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黃州潛藏了詩人哪些情感 初到黃州的情感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初到黃州潛藏了詩人哪些情感,以及初到黃州的情感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初到黃州譯文 | 注釋 | 賞析
初到黃州 [宋代] 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為謀生煳口到處奔忙,等老了發現這一生的事業很荒唐。長江環抱城郭,深知江魚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覺陣陣筍香。貶逐的人,當然不妨員外安置,詩人慣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慚愧的是我勸政事已毫無補益,還要耗費官府岸祿,領取壓酒囊。
注釋 為口忙:語意雙關:既指因言事和寫詩而獲罪,又指為謀生煳口,并唿應下文的“魚美”和“筍香”的口腹之美。郭:外城。逐客:貶謫之人,作者自謂。員外:定額以外的官員,蘇軾所任的檢校官亦屬此列,故稱。水曹郎:隸屬水部的郎官。尚費官家壓酒囊:作者自注:“檢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壓酒囊,壓酒濾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實物來抵數,叫折支。
賞析
這首詩語言平實清淺,卻深刻揭示出蘇軾初到黃州時復雜矛盾的心情。
詩以自嘲口吻開頭,此前詩人一直官卑職微,只做過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僅兩月便下御史臺獄,年輕時的抱負均成泡影,只能說為口腹生計而奔忙。“老來”,詩人當時方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蘇軾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詞中便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句。
創作背景
初到黃州蘇軾翻譯
初到黃州蘇軾翻譯如下:
《初到黃州》
蘇軾?〔宋代〕。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譯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為謀生糊口到處奔忙,等老了發現這一生的事業很荒唐。
長江環抱城郭,深知江魚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覺陣陣筍香。
貶逐的人,當然不妨員外安置,詩人慣例,都要做做水曹郎。
慚愧的是我勸政事已毫無補益,還要耗費官府岸祿,領取壓酒囊。
賞析:
元豐二年,蘇軾得脫“烏臺詩案”之獄,被貶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并于次年抵達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這首詩,從題目看,可知是蘇軾初到之時所作,它表現了詩人面對即將到來的嚴峻生活,內心復雜微妙的感情。
開篇二句,詩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顧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幼便“奮厲有當世志”(蘇轍所撰《墓志銘》)的蘇軾,當然不會僅為口腹之欲而干祿,而且他自嘉祐二年(1057)初就科舉,便以其驚人才華一直為朝廷重臣所注目,被視為宰相之器。
然而,二十余年之后,不但沒有“功成名遂”,反而蹉跌至此,無怪詩人自笑老來荒唐。其實他這時才四十六歲,正是壯盛之年。“荒唐”二字,看來輕松詼諧,卻內含多少難言的自傷之情。
頷聯宕開一筆,描繪初到所見。黃州三面臨江,著名的武昌魚便產于附近;大江兩岸青山連綿,秀色可人,素來以產竹著稱。
宋初王禹偁的《黃岡竹樓記》,開篇便道“黃岡之地多竹”。蘇軾于初到之際,風塵仆仆之中,見江波而思魚美,望修竹而羨筍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其中“知”、“覺”二字,以想象之辭入實見之景,描寫對即將到來的生活的憧憬,緊扣初到題意,尤覺意味深長。
蘇軾之謫黃州,所領官銜都是虛授之職,并無實權,且是“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故頸聯中,詩人以逐客自命,并非夸張憤懟之辭。此聯的出句是承接前面兩聯并更由此轉下:既然自己平生一無所成,而黃州魚美筍香,身為竄逐之人,在此作一名閑散的“員外”散官,(員外,正員之外的官。)又何樂而不為呢?
在對句中,更以古今詩人自喻。水曹郎是屬于水部的郎官,在以前的詩人中,何遜、張籍以及孟賓于都曾作過水部郎。蘇軾借用這種巧合,幽默地說,這種職位好像總是為詩人而設。另外,蘇軾本人正是因作詩攻擊變法而險遭殺身之禍,最后貶謫黃州。這句自我寬慰的話,不無牢騷之意。“不妨”、“例作”二字,牢騷之中兼帶詼諧與放達,很能體現蘇軾的個性。
末聯則是反話正說,表現出東坡所特有的風格:如綿里藏針,平和中見鋒穎,談笑詼諧之際,令對手情偽畢露、無地自容。宋朝慣例,官吏俸祿,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實物折價抵算,個人拿到這些不切于用的實物之后,只好再折價變賣,因此名義薪俸與實際所得常常相去甚遠。蘇軾作檢校官,按規定要用朝廷造酒后廢棄的退酒袋子(即壓酒囊)折抵薪俸。
故這表面是自慚尸位素餐,實際上卻是說,貶官到此,今后將會破費朝廷許多抵作俸祿的“壓酒囊”,這畫龍點睛的一筆,勾勒出一種風趣而帶諷刺性的喜劇氣氛。這既是詩人苦中作樂的自嘲,也是對朝廷權勢者的嘲笑。
這詩語言平實清淺,頗具行云流水之勢,但其中的情感卻非常豐富,它不僅刻畫出蘇軾初到黃州時的復雜矛盾的心緒,而且還由這種心理變化體現出蘇軾一貫的人生態度。這就是,無論遭到多大的打擊和迫害,始終保持自己樂觀超曠的胸襟,決不向命運低首屈服,更不為此搖尾乞憐,而是在自然中發現美,在逆境中尋求生活的樂趣,使生命永遠充滿活力和笑聲。
初到黃州 這首詩語言有何特點,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實清淺,卻深刻揭示出蘇軾初到黃州時復雜矛盾的心情.
請幫忙翻譯蘇軾的詩 《初到黃州》,謝謝!
首聯“自笑”中蘊涵詩人無限 的辛酸與難言之隱。“為口忙”表面是說自己為口腹而奔忙,弦外之音則是指自己因吟詩作文而得禍,實與“平生文字為吾累”同義。“老來”,詩人當時方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蘇軾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詞中便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句。“事業轉荒唐”指“烏臺詩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無端的牢獄之災更使他檢點自己的人生態度。“荒唐”二字看似輕松,實是詩人無奈道出,是對過去的自嘲與否定,卻含有幾分牢騷。 頷聯飛馳想象,詩人看到清波、翠竹迅速聯想到魚美、筍香,把視覺形象立即轉化為味覺嗅覺形象,表現出詩人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緊扣“初到”題意,亦表露了詩人善于自得其樂、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 頸聯是詩人處于逆境時的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又不無牢騷之意。“不妨”、“例作”在牢騷中兼帶曠達、詼諧。 尾聯流露出不能有所作為的痛苦之意,同時也寄托著詩人希望有補于世的愿望,將詩人的復雜心情作了進一步的表示。 詩以自嘲口吻開頭,此前詩人一直官卑職微,只做過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僅兩月便下御史臺獄,年輕時的抱負均成泡影,只能說為口腹生計而奔忙。 后四句為作者自嘲,“只慚”句有幾分無奈,但并不把它作為完全無所作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文學上卻可以大有作為。“詩窮而后工”,黃州成了蘇軾一生詞與文章創作的頂點,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這首詩一反古代詩人在遭受打擊時鳴冤叫屈、嘆老嗟卑的慣例,雖自嘲不幸,卻又以超曠的胸襟對待,后世詩作唯有魯迅的一首“運交華蓋”與其相似。[2] 面對逆境,蘇軾以平靜、曠達的態度對待之。初到黃州,正月剛過,又寄居僧舍,卻因黃州三面為長江環繞而想到可有鮮美的魚吃,因黃州多竹而猶如聞到竹筍的香味。蘇軾這種“能從黃連(最苦的中藥)中嚼出甜味來”的精神是最應令人欽敬的,這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使他在黃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時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為),卻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大批著名詞篇均寫于這一時期,蘇軾成了古代文學家中身處逆境而大有作為的典范,蘇軾“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語)的高尚思想境界成為后人之表率。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