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山在哪里 渡荊門山送別原文
很多朋友對于渡荊門山在哪里和渡荊門山送別原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渡荊門送別 中的荊門是今天的荊門嗎
不是,詩中的荊門是指荊門山,在現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
參考資料:
《渡荊門送別》的出處?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二十五歲時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荊門:荊門山,在現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
(2)楚國:楚地,指今湖南,湖北一帶。
(3)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4)江:長江。
(5)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6)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7)仍:依然。憐:愛。一本作“連”。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
(8)萬里:比喻行程之遠。
(9)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翻譯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
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
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
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注釋
(1)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2)遠:遠自。
(3)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4)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5)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6)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7)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8)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
(9)萬里:喻行程之遠。
作者介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
關于渡荊門山在哪里和渡荊門山送別原文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