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的古詩怎么寫 古詩鵝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詠鵝的古詩怎么寫,以及古詩鵝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詠鵝全詩句是什么?
《詠鵝》全詩句是: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作者:唐·駱賓王
詩歌賞析
這首詩歌固然把鵝兒的形態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形態與動態又緊密關聯,“曲項”是在繪形,何嘗不是寫動,鵝兒長長的頸項彎曲起來了,為的是爆發出嘹亮的鳴聲。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撥”兩個動詞,更是寫足了鵝兒的動態了——綠水悠悠,鵝兒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
鵝兒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悠悠綠水,激蕩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軀體不斷前行,又多么快樂!“浮”含游,“撥”含行,二者連成一體,再加上“向天歌”,簡直逼真如畫了。
詠鵝的古詩怎么寫
標題:詠鵝
朝代:唐代
作者:駱賓王
原文: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38~684)唐代詩人。字觀光,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
寫作背景:
這是駱賓王在7歲時寫的一首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鑒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紅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鮮明。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匿不知所終等傳說。
古詩詠鵝全詩句
古詩詠鵝全詩句如下:
1、原文:《詠鵝》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2、譯文:“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漿一樣。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歌”、“浮”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
詩
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的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詩人需要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詩的本質的特征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
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在科學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發出智慧光彩,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都有詩的蹤影。
詠鵝的古詩
《詠鵝》【作者】駱賓王?【朝代】唐。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翻譯: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賞析:
詩歌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復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
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創作背景: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時創作的詩歌。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
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詠鵝》是一首詠物詩,講究的是描繪事物在似與不似之間,物要形神兼備,體現興寄,既不是單純的物,但又不能脫離原來的物。而此處的“神”,當然不是物本身所有的,物作為沒感情沒思想的對象,不可能有什么“神”,但它的形往往以某種方式與人的內心相通,所以才有了通過描繪事物的外形,來寄予作者的情感精神的可能性。
詠鵝古詩怎么寫
詠鵝古詩這么寫:
詠鵝
駱賓王 〔唐代〕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1.注釋
曲項:彎著脖子。
歌:長鳴。
撥:劃動。
2.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體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詠鵝的古詩詞
1、《送賀賓客歸越》 唐-李白
原文: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譯文:鏡湖水面如明鏡,您四明狂客歸來蕩舟盡豪情。古代曾有王羲之寫《黃庭經》向山陰道士換鵝的韻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這樣的逸興。
2、《深院》 晚唐-韓偓
原文:
鵝兒唼喋梔黃嘴,鳳子輕盈膩粉腰。
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架碧芭蕉。
譯文:小鵝兒張開梔子一般的黃嘴巴發出吃食聲,鳳蝶扭動粉色的細腰在空中飛舞輕盈。院子因為主人拉下窗簾睡眠而變得更清靜,紅色的薔薇和碧綠的芭蕉葉相互襯映。
3、《柳州峒氓》 唐-柳宗元
原文: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
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譯文:柳州城南連接著四通八達的渡口,峒人服飾不同言語不通無法親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葉裹著鹽巴,趕集來的人用綠色荷葉包著食品。用鵝毛裝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雞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為判決案件要靠翻譯發愁,真想脫掉官府當紋身峒人。
4、《春日》北宋-晁沖之
原文: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譯文:草木枝葉交加夾溪而生,樹色青翠與花草交相輝映,小雨打翻萍葉細碎的水珠好像撒了一層淺沙。水中嬉戲的鵝鴨還不了解春天就要過去,爭先恐后地在溪水中游來游去追逐著桃花。
5、《詠鵝》 初唐-駱賓王
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漿一樣。
關于詠鵝的古詩怎么寫和古詩鵝的詩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