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觀刈麥多少字 觀刈麥古詩節選

她好無恙.2023-03-14 18:30歷史90

今天給各位分享觀刈麥多少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觀刈麥古詩節選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觀刈麥 全詩

作品原文

《觀刈麥》

觀刈(yì)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lǒng)黃。

婦姑荷(hè)簞(dān)食(shí),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shǎng)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遺穗(suì),左臂懸敝(bì) 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shuì)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農桑。

吏(lì)祿三百石(dàn),歲晏(yàn)有余(yú)糧,

念此私自愧(kuì),盡日不能忘.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1)刈(yì):割。(本詩為古體詩) (2)隴 :同“壟”,田埂,這里泛指麥地。 (3)覆隴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 (4)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 荷(hè)簞(dān)食(sì):擔著圓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簞食:竹籃盛的食物。 童稚攜壺漿: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飲料。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料,有時也可以指酒。 餉(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觀刈麥(1張)。 丁壯:青壯年男子。 南岡:地名。 (5)足蒸暑土氣: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費。 (7)秉(bǐng)遺穗:握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秉,用手握著。 敝:破。 (8)相顧言:指互相訴說。顧:視,看。 (9)輸稅:繳納租稅。 (10)曾不:從未。 事:從事。 農桑:農耕和蠶桑。 (11)吏祿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古時候念dàn,現在念shí) (12)歲晏(yàn):歲末。晏,盡。

譯文

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后攆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兩腳被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被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女人,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的悲傷: "我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每年到頭來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真是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遺忘。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沒有人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起到地里。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边@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到無法生存,現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全家忙于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她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樣做十分累,收獲卻很少。但她沒有辦法,當時正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作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土地都折變了,致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讀者可以想象:現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樣,無地可種,只能以拾麥穗為生。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這段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詩的最后發表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作者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只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其實更應該感到自疚自愧。賦稅是皇帝管的,作者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而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又有可能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詩人自己擺進去,覺得他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問心有愧。白居易的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喊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全詩在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作者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gūi)(今陜西渭南)人,唐代詩人。800年(貞元十六年)中進士,歷任盩厔縣尉、左拾遺、東宮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蘇州刺史、太傅等職。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 《秦中吟》、《新樂府》,敢于針對當權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他又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極為廣泛。在詩歌創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主張。現存詩30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編輯本段教材選入

《觀刈麥》被選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第一首,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0課詩詞五首第一首,長春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十課唐詩四首第三首,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二十四課古代詩詞三首第二首。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觀刈麥》翻譯及其原文

《觀刈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下面跟著我來看看《觀刈麥》翻譯及其原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翻譯:

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

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

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

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

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釋:

⑴刈(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

⑵覆(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隴:同“壟”,這里指農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這里泛指麥地。

⑶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肩擔。簞食:裝在竹籃里的飯食。

⑷童稚(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⑸餉(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

⑹丁壯:青壯年男子。南岡(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遺穗: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秉,拿著。遺,遺失

⑾懸:挎著。敝(bì)筐:破籃子。

⑿相顧言:互相看著訴說。顧:視,看。

⒀聞者:白居易自指。為(wèi)悲傷:為之悲傷(省略“之”)。

⒁輸稅(shuì):繳納租稅。輸,送達,引申為繳納,獻納。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農桑: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桑:農耕和蠶桑。

⒄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古時候念dàn)。

⒅歲晏(yàn):年底。晏,晚。

⒆念此:想到這些。

⒇盡日:整天,終日。

作者生平:

出生亂世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鄭的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余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于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發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今西安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從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并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于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于朕,朕實難奈?!崩罱{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貶謫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當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時,白行簡也一同與兄長溯江而上。途中與元稹相遇于黃牛峽,三人相游之處被稱為三游洞。在忠州任職的時間,白居易在忠州城東的山坡上種花,并命名此地為“東坡”。[10]同年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11]

白居易的母親雖因看花墜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許多詠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紀錄,新井詩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詩今已失傳),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他被貶謫的主因,很可能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希望能做對國家人民有益的貢獻;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雖不得志,大體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并與當地的僧人交游。

任職蘇杭

820年冬,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緋色朝服,(緋色即朱色,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822年,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采用,于是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內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里購宅。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職,后與劉禹錫相伴游覽于揚州、楚州一帶。

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又見西湖淤塞農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于湖邊,供后人知曉,對后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離任前,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基金,以供后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后再補回原數。當這筆基金一直運作到黃巢之亂時,當黃巢抵達杭州,文書多焚燒散失,這筆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兩岸栽種有楊柳,后世誤傳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稱之為白公堤。事實上這道“白堤”在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已存在,當時稱為“白沙堤”,且見于白居易的詩作之中。

當白居易在杭州時,元稹亦從宰相轉任浙東觀察使,浙東、杭州相去并非太遠,因而二人之間有許多往還的贈答詩篇。當白居易任滿離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在蘇州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秘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828年,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為元稹撰寫墓志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布施于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后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839年10月得風疾。841年,罷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領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閑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后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并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里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時常游歷于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里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

洛陽安逝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仆射,謚號“文”,葬于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敝小栋资祥L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出師表有多少個字?有哪些較長古詩詞?

《出師表》全文加標點一共738個字。較長古詩詞有《觀滄?!贰ⅰ秶L·蒹葭》、《賦得古原草送別》、《使至塞上》、《觀刈麥》。

《出師表》出自于《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一、觀滄海

【作者】曹操?【朝代】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二、蒹葭

【作者】無名氏?【朝代】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三、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四、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朝代】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五、觀刈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一位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九年級古詩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一)、課內古詩詞

【望江南】(溫庭筠"唐)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北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南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二)課外古詩詞

【觀刈麥】(白居易"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月夜】(劉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破陣子】(晏殊"宋)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浣溪沙】(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南宋)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元)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明)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一)課內古詩

【關雎】(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二) 課外古詩詞

【從軍行】(楊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月下獨酌】(李白 唐)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羌村三首】(杜甫 唐)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登樓】(杜甫 唐)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 唐)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宋)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別云間】(夏完淳"明)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誰知道白居易的《觀刈麥》(整首詩的內容)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其中以諷諭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他的諷諭詩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 我們在這冊中所要學習的《觀刈麥》便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諷諭詩.這首詩敘述明白曉暢,結構層次也非常清晰自然.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詩歌一開頭便交代了寫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兩句描寫了婦女帶著小孩趕往田間地頭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水送飯的情景.隨后,寫到了青壯年們的勞累和辛苦,他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不顧烈日的烘烤,腳踩發燙的土地,不辭辛勞地在南岡麥田低頭收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盡管他們已經筋疲力盡,但為珍惜這晝長的夏天也顧不得炎熱太陽的炙人了.詩到此處,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為此讀者也給予了深深的憐憫之情.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令人心酸的圖景.“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手懸敝筐.”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個破籃子在一旁揀拾收麥時遺落的麥穗.“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原來為了繳納官稅,她家買光了田地,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著別人收割時散落的碎麥來過活,真是令人同情與傷心. 以上描寫的兩種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稅壓迫下的農民們的艱難生活,他們辛苦忙碌的種田,但仍然沒有保障,今天的割麥人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拾麥者,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 【注釋】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生的變態心理.《觀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這首詩在寫了農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后,詩人同樣也聯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參考資料: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7798.html

分享給朋友:

“觀刈麥多少字 觀刈麥古詩節選” 的相關文章

欲識愁多少(欲識愁多少包含了哪幾層情感)

欲識愁多少(欲識愁多少包含了哪幾層情感)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欲識愁多少,以及欲識愁多少包含了哪幾層情感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入瞿唐峽的尾聯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何異同? 夜入瞿唐峽的結尾“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迸c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軍行詩有哪些(什么軍行古詩)

軍行詩有哪些(什么軍行古詩)

很多朋友對于軍行詩有哪些和什么軍行古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國慶節的軍行的古詩。 詩  1、《慶祝國慶64周年》禮炮聲聲震天下,五星紅旗似彩霞。光輝歷程世矚目,神州大地遍地花。改革開放揚起帆,祖國躍上千里馬。今日再展戰洪圖,燦爛前景世人夸。視如今,...

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光,有沒有什么有名的詩詞 存詞三首,著名詞作兩首。阮郎歸(北宋) ?司馬光漁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閑。綺窗紗幌映朱顏。相逢醉夢間。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還。落花寂...

白居易有多少ci(白居易有多少稱呼)

白居易有多少ci(白居易有多少稱呼)

很多朋友對于白居易有多少ci和白居易有多少稱呼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白居易應舉了幾次?他與關盼盼的死有何關系? 白居易應舉次數很多,但是具體沒有記載,據說關盼盼的死是因為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其實當時家境比較好,而且又是年少成名,按理說如果白居易想當官...

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洞庭湖 的詩句)

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洞庭湖 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以及洞庭湖 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洞庭湖詩句有哪些? 描寫洞庭湖詩句有如下:1、《望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

初唐詩人有哪些(初唐的詩人有)

初唐詩人有哪些(初唐的詩人有)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初唐詩人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初唐的詩人有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初唐時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詩人?? 除了初唐四杰還有以下有名的詩人:1.陳子昂(661-702)?,梓州射洪縣(四川射洪)人。被譽為詩...

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

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和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五言絕句有哪些? 《紅豆》,《相思》,《送別》,《竹里館》,《雜詩》,《漆園》,《山中》,《息夫人》,《辛夷塢》,《白是灘》王維的五言絕句是什么? 王維的五言絕句有:1、相...

帶龍字的詩句有哪些(帶龍字的古詩句)

帶龍字的詩句有哪些(帶龍字的古詩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帶龍字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帶龍字的古詩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帶龍的詩句 帶龍的詩句如下: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青玉案》)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以及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騰王閣序全文共多少字 773個字?!峨蹰w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

多少游春意(春游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多少游春意(春游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多少游春意,以及春游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清照的清明詩詞 1. 李清照關于清明的詩句 李清照關于清明的詩句 1. 李清照寫的關于清明的詩句,張志和寫的關于春天到了,桃花芬芳的 李清照關于清...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