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哪里 鑒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鑒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哪座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指的是泰山,此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
原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詩歌賞析
此詩為杜甫現存最早的作品。當為詩人“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開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初經泰山之作。
首聯揣想,“夫如何”,用設問語氣不僅給下文描繪泰山留下空間,而且引領讀者共同步入泰山那莊嚴闊大的境界之中。以“青未了”三字來回答“夫如何”,眼界闊大,真神來之筆。
中間兩聯,分別以想象描摹泰山的弘大,“造化”為贊嘆語,以引發以下三句的繪形寫神。“陰陽”兩字,承“造化”而來,以日月星辰來寫泰山,正堪匹配,非如此,亦難寫泰山之氣勢也。
“蕩胸”兩字,方始從正面揣想描繪。“入歸鳥”三字,以“歸鳥”之小、之遠,反襯泰山之大,不僅泰山之闊遠如在目前,詩人神往、虔誠、凝神遠矚之形象亦在其中矣。
結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為懸想語,含蘊深厚,一可說詩人尚未能登到山頂,再次印證山之大;二是說詩人對泰山之喜愛,不登絕頂誓不罷休;三是既是說登山,又不是說登山,從而含有了某種人生哲理,成為人們可以廣泛使用的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的是哪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的是泰山。
出自:《望岳》
作者: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與李白合稱“李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翻譯: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著那升騰的層層云氣,心胸搖蕩;睜大眼睛遠望歸鳥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賞析
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的是哪個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的是五岳中的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諸山所宗,又被稱為“岱宗”,這一點這全詩開頭就有寫到。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在古代被認為是“直通帝座”的天堂,在人們心中具有神圣的意味,自秦代開始,就有帝王親登泰山進行封禪或者祭祀,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泰山自然風景極美,主要特點是雄、奇、險、秀等,上面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相結合的游覽勝地,吸引了許多游客的前來游玩觀賞。
《望岳》:
“會當凌絕頂”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
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關于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哪里和鑒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