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南浦傷如何,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修辭手法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送君南浦傷如何,以及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修辭手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南蒲別》賞析
白居易《南浦別》賞析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楚辭·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故“南浦”象“長亭”一樣,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裊裊”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里“凄凄”、“裊裊”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nèi)心的凄涼、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于送別時內(nèi)心“凄凄”,故格外感覺秋風“裊裊”;而那如泣如訴的“裊裊”風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凄凄”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凄”、“裊”聲調(diào)低促,一經(jīng)重迭,讀來格外令人回腸咽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側(cè)。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后分手,是送別的高潮。詩人捕捉住這關鍵時刻一個最突出的鏡頭:分手后,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他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這一“看”卻顯得多么不尋常: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從這個“看”字,我們仿佛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涌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后,詩人勸慰離人:“好去莫回頭。”——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并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小詩短短二十個字,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jié),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而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會有親身體驗,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弦,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和豐富的聯(lián)想,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江淹《別賦》賞析
《別賦》此賦以濃郁的抒情筆調(diào)、環(huán)境烘托、情緒渲染、心理刻畫等藝術方法,通過對戍人、富豪、游宦、俠客、道士、情人別離的描寫,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側(cè)影。下面我為大家?guī)黻P于江淹的辭賦——《別賦》,希望大家喜歡!
《別賦》
朝代:南北朝
作者:江淹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cè)。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
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驅(qū)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于一劍,非買價于泉里。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云。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煴,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魄動,親朋兮淚滋。可班荊兮憎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jié)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回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灶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游萬里,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wèi)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雖淵、云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賦有凌云之稱,辨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著乎?
譯文
最使人心神沮喪、失魂落魄的,莫過于別離啊。何況秦國吳國啊是相去極遠的國家,更有燕國宋國啊相隔千里。有時春天的苔痕啊剛剛滋生,驀然間秋風啊蕭瑟初起。因此游子離腸寸斷,各種感觸凄涼悱惻。風蕭蕭發(fā)出與往常不同的聲音,云漫漫而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船在水邊滯留著不動,車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槳遲緩怎能向前劃動,馬兒凄涼地嘶鳴不息。蓋住金杯吧誰有心思喝酒,擱置琴瑟啊淚水沾濕車前軾木。居留家中的人懷著愁思而臥,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墻上的陽光漸漸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輝灑滿了長廊。看到紅蘭綴含著秋露,又見青楸蒙上了飛霜。巡行舊屋空掩起房門,撫弄錦帳枉生清冷悲涼。想必游子別離后夢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別后的魂魄正飛蕩飄揚。
所以離別雖給人同一種意緒,但具體情況卻不相同:
至于像高頭駿馬配著鑲銀的雕鞍,漆成朱紅的車駕飾有采繪的輪軸,在東都門外搭起蓬帳餞行,送別故舊于金谷名園。琴弦發(fā)出羽聲啊簫鼓雜陳,燕趙的悲歌啊令美人哀傷;明珠和美玉啊艷麗于晚秋,綾羅和紈綺啊嬌媚于初春。歌聲使駟馬驚呆地仰頭咀嚼,深淵的魚也躍出水面聆聽。等到分手之時噙著淚水,深感孤單寂寞而黯然傷神。
又有自慚未報主人恩遇的劍客,和志在報恩的少年俠士,如聶政擊殺韓相俠累、豫讓欲刺趙襄子于宮廁,專諸殺吳王、荊軻行刺秦王,他們舍棄慈母嬌妻的溫情,離開自己的邦國鄉(xiāng)里,哭泣流淚地與家人訣別,甚至擦拭淚血互相凝視。騎上征馬就不再回頭,只見路上的塵土不斷揚起。這正是懷著感恩之情以一劍相報,并非為換取聲價于黃泉地底。鐘磬震響嚇得儒夫臉色陡變,親人悲慟得盡哀而死。
有時候邊境發(fā)生了戰(zhàn)爭,挾帶弓箭毅然去從軍。遼河水一望無際,雁門山高聳入云。閨房里風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綠草芬芳。旭日升臨天際燦爛光明,露珠在地上閃耀絢麗的色彩,透過紅色的霧靄陽光分外絢爛,映入春天草木的霧氣煙霞彌漫。手攀著桃李枝條啊不忍訣別,為心愛的丈夫送行啊淚水沾濕了衣裙。
至于一旦到達絕遠的國度,哪里還有相見的日期。望著高大的樹木啊記下這故鄉(xiāng)舊里,在北面的橋梁上啊訣別告辭。送行的左右仆從啊魂魄牽動,親戚賓客啊落淚傷心。可以鋪設樹枝而坐啊把怨情傾訴,只有憑借杯酒啊敘述心中的傷悲。正當秋天的大雁啊南飛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時,哀怨又惆悵啊在那遠山的彎曲處,越走越遠啊在那長長的河流邊。
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黃河北岸。曾佩帶瓊玉一起浴沐著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煙裊裊的金爐旁。郎君結(jié)綬做官啊一去千里,可惜妾如仙山瓊草徒然芬芳。慚對深閨中的琴瑟無心彈奏,重帷深掩遮暗了高閣上的流黃。春天樓宇外關閉了青翠的苔色,秋天帷帳里籠罩著潔白的月光;夏天的.竹席清涼啊白日遲遲未暮,冬天的燈光昏暗啊黑夜那么漫長!為織錦中曲啊已流盡了淚水,組成回文詩啊獨自顧影悲傷。
或有華山石室中修行的道士,服用丹藥以求成仙。術已很高妙而仍在修煉,道已至“寂”但尚未得到真情。一心守煉丹灶不問世事,煉丹于金鼎而意志正堅。想騎著黃鶴直上霄漢,欲乘上鸞鳥飛升青天。一剎那可游行可萬,天上小別人間已是千年。唯有世間啊看重別離,雖已成仙與世人告別啊仍依依不舍。
下界有男女詠“芍藥”情詩,唱“佳人”戀歌。衛(wèi)國桑中多情的少女,陳國上宮美貌的春娥。春草染成青翠的顏色,春水泛起碧綠的微波,送郎君送到南浦,令人如此哀愁情多!至于深秋的霜露像珍珠,秋夜的明月似玉珪,皎潔的月光珍珠般的霜露,時光逝去又復來,與您分別,使我相思徘徊。
所以盡管別離的雙方并無一定,別離也有種種不同的原因,但有別離必有哀怨,有哀怨必然充塞于心,使人意志喪失神魂滯沮,心理、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創(chuàng)痛和震驚。雖有王褒、揚雄絕妙的辭賦,嚴安、徐樂精深的撰述,金馬門前大批俊彥之士,蘭臺上許多文才杰出的人,辭賦如司馬相如有“凌云之氣”的美稱,文章像騶奭有“雕鏤龍文”的名聲,然而有誰能描摹出分離時瞬間的情狀,抒寫出永訣時難舍難分之情呢!
詩人簡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zhuǎn)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zhí)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賞析
離別是人生總要遭遇的內(nèi)容,傷離傷別也是人們的普遍情感。江淹的《別賦》擇取離別的七種類型摹寫離愁別緒,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時戰(zhàn)亂頻繁、聚散不定的社會狀況。其題材和主旨在六朝抒情小賦中堪稱新穎別致。
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其結(jié)構類似議論文,開宗明義,點出題目,列出論點:“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首段總起,泛寫人生離別之悲,”黯然銷魂“四字為全文抒情定下基調(diào)。中間七段分別描摹富貴之別、俠客之別、從軍之別、絕國之別、夫妻之別、方外之別、情侶之別,以“別雖一緒,事乃萬族”鋪陳各種別離的情狀,寫特定人物同中有異的別離之情。末段則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的打破時空的方法進行概括總結(jié),在以悲為美的藝術境界中,概括出人類別離的共有感情。其結(jié)構又似樂曲中的ABA形式,首尾呼應,以突出主旨。
《別賦》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借環(huán)境描寫和氣氛渲染以刻畫人的心理感受。作者善于對生活進行觀察、概括,提煉,擇取不同的場所、時序、景物來烘托、刻畫人的情感活動,鋪張而不厭其詳,夸飾而不失其真,酣暢淋漓,信然能引發(fā)共鳴,而領悟”悲“之所以為美。作者對各類特殊的離別情境,根據(jù)其各自特點,突出描寫某一側(cè)面,表現(xiàn)富有特征的離情。作者力求寫出不同離怨的不同特征,不僅事不同,而且情不同,境不同,因而讀來不雷同,不重復,各有一種滋味,也有不同啟迪。
善于抓住特征,善于選擇素材,還必須有相應的語言技巧,方可描寫出色。《別賦》的文飾駢儷整飭,但卻未流入宮體賦之靡麗,亦不同于漢大賦的堆砌,清新流麗,充滿詩情畫意。尤其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等名句,如溪流山中,著落預判,千古傳誦。
《南浦別》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注釋】
(1)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
(2)別:分別,別離。
(3)裊裊(niǎo):吹拂,這里形容西風吹拂。
(4)好去:放心前去。
(5)莫:不要。
【譯文】
在南浦凄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賞析】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楚辭·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故“南浦”像“長亭”一樣,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裊裊”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里“凄凄”、“裊裊”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nèi)心的凄涼、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于送別時內(nèi)心“凄凄”,故格外感覺秋風“裊裊”;而那如泣如訴的“裊裊”風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凄凄”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凄”、“裊”聲調(diào)低促,一經(jīng)重疊,讀來格外令人回腸咽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惻。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后分手,是送別的高潮。詩人捕捉住這關鍵時刻一個最突出的鏡頭:分手后,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他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這一“看”卻顯得十分不尋常: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讀者仿佛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涌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后,詩人勸慰離人:“好去莫回頭。”意思是說: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并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原文_翻譯及賞析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唐代·溫庭筠《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少女哀愁 注釋 ⑴楚女:泛指南國女子。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浦(pǔ普):水邊,岸邊。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⑵濕愁紅:紅指荷花,即雨濕帶愁的荷花。
⑶隔西風: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所以說“隔西風”。 簡析 這首詞表現(xiàn)一種淡淡的哀愁,這哀愁是少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少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場,卻從行者眼里寫出。首二句點明主人、情事、地點、環(huán)境。特別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里,卻帶上了愁的輕紗。小船駛?cè)牖▍玻臼菢O美的境界,只是風起波掀,人又遠去,無影無蹤,倩影留在眼前,哀愁注滿心田。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488篇詩文
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宋代·蘇軾《浣溪沙·春情》
浣溪沙·春情
宋代 : 蘇軾
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婉約 , 寫人 , 少女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兩漢·劉細君《悲秋歌》
悲秋歌
兩漢 : 劉細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 少女 , 生活 鏡水夜來秋月,如雪。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唐代·溫庭筠《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鏡水夜來秋月,如雪。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秋天 , 月夜 , 少女 , 孤獨感傷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