一種浸潤??梢韵胍?,生當晚唐的韋莊,受到這股詩潮的影響,在敷演情事方面可謂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實屬難能可貴了。 它的繼承,是指情節緊湊、單一,處處顯示著人物在生死場上的不懈搏擊,十分扣人心弦。為此,作者鋪排了三個情節高潮:第一高潮是在長安城破之日,“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的危難關頭,主人公竟能得全于刀鋸,這是“九死一生”;第二高潮是在主人公熬過三年“終日驚憂心膽碎”的日月之后,又終于逃出了人吃人的死城長安,這也恰似“虎口余生”;第三個高潮是在眼見饑饉遍野,無路可走之時,偏偏遇到金陵來客的明言指點,這更是“絕途逢生”。如此簡括且不乏味的情節波瀾,正是對傳統的單線故事情節的良好繼承。這對渲染兵連禍結、生民慘遭涂炭的創作主旨極為有利,也是長詩具有社會批判價值的直接體現。 它的創新,在于以倒敘法取代平鋪直敘法;以主人公自敘取代作者的轉敘。歷數先秦至漢、唐眾多著名的長篇敘事詩,多采用平鋪直敘法;該詩則不然,它開篇即安排主人公與作者在洛陽城郊相遇,借以引出主人公倒敘從長安開始的有頭、有身、有尾的故事。這樣布局,能作到首尾圓合,使結末的主人公與作者,仍可同趨江南樂土,從而給讀者以“整一性”的印象。此外,詩中以人物自敘代替作者講敘,也是對傳統的“作者即人物”的一種摒棄。敘事詩既然要塑造典型,就應該讓人物在情節的推衍中漸次顯露獨有的風采。他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當是典型性格的再現,而不是作者本人簡單的參與。這種取代,多來自唐代變文和民間說唱故事的影響,也是作者不停留于生活的實在性,進而創造性地去提煉生活的可能性的一種可喜的進步。 最后是長詩的語言具有抑揚、頓挫、徐疾等方面的旋律美。《文心雕龍·聲律》篇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贝搜灶H中肯綮。所謂“異音相從”是指語言的節奏;所謂“同聲相應”,是指語言的韻律。長詩在這兩方面所構成的多種旋律,為人物、情節、場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先說節奏。作者總能在乎仄和對仗中,給人以勻稱、錯落的美感。以平仄而論,主要是借助于每個字音在調值上的高低長短,使得高與低、長與短彼此兩兩相配。具體講,則是每當出句是平腳時,對句一般則要配之以仄腳的;反之亦然。試以詩中秦婦來到華陰縣的開頭兩聯為例: 明朝曉至三峰路,(平平仄仄平平仄) 百萬人家無一戶。(仄仄平平仄仄平) 破落田園但有蒿,(仄仄平平仄仄平) 摧殘竹樹皆無主。(平平仄仄平平仄) 再以對仗而論,主要是利用字詞的同類概念和對立概念,使每兩個音節(或單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個節奏單位則相當于一個雙音詞(或單音詞),甚至是詞組。例如,描寫長安城破時一片慌亂情景的詩句: 南鄰——走入——北鄰——藏, 東鄰——走向——西鄰——避。 北鄰——諸婦——咸——相湊, 戶外——崩騰——如——走獸。 這樣誦讀,便可求得音響節奏和意義單位的基本一致,也可產生行云流水般的明快感。整體來講,古體詩不同于近體詩。古體的平仄和對仗都較寬松;但不少風格高古的詩家,還多著意于粘對,因為,只有粘對才可以使聲調多樣化:如果不“粘”,前后兩聯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也雷同了。 再說用韻。這是指韻部相同的字,在詩句尾端反復出現,也就是通常說的“押韻”。它可以從音響的回還往復、前呼后應之中,給人以復沓的美感。長詩基本采用四句一換韻的“入律”寫法,使平韻和仄韻交替出現。正如王力先生所講:“這種仄韻和平韻交替,四句一換韻,到后來成為入律古風的典型?!保ā豆糯鷿h語》下冊,第二分冊,第1453頁)如果說,音樂上的二重奏會給人以聽覺上的協調感,那么押韻合轍的詩歌也會給人以類似的感受。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元稹的《連昌宮詞》等“元和體”敘事長詩,無一不具備上述特征。 由此可見,韋莊的《秦婦吟》不僅突破了中國古典詩歌重抒情、輕敘事的傳統,躍居唐代敘事詩之首位,而且還憑著它在中國詩史上第一個有主名的優勢,堪與“長詩之圣”《孔雀東南飛》(該詩無主名,字數僅比《秦婦吟》多不足百字)媲美。正如韋莊當年所宣稱的那樣:“我有歌詩一千首……斑斑布在時人口。”(《韋莊集·乞彩箋歌》)可以想見,這千首詩中最膾炙人口的要算《秦婦吟》了,因為他以此詩贏得了“秦婦吟秀才”的美稱。 有滿意答案又不采納,以后會沒人敢回答的,希望對您有幫助,望采納,您的采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樂府三絕——秦婦吟
從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冬到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春,即黃巢起義軍進駐長安的兩年多時間里,唐末農民起義發展到高潮,同時達到了轉捩點。由于農民領袖戰略失策和李唐王朝官軍的瘋狂鎮壓,斗爭空前殘酷,百姓蒙受著巨大的苦難和慘重的犧牲。韋莊即因應舉羈留長安,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臥病。他便成為這場震撼神州大地的社會巨變的目擊者。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在他離開長安的第二年,即中和三年,在東都洛陽創作了這篇堪稱他平生之力作的史詩。
此詩借一位逃難的婦女之口描述了唐末黃巢起義時的社會亂象,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全詩情節曲折豐富,結構宏大嚴密,語言流麗精工,在思想與藝術兩方面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為中國古代敘事詩樹立了一座豐碑。因在詩成當時就深受人們稱賞,詩人還得到“秦婦吟秀才”的雅稱。后人把此詩與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北朝樂府《木蘭辭》并稱為“樂府三絕”;也有人認為它是繼杜甫“三吏三別”和白居易《長恨歌》之后唐代敘事詩的第三座豐碑。
長詩《秦婦吟》全詩可分四個大的段落。第一大段由開始的“中和癸卯春三月”到“妾亦與君停玉趾”共八聯十六句,是全詩的引子,敘述作者與一位長安城奔東都洛陽的女子(即秦婦)途中相遇的情形。
此外,這首秦婦吟其實是在近代發現的敦煌遺書中找到的原本,倘若敦煌遺書不存于世,那么這首千古絕詩可能也會被淹沒在歷史中再也無人知曉了。
秦婦吟是中國第幾長的敘事詩
《秦婦吟》是中國長篇敘事詩,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作者是唐朝末年的韋莊。全長238句,1666字,時跨三年。
唐代詩人誰以長篇敘事詩秦婦吟聲名大振
唐代詩人韋莊以長篇敘事詩秦婦吟聲名大振
拓展:
韋莊(約836年-910年),晚唐詩人、詞人,唐亡后,任前蜀宰相。韋莊的詞與溫庭筠齊名,世人稱“溫韋”。所作長詩《秦婦吟》,借一位逃難女子“秦婦”之口,描繪黃巢起義時的社會亂象,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肚貗D吟》一出,風靡一時,盛況空前,韋莊也被呼為“秦婦吟秀才”。后人把此詩與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北朝樂府《木蘭辭》并稱為“樂府三絕”。
《秦婦吟》殘片
《秦婦吟》是敘事長詩,最著名是如下幾句: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采樵斫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關于秦婦吟有多少句和秦婦吟內容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