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水邊沙外抒發詞人哪些愁 千秋歲·水邊沙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千秋歲水邊沙外抒發詞人哪些愁,以及千秋歲·水邊沙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張先千秋歲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這首詞是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情懷和堅決不移的信念,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作者張先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及“云破月來花弄影”諸名句蜚聲北宋詞壇。在現存一百八十二首詞中,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風土等多方面。尤其擅長寫悲歡離合之情,能曲盡其妙。此詞就是其中之一。詞調“千秋歲”聲情激越,宜于抒發抑郁的情懷。秦觀的一首(水邊沙外)也是如此。
《千秋歲》閱讀理解
千秋歲
千秋歲①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②會,鹓鷺③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
①千秋歲:詞牌名。此詞作于詞人被貶處州時。
②西池:汴京(開封)金明池。③鹓鷺:兩種鳥,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6.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17.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內容對其表達技巧進行賞析。(6分)
答案
16.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2分)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以樂景襯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
17.“春去也”運用雙關。一聲浩嘆,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飛紅萬點愁如海”運用了借代、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凄美,令人傷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千秋歲·水邊沙外原文_翻譯及賞析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宋代·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 千秋歲·水邊沙外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婉約 , 失意 , 寫景惜春 譯文及注釋
韻譯
淺水邊,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氣悄然盡退。枝頭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紛亂如墜地顛顫微微。流鶯在花叢,輕巧的啼囀聲,聽來太急促,太細碎。啊,只身飄零,消愁的酒盞漸疏,難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復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摯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對。
想當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會,一時豪情逸興,華車寶馬驅弛如飛。不料風云突變,如今,看攜手同游處,剩幾人未折摧?啊,秉舟繞過日月,那夢已斷毀,只有鏡中古銅色,照出紅潤的容顏已非。春,去了落花千點萬點,飄飛著殘敗的衰頹,牽起一懷愁緒,如海,潮涌潮推。
散譯
淺淺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花影搖曳,鶯聲嚦嚦。因人在外地漂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帶也寬松了。所等之人遲遲不來,同自己相對的只有黃昏天邊的碧云。
一憶往昔汴京金明池相會,同僚們一塊乘車出游。握手言觀處,今日還有誰在?回到皇帝身邊的好夢破滅了,一照鏡子才發現容顏漸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們的愁苦如海深。
賞析
這是秦觀借描寫春景春情,集中表現交織在一起的今與昔、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抒發貶謫之痛、飄零之愁的一首詞作。
上片著重寫今日生活情景。首寫眼前景致,“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二句,點明地點、時令,輕輕著筆,樸實自然。緊接著“花影亂,鶯聲碎”二句,細寫春景特色,以“亂”字狀花之紛繁,“碎”字表鶯聲盈耳,用筆尤工,各極其妙,洋溢著對自然的喜愛之情。“飄零”以下四句,忽而由喜轉悲,由春景春情轉寫遠謫索居,形體瘦損,不復有以往對酒當歌之情,轉折有致,詞情哀怨。歇拍“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二句,人情艷情,孤情凄情,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下片抒發由昔而今的生活之情。換頭直點昔日西池宴集,以“鴆鷺同飛蓋”描寫其盛況。比喻形象,用語簡明,隱含著不能忘懷的情味。“攜手處”以下四句,又由昔而今,由喜而悲,景物依舊,諸友卻已飄泊云散。委婉曲折,纏宛凄側。結尾“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再由眼前想到今后。“飛紅萬點”是春歸的自然寫照,“愁如海”卻新奇絕妙。這兩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對前途的無望。
此詞在內容上由春景春情引發,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把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融為一體,集中抒發了貶徙之痛,飄零之苦。在藝術上一波三折,一唱三嘆,蘊藉含蓄,感人肺腑;以景結情,境界深遠,余味無窮。
新舊黨爭,損害的不只秦觀一人,所以此詞抒發的感情是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的,蘇軾、黃庭堅、孔平仲、李之儀等人都有和詞存今,可見對“元祜黨人”震動之大,感觸之深。
創作背景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秦觀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宋代·姜夔《齊天樂·蟋蟀》
齊天樂·蟋蟀
宋代 : 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宋詞三百首 , 詠物抒情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宋代·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解語花·上元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宋詞三百首 , 元宵節抒情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宋代·周邦彥《瑞龍吟·大石春景》
瑞龍吟·大石春景
宋代 : 周邦彥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 宋詞三百首 , 春天 , 寫景抱負
賞析:秦觀《千秋歲 水邊沙外》
秦觀《千秋歲 水邊沙外》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鴛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賞析: 這是在當時流布頗廣的一首詞,也代表了秦觀詞的典型風格。起句“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簡要寫出春末的景象,點出時令,為下文作鋪墊。接下來,“花影亂,鶯聲碎。”,]并不直接寫游人游春的景象,卻從側面落筆,用花影和鶯聲渲染出游人的多和雜亂。可是,描摹景物為什么用“亂”字,為什么用“碎”字?纖柔敏感的詩人要纖柔敏感的讀者才能領會。實際上,“亂”字和“碎”字,強烈地暗示出詩人此時復雜變換的心情。往下,“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文字簡約而含義頗豐,寫出詩人的令人感傷的經歷。上闕末句,“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無奈的情緒盡在其中矣。下闕“憶昔西池會,鴛鷺同飛蓋。攜手處,今何在?”回憶舊時親朋交往之盛景,與今日孤獨寂寞相對比,進一步渲染出詞人此時落漠傷感的心情。下句“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小小的挫折何以能打擊詞人若此?若蘇東坡之超脫放達斷不會做此語。但是,也就是這種善感的心性成就了詞人。連夢都可以斷了,盛年的詞人竟哀嘆容顏變換,真令讀者為之欷噓。末句,“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詞人不僅用飄飛的殘紅來把抽象的愁緒形象化,并且竟然用“萬”字,用“海”字來形容自己的無邊無涯的愁緒,愚鈍的詞人絕不會想到此語。春天要走了,詞人的愁緒就如空中飄飛的那萬點殘紅,至此,詞中的步步為營的傷感情緒終于形成了一種驚心動魄的力量! 秦觀之纖柔敏感之心性絕不只是說他多愁善感,而是說他可以從日常的景物中捕捉到可以準確表現他情緒的東西,并且可以用形象化的日常景物的描摹或含蓄或直接地的表達出來。若“碎”字“亂”字之運用那種強烈的暗示,若“萬”字“海”字來形容愁緒的無邊無涯,就是他敏感心性的體現。 為什么詞人作如何悲愴之語?秦觀少年時也曾有抱國之志,登第后與蘇軾,黃庭堅交往,同為舊黨一儕,后來舊黨失勢當年,他們同被貶到偏遠地區,秦觀被貶為杭州刺史,應該說比蘇軾等人強得多了,然而善感的秦觀卻由此認為世事無常,從此一蹶不振,他當時的心情于這首詞可見一斑。這首詞在當時流布頗廣,詞中所傳達的強烈的愁緒感染了很多人。少游心性如此,詞何以堪?
《千秋歲·水邊沙外》(秦觀)原文及翻譯
千秋歲·水邊沙外
秦觀
系列:宋詞三百首
千秋歲·水邊沙外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賞析
春日,處州。詞人到郊外春游。春寒退去,花影搖曳,鶯聲盈耳,大自然充滿盎然生意。可是貶官到此的詞人依懷縈寞,意致頹唐。他酒也少飲了,腰圍也瘦了。盡管盤桓到傍晚,還是碰不到一個可與談心的朋友,他只得漸漸合攏的暮云默默相對。想起了元祜年間在汴京游金明池的一幕。那時他與館閣同人乘坐公車,像鹓鷺一樣排成長隊,好不榮光!可是新黨一上臺,他們便風流云散,如今還有誰在朝呢?回京的夢想破滅了,青春也逝云。他心中憂愁像滿天飛舞落花,像浩淼無邊的大海。此詞以今日之飄零對比昔時之勝游游,層層鋪敘,煞尾一語點醒,全體皆振,堪稱名句。
鑒賞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云:「少游詞寄慨身世,閑情有情思。」又云:「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又是一法。」少游此作就是將身世之感融入艷情小詞,感情深摯悲切。這種悲切之情,通過全詞濃郁的意境渲染來表達,言有盡而意無窮。詞作于詩人坐元祐黨禍,貶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劉拯論增損《神宗實錄》中途改貶監處州酒稅,政治上的打擊接連而來之時。「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此四句是寫景,處州城外有大溪,沙灘。此時春寒已退,該是晚春時節了。后兩句似出自晚唐杜荀鶴《春宮怨》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狀花影搖曳,鶯聲間關,形象生動,摹寫精當。用「亂」和「碎」來形容花多,同時也傳遞出詞人心緒的紛亂,蕩然無緒。可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以凄迷的感受。「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他鄉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詞人飄零身世之感。詞人受貶遠陟,孑然一身,更無酒興,且種種苦況,使人形影消瘦,衣帶漸寬。「寬衣帶」,出自《古詩十九首》「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哀婉深沉。「人不見」句,從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化出,以情人相期不遇的惆悵,喻遭貶遠離親友的哀婉,是別情,也是政治失意的悲哀。
現實的凄涼境遇,自然又勾起他對往日的回憶。下片起句「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西池會,《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詔賜館閣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瓊林苑,又會于國夫人園。會者二十有六人。」西池會即指這次集會。《能改齋漫錄》卷十九:「少游詞云:『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亦為在京師與毅甫同在于朝,敘其為金明池之游耳。「可見作者當時在京師供職秘書省,與僚友西池宴集賦詩唱和,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光。他在詞中不止一次地提及。鹓鷺,謂朝官之行列,如鹓鳥和鷺鳥排列整齊有序。《隋書·音樂志》:「懷黃綰白,鹓鷺成行」,鹓鷺即指朝廷百官。飛蓋,狀車輛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作者回憶西池宴集,館閣官員乘車馳騁于大道,使他無限眷戀,那歡樂情景,「攜手處,今誰在?」撫今追昔,由于政治風云變幻,同僚好友多被貶謫,天各一方,詞人怎能不倍加憶念故人?「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沉重的挫折和打擊,他自覺再無伸展抱負的機會了。日邊,借指皇帝身邊。李白《行路難》詩其一:「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王琦注引《宋書》:「伊摯將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旁。」少游反用這一典故,可見他對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顏改,指青春年華消逝,寓政治理想破滅,飄泊憔悴之嘆。如說前面是感傷,到此則凄傷無際了。南唐李煜亡國淪為囚徒,追憶故國云:「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無限悲痛,蘊意相近。其深切的人生浩嘆,異代同心。無怪乎秦觀之友人孔毅甫覽至「鏡里朱顏改」之句驚曰:「少游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尤其是結句「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更是感動千古的名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古人傷春惜花,感嘆歲月流逝,青春易老。少游此結句,即眼前景,寄萬般情。他沒有回天之力,只能悲嘆,良時難追,紅顏消失,他體驗著如滄海般浩渺的深廣愁怨。這是詞人和著血淚的悲嘆!「落紅萬點」,意象鮮明,具有一種驚人心魄的凄迷的美,喚起千古讀者心中無限惜春之情,惜人之意。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美,未必有韻;美而有情,然后韻矣。美易臻,美而浮之以韻,乃難能耳。」(《朱光潛美學論文集》)以此詞結句證之,誠然。
此詞以「春」貫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時間的跨度,將不同的時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個人的命運融合為一,創造出完整的意境。《漁洋詩話》稱:「古人詩只取興會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記里鼓也。」所謂「興會超妙」就是神韻,當「興會神到之時,雪與芭蕉不妨合繪,地名寥遠不相屬亦不妨連綴。」(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作者將這些景連綴,襯托出傷春慨世的主題,可謂「情韻兼勝」(《四庫提要》)。馮煦《蓄庵論詞》:「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秦詞如此感人,語言如此有回味,就是因為詞中有情致、神韻。
關于千秋歲水邊沙外抒發詞人哪些愁和千秋歲·水邊沙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