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楊拔扈為誰雄,飛揚拔扈是什么生肖
今天給各位分享飛楊拔扈為誰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飛揚拔扈是什么生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余光中,全文。
一、“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出自余光中的《尋李白》,意思是——
無限量的飲酒,無節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歲月;恣縱不羈,懷抱高遠,又有誰來賞惜你的勃勃雄心?
二、附原文如下:
尋李白
作者:余光中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里,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賞析:
《尋李白》一詩選自余光中《隔水觀音集》。余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后記》云:“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于是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展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飭之趣了。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后,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復回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敘述。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擬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游遐想。詩的第二節關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民間盛傳李白在采石磯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余光中的一闋“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余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余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曰許多以詩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會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詩為名的魔咒囈語。”《尋李白》的語言,密度高而彈性大,煉字煉句具有“新鮮”與“新奇”的美學效果。如“和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與羌馬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苦吟”一句,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煉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內容和風格的特色,與李白詩作了美的對照,同時又概括了安史之亂與以后的回紇入侵,時空闊大而包舉眾端。又如“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不僅是“小”與“長”運用了西方詩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辭法,而且“長安城小”與“壺中天長”又是無理而妙的反向的變形,加之一“怨”,更覺文字向內緊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義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數量詞運用各呈其妙,而“釀”,“嘯”,“吐”這幾個動詞更可以說詩中之眼,是為雄奇駭俗之句。
三、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余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
“飛揚跋扈為誰雄”的原文和作者是什么?
(原文)七絕·贈李白---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解析: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寫給李白的。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了對都市生活的厭惡和對隱居山林的羨慕之情。
參考資料
杜甫.唐詩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1959
"我自狂歌空渡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出自那里?什么意思?
出處:
《贈李白》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意思:
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擴展資料
杜甫作七絕《贈李白》的當年秋天,李白也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
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詩歌首先寫道:“秋來相顧尚飄蓬。”“相顧”即彼此相見。“尚”即還,仍然。意思是說,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會,但都如蓬草一樣,漂浮不定。這一句就是寫了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在山東相會。
“尚飄蓬”形象地暗示了他們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難展的苦悶。這里,詩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以“蓬”為喻體。“蓬”一種植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飄蓬”或“飛蓬”都是比喻行蹤飄泊不定。
如,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其中的“飛蓬”就是用來比喻漂泊不定行蹤。這樣,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蓄蘊藉。可以說,這一句暗示了他們的生活處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悶。
接著寫道:“未就丹砂愧葛洪。”“未就”即沒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壽。“葛洪”是東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煉丹藥。杜甫曾經渡黃河,也登王屋山去訪道士華蓋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
“愧”即低于。因為李白和杜甫都喜歡道教而無成,所以杜甫說“愧葛洪”。這一句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于煉丹求仙,實則暗示李白不要為自己處境傷感。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狂”即狂放,任性豪放。“痛飲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飲酒,并寫出豪放不羈的詩歌。意思就是(李白)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
言外之意就是,你李白雖然每天痛飲而狂歌,但終不為統治者賞識。這首先是對李白才華的賞識與贊美,同時也暗示了李白雖有才華,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和平臺。
其中的“空度日”就是杜甫對李白放蕩不羈的詩酒生涯的感慨。當然,在詩歌中,杜甫這種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也是為自己而發的。
最后寫道:“飛揚跋扈為誰雄。”“飛揚跋扈”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古今詞義差別很大的。詩人杜甫用這個詞語,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狂蕩不羈的性格,而且也是李白與眾不同的人格的寫照。
其中,“為誰雄”就是說又有誰來欣賞你的勃勃雄心。詩人通過反詰句,強調了這位絕世天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寂寞,也增強了對李白的同情與愛憐之情。
“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是什么意思
我自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化自杜甫的贈李白詩中的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全局可以解釋為:我獨自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我如此狂放不羈究竟是為了誰呢?
贈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譯文
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注釋
飄蓬,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隨風飄蕩。故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時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無所歸宿,故以飄蓬為喻。
未就,沒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葛洪,東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煉丹藥,并在齊州從道士高如貴受“道箓”(一種入教儀式)。杜甫也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
飛揚跋扈,不守常規,狂放不羈。此處作褒義詞用。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1.
秋天我與你相逢時,你還像飄蓬一般云游四海;你在求仙煉丹方面未有大的成就,內心一定會覺得愧對煉丹大師葛洪。壯志難酬的你,只能在飲酒和狂歌中虛度春秋;你不守常規,狂放不羈,但在我眼中,當世之雄,除了你還有誰呢?
2.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只有知己才會這樣一語中的,杜甫是深刻地體察了李白的無奈,憤怒的內心世界,為誰雄,其實也就是誰為英雄?也就是說雖然縱酒狂歌,看似頹廢,其實在杜甫的心中,李白就是英雄。杜甫和李白雖然說性格異,但對國家的強烈的熱愛、對世間人情清澈的洞察力、對詩歌文學接近于瘋狂的向心力,讓他們結為至交。朝庭昏聵,官場腐朽,處于這樣的時代,酒無疑是最好的銷愁良藥。對于俗人,酒能亂性,但對于李白,酒只會讓他更清醒自己的處境和自己的痛苦,只有痛苦,才會清醒。清醒于自己的理想,信仰,不致于隨波逐流
3.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拔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一詩的最后兩句形象地寫出了李白的性格氣質,真是妙哉。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于李白的寫照。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說的是誰?
分類: 文化/藝術 文學 小說
解析: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原作] 唐·杜甫《贈李白》
秋天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今譯] 無 *** 的飲酒,無節制的放歌,白白消磨了歲月;恣縱不羈,懷抱高遠,又有誰來賞惜你的勃勃雄心?
[賞析] 《杜詩鏡詮》引蔣弱六的評語,說“是白(李白)一生小像,公贈白詩最多,此首最簡,而足以盡之”。這二句以遺貌取神的手法,寫作者對李白痛惜賞愛的摯友之情。“痛飲狂歌”,概說李白千首狂歌、一杯痛飲、放蕩不羈的詩酒生涯;“空度日”,點出如此生涯,對李白來說,乃是一種基于身世落拓堪悲的內心痛苦。“飛揚跋扈”,“扈”據《說文》:“尾也”,“跋扈”即潑動的大魚之尾,此四字,指李白渴望舒展懷抱的神情心態;“為誰雄”,是哀憐這位絕世天才無法用世的廣大寂寞。全聯著力以心靈與感情來突出對象,而不為瑣瑣往來之事跡所拘,表現了作者對李白心心相印、痛之彌甚、愛之彌深的深厚情誼。在句式上,這兩句運用自對與互對并重的手法,如“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空度日”對“為誰雄”,使全聯在“語平意側”中,顯露出“流動之致”(見《杜詩詳注》)。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