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對聯
很多朋友對于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和杜甫評價諸葛亮的對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用兩朝開濟老臣心來評價諸葛亮是否準確
杜甫用兩朝開濟老臣心來評價諸葛亮是準確的。
“兩朝開濟老臣心。”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這句是寫出山之后,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七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
杜甫這首詩評價諸葛亮最精準,特別是最后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杜甫被稱為“詩圣”,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里的千古名篇,作為一位文學家,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的文學成就之外,還有就是他的高尚品格,也正是這兩個因素,從而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為令人尊敬的詩人。
唐肅宗上元元年,經過了四年多漂泊流離生活的杜甫, 來到了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朋友的資助下,終于有了一個暫時棲身之所----草堂。這里恬靜優雅的環境讓詩人漂浮疲憊的心得以休息,那曾經千萬遍思量的開濟老臣懷抱卻不時地跳將出來,敲擊詩人漸漸平靜的心。
于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杜甫收拾了一下行裝,帶著朝圣般的虔誠,去拜祭那忠心報國的兩朝元老諸葛亮。但這并不是一篇游記之作,懷人的心情遠遠大于游覽的興致,所以杜甫給這首詩取的詩提是“蜀相”“而不是”諸葛祠“。
《蜀相》全文: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一開篇寫自己去尋訪諸葛武侯祠,點明了諸葛祠的地理位置——在成都城外柏樹森森的幽靜之地。第二聯用‘碧草自春色,黃鸝空好音’來襯托武侯祠的冷清,從中也能看出詩人杜甫無心欣賞這春光美景。第杜甫用滿懷崇敬的語氣一一道出諸葛亮的一生功績,從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答對開始,諸葛亮的一生就與蜀漢的興衰分不開了。第四聯也是這首詩的千古名句,現在也常被人用來感嘆諸葛亮的一生: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稱贊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1. 杜甫的關于諸葛亮的詩句
杜甫的關于諸葛亮的詩句 1.杜甫寫過的關于諸葛亮的詩的名字是什么
杜甫寫過的關于諸葛亮的相關詩文如下:
1、八陣圖
唐代: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譯文: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2、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去哪里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3、閣夜
唐代: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譯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時,當地的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我眼前的這點寂寥(指郊游和親人間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4、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譯文: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萬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無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籌劃的結果,他猶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鸞鳳。
才華超絕與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非曹參蕭何能比。漢朝的氣運已經衰落難以恢復,他意志堅決終因軍務繁忙殉職。
5、詠懷古跡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譯文:劉備出兵伐吳就駐扎在三峽,無奈戰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蕩蕩,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
古廟里杉松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令仍舉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2.杜甫贊揚諸葛亮的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詠懷古跡》第四首(詠劉備時提到諸葛亮):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詠懷古跡》第五首(專詠諸葛亮):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八陣圖》(寫諸葛亮留在白帝城附近的陣法):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以伊尹、呂尚(姜子牙)、蕭何、曹參作比,是非常高的評價(畢竟蜀漢連統一都沒有做到)。
3.杜甫的有關諸葛亮的詩是哪首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頻煩 一作:頻繁)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賞析:
這首七律《蜀相》,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全詩熔情、景、議于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并非到哪里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于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樸質的形象特征,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只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4.杜甫諸葛亮的詩句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幾篇比較有名……
既然不要春夜喜雨,那再加一個……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垢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5.陸游杜甫贊美諸葛亮的詩句
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詠懷古跡》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陸游《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6.說出杜甫關于諸葛亮的詩歌是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作品注釋
注解: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韻譯: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春色,
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
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評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草自春色”、
“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后半首寫丞相的為
人。頸聯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嘆惜他壯志未
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簡析:
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勛,并寄予了無窮的感嘆,也蘊藉著詩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
還有一首詩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7.杜甫的哪些詩談到諸葛亮
在現存的[杜甫]詩集里面,竟有二十多首詩吟詠或提到[諸葛亮];可謂傾心仰慕,在唐代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
這當然與作者所處的時代以及特殊經歷分不開。 在那個陷唐代于極大動亂的“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幾經顛沛流離,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舉家逃難來到成都。
之后在四川的梓州、夔州、閬州和成都等地,一住將近十年。直到大歷三年(公元768年)聞官軍收復河北失地時,才經長江三峽出川。
[杜甫]在巴蜀的十年,過的是亡命生活。“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星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他無時不在思念安史叛軍占領下的中原父老鄉親,希望能盡快恢復昔日繁榮的李唐王朝。
“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鳳凰臺》)提起“中興業”,他就自然會懷念起:三國時以西蜀為基地、五次北伐中原,要恢復漢室江山的[諸葛亮]。
“復漢留長策,中原仗老臣。雜耕心未已,嘔血事辛酸。”
(《謁先主廟》)[諸葛亮]托孤北伐屯田渭南;可卻在五丈原勞累過度嘔血而死,以致遺下未竟之業成為千古憾事!——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閣夜》)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詠懷古跡》) ——盡管[諸葛亮]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但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崇敬的!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昔游》)“經綸中興業,何代無長才?”(《述古》)[杜甫]多么希望且堅信有像[諸葛亮]這樣的經國重臣出現。
他說:“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這是從蜀人熱愛[諸葛亮]中產生的共鳴。
[杜甫]贊揚和向往[諸葛亮]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得遇賢君明主,從而一展才華建功立業。 [杜甫]在年輕時就胸懷大志,但仕途坎坷最后才得到個“左拾遺”的閑職;入川之后,生活更要仰仗他人報國無門。
難怪他感慨道:“自古圣賢多薄命,奸雄惡少反封侯。”(《錦樹行》)“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
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諸葛廟》)四川許多地方都有[諸葛亮]的祠廟,[杜甫]經常入祠憑吊;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寄托自己的郁憤胸懷。
[劉備]君臣的和衷共濟魚水情深,在他所處的時代是找不到的。“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夔州歌十絕句——長年》)他得到的只是冷遇凄涼,面對“干戈滿地”的現實無所作為,只能作客他鄉愁腸百轉。
因此,[杜甫]自然把[諸葛亮]引為知己、視作楷模。 [杜甫]是唐代最享盛名的詩人之一,他對[諸葛亮]的熱愛使后來的許多詩人對[諸葛亮]推崇備至、引為同調;當然也影響了《三國演義》的作者。
在《三國演義》寫到[諸葛亮]逝世時,作者就直接引用了[杜甫]的三首詩,對[諸葛亮]的一生大加贊揚;[羅貫中]等人與[杜甫]可謂心心相印!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廟」杜甫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杜甫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臥龍無首對江濆。
「詠懷古跡五首」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古柏行」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 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武侯廟(廟在白帝西郊)」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夔州歌十絕句」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8.陸游和杜甫贊美諸葛亮的詩句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廟」杜甫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杜甫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臥龍無首對江濆.
「詠懷古跡五首」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古柏行」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憶昨路繞錦亭東,
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武侯廟(廟在白帝西郊)」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夔州歌十絕句」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閣夜》)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詠懷古跡》)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哪里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贊賞劉锜等曾乘著高大的戰艦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于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發早已花白.
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偉大功業的句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偉大功業的句子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白話譯文: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這兩句詩表達了杜甫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詩人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
“三顧頻煩天下計”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開濟老臣心”更令人想起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后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托孤、輔佐劉禪的情形。
擴展資料:
1、《蜀相》原文
出自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白話譯文:
去哪里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體現,感人至深。
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杜甫評價諸葛亮的對聯、杜甫如何評價諸葛亮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