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精神有哪些 辛棄疾的事跡及精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辛棄疾的精神有哪些,以及辛棄疾的事跡及精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辛棄疾的愛國主義思想?
辛棄疾詞的愛國主義精神大致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
1、表現在他的“整頓乾坤”的急切愿望與祖國依然關河破碎、寶刀無所用的冷酷現實的矛盾所引起的憤激中。
辛棄疾寫過許多登山臨水,友朋聚散的詞,每當他目窮千里或送往迎來之際,總有著一股不可遏止的悲憤情。所謂“其他恨”者,實即“剩水殘山無態度”之恨。《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闋,就是面對天水一碧的壯闊秋色所觸起的“江南游子”——這個原本是中原壯士的憤懣情懷的吐露。
全詞傾訴著山河含恨、吳鉤空握;歲月流逝、壯志空懷的憂郁、苦悶。一個愛國志士不愿消沉閑散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2、辛棄疾詞的愛國主義精神還具體表現在對整頓乾坤的“明主”的渴望上,表現在對歷史上為統一事業作出貢獻的英雄的崇敬上。
他緬懷上自大禹下至孫權、劉裕這些有志大一統的人物,是因為現實生活中需要這樣有雄才大略的明主英才。懷念古人是為了呼喚今人,是希冀有這樣的英雄來“補天裂”。這里僅想舉兩首詞為例略作闡說。
3、辛詞的愛國主義精神又表現在對南宋君臣偷安宴樂的諷喻和揭露中。
辛棄疾將悲慨化為憤火,是對當時主戰的正義之聲不得振起而議和的聲浪起伏不息的憤怒。
擴展資料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棄疾作為南宋朝臣而寫的《議練民兵守淮疏》,表達了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
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辛棄疾
辛棄疾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辛棄疾的主要內容是抒寫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戰斗精神。具體體現在:
1、抒發統一中原的雄心壯志。?
辛棄疾早年生活在北方,參加過抗金斗爭,南歸后日夜不忘恢復中原,因此,他用詞反復的書寫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戰斗激情。
2、抒發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憤慨。?
辛棄疾有勇有謀,以抗金救國為己任,但是,南宋朝廷卻沒有重用他,反而還猜忌他,疏遠他,投置閑散任地方小官長達二十余年,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憤不平。在許多登臨懷古的詞作中,這種情感強烈地表現了出來。
3、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整個南宋,上層官僚集團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主和派和主戰派的斗爭。而主和派幾乎占的都是上風。詞人對此是十分憤慨。在他的愛國詞中大量對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進行抨擊。
辛棄疾的藝術成就:
1、辛棄疾的成就表現在雄奇闊大的意境的創造上。
決定于辛棄疾戰斗的經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他詞里所表現的常是闊大的場景,戰斗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堅強性格的事物。
他愛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而不喜歡那經不起風雨的桃李;愛磊落的長松,堂堂直節的勁竹,而不喜歡那瑟縮在寒風里的秋瓜與凍芋。生動而夸張的描繪與想象,構成辛詞豪放風格的特征。
2、辛棄疾的成就表現在比興寄托的手法上。
由于辛棄疾是從北方“歸正”來的軍人,他的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政治抱負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廷不相容。
他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屢遭毀謗的身世又警戒他不能肆意逞辭;這就使他有時不能不采取幽隱曲折的比興手法,表現他百折不回的戰斗精神。這部分詞有時托兒女之情,寫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氣。
擴展資料:
辛棄疾的文學成就:
辛棄疾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
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
辛棄疾的文也值得稱道。他的政論文與詞一樣,筆勢磅礴,充滿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證據,嚴密的論證,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說服力。因此,后人視他為南宋時期政論文的大手筆,只是為詞名所掩,不為人熟知。
仕途成就:
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他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
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辛棄疾
辛棄疾除了愛國還有哪些品質
辛棄疾深謀遠慮,智略超群。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的辛棄疾,南歸后本來希望盡展其雄才將略,揮擁萬夫,橫戈殺敵,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辛棄疾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抗戰復國的政治主張。
辛棄疾既有詞人的氣質,又有軍人的豪情。
辛棄疾寫詞,有著自覺而明確的創作主張,即弘揚蘇軾的傳統,也實現了自我的創作主張,空前絕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經歷、生命體驗和精神個性完整地表現在詞作中。
辛棄疾對民族苦難憂患的社會根源有著清醒深刻的認識。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