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綠荷相倚恨翻譯 綠荷多少夕陽中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多少綠荷相倚恨翻譯,以及綠荷多少夕陽中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1、出自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全詩如下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2、“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大意是:從溪橋上所見的荷葉受風之狀。池塘內的荷葉帶著恨相倚相偎(因為秋天到了),當秋風從池面吹過的時候,她們便同時轉過身來,背對著西風(現實上也是如此)。作者在這里把自己的悵恨愁緒完全的外化到綠荷中去了,通過對綠荷的人格化的描寫,正好把自己的主觀感覺和客觀景物吻合、對應上了。這里表面寫的是綠荷之恨,實則物中見我,寫的是詩人之恨。聯系杜牧的遭遇來看,杜牧是一個有政治抱負和主張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沒落時期,平生志事,百無一酬,這時又受到排擠,出為外官,懷著壯志難酬的隱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筆下,連眼前無情的綠荷,也仿佛充滿哀愁了。
3、整首詩即景抒情,通過對綠荷的人格化的描寫,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兩竿落日溪橋上”,詩人在“兩竿落日”的時候,行吟在“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半縷輕煙”飄蕩在“柳影”籠罩之中,若有若無.這兩句詩通過“落日、溪橋、輕煙、柳影”的意象,“兩竿”“半縷”的數量詞及“上、中”的方位詞勾畫出一幅十分清晰的畫面,同時微露感傷,在這極優美的畫圖中有一種淡淡的思緒。
多少綠荷相倚恨 一時回首背西風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喻人,字面意思:荷葉帶著恨互相依偎在一起,當秋風吹過的時候它們便同時轉身面向一起,背對著西風
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原文: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 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翻譯及注釋
翻譯 站在溪橋遠眺,落日西斜,距地兩竿,對岸楊柳含煙,淡影朦朧。水面上,荷葉亭亭、相簇相擁,一陣西風吹過,滿溪荷葉隨風翻轉,似含無限愁情。
秋天的聲音都會擾亂客子離人的心緒,云夢澤上蘆葦蒼蒼,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濃密。雨滴自己滴到臺階前的大梧桐葉,關您什么事呢而作哀傷的吟唱?
注釋 1齊安:今湖北省黃岡黃州一帶。2兩竿:這里形容落日有兩竹竿高。3相倚:形容荷葉密密層層地依偎在一起。4夢澤:即云夢澤。唐李白《〈大獵賦〉序》:「楚國不過千里,夢澤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蘆荻,蘆葦。5干:觸犯,冒犯;關連,涉及。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賞析
第一首詩的首句「兩竿落日溪橋上」,點明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兩竿落日」,則既非在紅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蒼茫之中。在讀者眼前展開的這幅畫中的光線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點是「溪橋上」,則說明詩人行吟之際,既非漫步岸邊,也非泛舟溪面,這為后三句遠眺岸上柳影、俯視水上綠荷定了方位。
詩的次句「半縷輕煙柳影中」,寫從溪橋上所見的岸柳含煙之景。詩人的觀察極其細微,用詞也極其精確。這一句中的「半縷輕煙」與上句中的「兩竿落日」,不僅在字面上屬對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內在聯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會含煙;又因落日究竟還有兩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朧彌漫的一片濃煙,只可能是若有若無的「半縷輕煙」;而且,這「半縷輕煙」不可能浮現在日光照到之處,只可能飄蕩在「柳影」籠罩之中。
這前兩句詩純寫景物,但從詩人所選中的落日、煙柳之景,令人感到:畫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帶暗淡的;詩篇的情調不是那么開朗,而是略帶感傷的。這是為引逗出下半首的綠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環境氣氛。
詩的三、四兩句「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寫從溪橋上所見的荷葉受風之狀。這兩句詩,除以問語「多少」兩字領起,使詩句呈現與所寫內容相表里的風神搖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兩字托出了青蓋亭亭、簇擁在水面上的形態,而下句則在「回首」前用了「一時」兩字,傳神入妙地攝取了陣風吹來、滿溪荷葉隨風翻轉這一剎那間的動態。在古典詩詞中,可以摘舉不少寫風荷的句子,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彥《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幾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這幾句詞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點來比較,應當說,杜牧的這兩句詩把風荷的形態寫得更為飛動,不僅筆下傳神,而且字里含情。
這里,詩人既在寫景之時「隨物以宛轉」(《文心雕龍·物色篇》),刻畫入微地曲盡風荷的形態、動態;又在感物之際「與心而徘徊」(同上),別有所會地寫出風荷的神態、情態。當然,風荷原本無情,不應有恨。風荷之恨是從詩人的心目中呈現的。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貫注到無生命的風荷之中,帶著自己感 *** 彩去看風荷「相倚」、「回首」之狀,覺得它們似若有情,心懷恨事,因而把對外界物態的描摹與自我內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為一。這里,表面寫的是綠荷之恨,實則物中見我,寫的是詩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攤破浣溪沙》詞,下半闋換頭兩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歷來為人所傳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卻認為,這兩句不如它的上半闋開頭兩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并贊賞其「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而原詞接下來還有兩句是:「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這幾句詞以及王國維的贊語,正可以作杜牧這兩句詩的注腳。聯系杜牧的遭遇來看,其所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芳時不再、美人遲暮之恨。杜牧是一個有政治抱負和主張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沒落時期,平生志事,百無一酬,這時又受到排擠,出為外官,懷著壯志難酬的隱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筆下,連眼前無情的綠荷,也仿佛充滿哀愁了。
第二首詩也是描寫秋天的齊安(黃州)景物,寄托了詩人背井離鄉的悵恨心情。全詩寫秋日雨景,通過秋聲楚雨,階前梧葉,構成秋雨圖畫。詩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觀情緒,愁恨裊淡,一詠三嘆。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創作背景
從詩題可以看出,這兩首詩作于齊安(今湖北黃州),應是即景抒情之作。其創作時間當在秋天,具體年份不詳。 詩詞作品: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詩詞作者:【 唐代 】 杜牧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什么意思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主要抒發 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芳時不再,美人遲暮之恨.
有杜牧的憤恨之情夾雜在詩句里.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