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詩詞 多少恨小說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多少恨詩詞,以及多少恨小說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與“恨”有關的古詩詞都有哪些?
1.《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 ?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
2.《夢江南·千萬恨》
唐代 ? 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宋代 ?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4.《恨別》
唐代 ? 杜甫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5.《恨》
唐代 ? 徐夤
事與時違不自由,如燒如刺寸心頭。
烏江項籍忍歸去,雁塞李陵長系留。
燕國飛霜將破夏,漢宮紈扇豈禁秋。?
須知入骨難銷處,莫比人間取次愁。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全詩翻譯賞析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譯文:
昨夜的夢里存有多少恨意! 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
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正是百花爛漫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評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游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 “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耙詨魧懶选?、“以樂寫愁”、“以少 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作者簡介]
李煜,南唐后主,字重光。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7年。降宋后,被太宗趙光義賜牽 機藥毒死。他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也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教養的文人。工書善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章無不擅長。他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決定于他獨特的藝術成就。 他用清麗精煉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后世詞壇 較有影響。
西風多少恨
西風多少恨。
出自清代納蘭容若的《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譯文
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原來是被冬日的積雪冰層、嚴寒的風所摧殘了,五更時這株柳樹只顯得凄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無論柳樹稀疏還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給了它。
特別是在這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夢里相見,可慰相思,但好夢易斷,斷夢難續。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寒柳而抒傷悼之情的詞作,納蘭在詞中詠物寫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遠,可謂是其詠物詞中的佳作,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曾這樣評價這首詞:“余最愛其《臨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灾杏形?,幾令人感激涕零,納蘭詞亦以此篇為壓卷。”
“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詠柳,開門見山:柳絮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花兒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咦,說柳絮自然應該,畢竟是詠柳,可這個”花兒”是從哪里出來的呢?誰見過柳樹開花呢?明明是詠柳,怎么突然出來個楊花呢?的確,楊樹、柳樹本是兩種不同的樹,但由于它們的種子楊花和柳絮都帶有白絮能飛,飛絮期又基本相同,因此楊花和柳絮在古典詩詞中常常被認為是代表同一個意象,而納蘭在這里用到“楊花”的意象,估計是想要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復雜的含義。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容若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下片轉折,由柳樹而及女子,由當下而及回憶,是說:最是在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
春山,作為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既可以實指春色中的山巒,也可以比喻為女子的眉毛。宋詞有“眉掃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掃”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畫眼的可愛的梳妝動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容若這里便是此意。由柳葉的形態聯想到蛾眉的妙曼,聯想到心愛的女子,曾經的故事。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應難”。湔,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俗,三月三日上巳節,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和清明節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
這首詞,曾被那位對納蘭詞評價不高的陳廷焯贊為納蘭詞中的壓卷之作,不知道容若聽到了會不會高興一些呢?無論如何,“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都是性靈之句,非摯情摯性之奇男子無以得之。納蘭何以有此“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的傷感情調?清朝氣數正旺盛,卻有此醒人氣的詞人和詞作,真是可悲可嘆可欽?。?/p>
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質,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以此繩衡這首小詞,在“層冰積雪摧殘”、“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等句刻畫出那婀娜楊柳的“寒意”之外,詞人更著重“摧殘”、“憔悴”、“夢斷”、“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情感的抒寫,亦將他復雜凄咽的內心感受特別深曲又特別準確地傳遞出來。寫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謂“言之有物”。
還要深思一層,“言之有物”之“物”究竟能否落實呢?有文章指出這首詞借詠柳而寄寓對亡妻的哀思,實亦即悼亡之作。作為一種猜測容或可以,但作為學術研究,在本篇不能肯定作年在其妻逝世之后的情況下,則不可以武斷地這樣定論。如果說里面寄托有納蘭一貫婉轉哀涼的身世之感,那也就足夠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