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李賀竹比喻什么,李賀寫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竹李賀竹比喻什么,以及李賀寫竹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竹 李賀 竹比喻什么
李賀的《竹》寫了 筍長成竹而后被世人利用
作者借筍抒懷,希望筍驀地長高,暗喻自己有朝一日得到重用
竹子在古詩中常用來比喻什么?
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潔。
作為象形文的“竹”字,也許寓意著:立身要端直,處事要謙卑。
擴展資料:
文化象征
歲寒三友之竹
提及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征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而畫竹則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畫種,我國清代的鄭板橋以畫竹天下聞名。
古往今來,“人生貴有胸中竹”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蘭、竹、菊來表現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品德的鑒戒,如當代詩人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
不僅竹類竹質資源豐富,而且養竹用竹歷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彈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闭f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于娛樂、捕獵或戰爭了。
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在中華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感嘆地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子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喜。這首詩借竹來比喻什么?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迎春”出自李賀的《竹》: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p>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綠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隨著波浪起伏搖擺。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露珠在長滿竹筍的林間小道閃著光亮,那綠色的苔蘚,正輕輕擦著竹根上的白霜。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p>
若將它編織成竹簟,可以送給美麗的姑娘納涼。若將它裁制成魚竿,可以釣上漂亮的魚兒。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p>
三梁,古人帽中橫的硬襯,用竹制成。
三梁冠帽子的襯里也是用竹做成,且砍下一節來,獻給王孫。
尾聯就有些寓意了。李賀作為王孫之后,一身才華,卻不為重用。竹子瀟灑的風度、勁直的氣節,特別是竹子的被重用(三梁),怎能不讓詩人羨慕和感慨呢?
若問借竹來比喻什么?那就是比喻自身的氣節風度,和藏在深山人不識的懷才不遇。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