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古詩有哪些,出塞詩有哪些古詩
大家好,關于出塞的古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出塞詩有哪些古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出塞的古詩有哪些?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就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塞:邊疆關塞。胡馬:敵人的軍隊。
前兩行詩意:自秦、漢以來,邊疆一直都在無休止地進行戰爭,月照關塞,自然想到無數征人戰死邊疆未能回還。
[編輯本段]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詩譯文:
1)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2)
秦漢以來,明月還是那樣照著關塞,
離家萬里遠征,將士至今沒有回還。
如果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還在,
就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3)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如果英勇善戰的將軍們依然健在,絕不會讓匈奴的兵馬越過陰山。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2003年,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對“龍城飛將”的注釋做出修改:“龍城”指奇襲匈奴圣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并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5.胡馬:指敵方的戰馬。胡,古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
6.陰山:山名,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境內,漢時匈奴常常從這里南下侵擾中原地區。
7. 不教:不叫,不讓。
8. 度:越過
[編輯本段]唐·馬戴《出塞》
唐·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
馬頭沖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
亂斫胡兵缺寶刀。
題解:
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邊塞詩那種激越的詩情和那種奔騰的氣勢外,還很注意語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壯的場面中插入細節的描寫,醞釀詩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夠神完氣足,含蓄不盡,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金帶連環”四字,極精美。“金”字雖是“帶”字的裝飾詞,但又不僅限于裝飾“帶”字。看似寫戰袍,目的卻在傳達將士的那種風神俊逸的豐姿。“馬頭沖雪”的“沖”字,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動詞。作者不用帶雪、披雪,而用沖雪,是要用這個動詞傳出人物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內心的壯烈感情。“金”字和“沖”字,都極簡煉而又很含蓄,都為激揚的詩情涂上了一層莊嚴壯麗的色彩。在著重外形描寫時用一兩字透露人物內心的美,使人讀后感到詩情的既激揚又精致,沒有那種簡單粗獷,一覽無余的缺點。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卷旗”,避免驚動敵人,的是夜間劫營景象。因風疾所以卷旗,一以見戰事之緊急,再以見邊塞戰場之滾滾風塵。這豈只為景物描寫,作者正以戰旗之卷,寫出勇士夜赴戰場的決心與行動。
卷旗夜戰,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實際上只是雷聲前的閃電,為下句作鋪墊。“亂斫胡兵缺寶刀”,才是全詩中最壯烈最動人的一幕。這場“亂斫胡兵”的血戰,場面是很激烈的。“缺寶刀”的“缺”用得好。言寶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殺之烈,戰斗時間之長,最后勝利之奪得,都在此一字中傳出。作者在全詩二十八字中,極為精彩地處理了選材、順序與如何運用并積聚力量等重要問題。前三句,只是引臂掄錘,到第二十六字“缺”時,奮力一擊,流火紛飛。
讀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深感“缺”字韻押得險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勢。而馬戴在這首詩中的這個“缺”字,雖不當韻腳處,卻同樣使人驚賞不置。“亂斫”兩字雖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無“缺”字,則不見作者扛鼎之力。這一個字所傳達的這一真實細節,使詩情達到了“傳神”境界,使全詩神采飛揚。
全詩結構緊密,首句以英俊傳人物風姿,次句以艱難傳人物苦心,第三句以驚險見人物之威烈,結句最有力,以壯舉傳神。至此,人物之豐神壯烈,詩情之飛越激揚均無以復加了。
[編輯本段]出塞詩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選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望薊門
祖 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前出塞九首(選一)
杜 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軍城早秋
嚴 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塞下曲(二首)
盧 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 西 行
陳 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己 亥 歲
曹 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邊塞詩鑒賞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
出塞的古詩
1、出塞二首·其一[作者] 王昌齡[朝代] 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出塞二首[作者] 王昌齡[朝代] 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3、蝶戀花·出塞[作者] 納蘭性德[朝代] 清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4、出塞[作者] 徐錫麟[朝代] 清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5、出塞[作者] 楊炯[朝代] 唐
塞外欲紛紜,雌雄猶未分。明堂占氣色,華蓋辨星文。二月河魁將,三千太乙軍。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
6、出塞[作者] 虞世南[朝代] 唐
上將三略遠,元戎九命尊。緬懷古人節,思酬明主恩。山西多勇氣,塞北有游魂。揚桴上隴坂,勒騎下平原。誓將絕沙漠,悠然去玉門。輕赍不遑舍,驚策騖戎軒。凜凜邊風急,蕭蕭征馬煩。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霧鋒黯無色,霜旗凍不翻。耿介倚長劍,日落風塵昏。
7、出塞·玉關秋盡雁[作者] 吳偉業[朝代] 清
玉關秋盡雁連天,磧里明駝路幾千!夜半李陵臺上月,可能還似漢宮圓?
出塞詩句
出塞的詩句如下:
1、《出塞》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釋義:當敵人來臨時,所有的戰士,都抱著馬革裹尸的心態。不把侵略者趕出去,一定不回來,這就是中國軍人的意志。
2、《出塞二首·其二》王昌齡
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釋義:君不見,古來征戰的人,有多少回來的。城頭上的戰鼓在曠野里震蕩回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在歲月靜好的日子里,你永遠不知道,在某些地方,經歷了怎樣殘酷的廝殺。
3、《出塞》唐·馬戴: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釋義:風神俊逸的戰士,身穿戰袍,騎馬沖雪,一往無前。卷旗夜戰,奇襲單于軍帳,一番搏殺之下,刀都缺了刃,可想見戰爭的激烈。在戰場上,他們是超人。可誰又知道,他們也是人,血肉之軀,只因軍人的身份,讓他們成為巨人。
4、《出塞》宋·王安石: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釋義:王安石出使遼國時,在沿途看到百姓困苦的生活,禁不住憂傷感慨,眼淚伴著細雨打濕了衣衫。自古以來,邊防的重要與邊關百姓的安寧有莫大的關系。如果沒有邊防戰士的敬忠職守,哪有國家的安寧呢?
5、《出塞》梁·劉孝標: 薊門秋氣清, 飛將出長城。絕漠沖風急, 交河夜月明。陷敵摐金鼓, 摧鋒揚旆旌。去去無終極, 日暮動邊聲。
釋義:每當風霜高潔,天氣清朗之際,薊門古都以南是一片大好風光。浩浩沙漠,一望無垠,朔風怒號,交河之畔,如斯美景。敵我兩軍相遇,我軍將領指揮若定,下令一鼓作氣,戰士個個爭相沖殺,所向披靡,攻入敵人的陣地,挫敗敵軍的前鋒,敵將俛首系頸,士卒繳械投降。
于是,我軍的勝利大旗插遍城堡和原野,迎風飄搖,因而軍威大振,氣壯山河。在廣闊的戰場上,終年苦戰,天天日暮聽邊聲,按時作息已成規律,經年累月,就有些厭倦。
出塞有幾首古詩?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2、出塞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譯文: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駿馬出戰,戰斗結束后戰場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頭上的戰鼓聲還在曠野里震蕩回響,將軍刀匣里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
關于出塞的詩有哪些
出塞(13首)_古詩文網
?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 唐代
? 《出塞二首》- 王昌齡 - 唐代
? 《出塞》- 徐錫麟 - 清代
? 《出塞》- 楊炯 - 唐代
? 《出塞》- 皇甫冉 - 唐代
? 《出塞》- 虞世南 - 唐代
? 《出塞·玉關秋盡雁》- 吳偉業 - 清代
? 《出塞》- 張易之 - 唐代
? 《出塞》- 于鵠 - 唐代
? 《出塞》- 鄭錫 - 唐代
出塞王昌齡的古詩
王昌齡的出塞古詩如下:
《出塞·其一》
【作者】王昌齡【朝代】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核空
翻譯: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猛塌(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改知瞎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